Sunday, March 30, 2008

未來電子書

我的兒子剛剛升上中一,學校是在一個小山坡上。每次有機會帶他上學時也會遇到一個問題。究竟幫他拿書包或是讓他自己背書包行兩百多級樓梯呢?因為拿書包是他的責任。但當看到他的書包實在太重,很想幫他一把。據專家指出,小學生的書包重量不應超出其體重的十分之一,他的書包當然是超出這個數字。所以我和他商議後,決定各拿書包一半路程。既能公平處理事件,也可以讓我倆父子合作。
其實,書包的重量主要是因為書本太多,習作功課的紙張也太多,但學生們又不能不帶齊須用的課本。究竟怎樣才可以令他們的負擔減輕呢?最近我上網看到Amazon.com推出了一部電子書。這部電子書的最大特點是機身薄及體積細小,兼備無線上網及高解像度的顯示屏,有如看真實的報紙、雜誌。只須將電子書連載到書店下載你想看的書籍。怎至連紐約的流行雜誌也可以下載。用家可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可內存超過十萬本書籍、報紙及雜誌等檔案。不論在巴士上、在家裏或正在洗手間中,也可以拿出電子書,按動鍵盤開始閱讀。曾有一位作者道:「電子書的發明將會是未來閱讀的模式,不受地方限制。」
近年大力鼓吹環保,據近期報紙所講美國大選加上北京奧運會,全球用紙量大幅扯高。而下月又是印刷下學年教科書的高峰期,故此已有教科書出版社反映「一紙難求」。有出版商為求爭取到足夠的印書紙張,亦不惜高價去搶紙。有了電子書後,紙張使用量得以大大減少。香港已有幾間學校正在推行電子書包計劃。利用配備無線網絡卡的筆記簿型電腦或電子手賬等硬件設備,透過無線網絡系統連接學校的區域網絡和互聯網。學生可按課堂或學習上的需要,使用電子書包檢索、瀏覽或閱讀區域網絡及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不但可以減輕書包的重量,又可以減少紙張的耗用,既健康又環保。電子書確實是一個大趨勢,到時大家再不用擔心子女書包過重這個問題。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hursday, March 27, 2008

河套區宜拓高增值服務業

近日,就深港兩地應該如何發展落馬洲河套區的討論沸沸揚揚。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日前接受《英文虎報》訪問時指出,河套區的開發成本高昂,故此應發展一些高增值的產業,而創新科技是適當的選擇 。筆者對此深表認同,因為本港的科技業界多年來一直認為河套區最適合發展高新科技,建議成立深港創新圈,可以善用本地的商業及創意人才,配合內地的科技專才,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河套區除了適合發展創意科技外,也可作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既可充份利用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發揮互補雙贏的效果。

眾所周知,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91%,其中如金融服務業,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服務業要成功,須倚靠優良的商業流程,這有賴可靠的資訊科技管理,這方面的應用如果能夠產品化,發展成為一套商業流程軟件,既可變成出口業務,也可內銷中國內地眾多大城市,協助祖國發展服務業。

試舉歐洲最大軟件公司德國的SAP為例,該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能夠行銷全球製造業,原因就是軟件背後的營運邏輯。該軟件主攻製造業,把德國廠商的商業營運模式套入軟件中。同一道理,香港在鐵路管理、機場管理、客運管理、貨運,以至銀行業、酒店業、飲食業及八達通付款系統等服務行業,都達到世界級的領先位置,若能把這些服務業的管理產品化,變成一套管理知識或軟件流程,將是香港軟件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事實上,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正如唐司長所言,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因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而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了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據悉,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更可充份利用雙方的法律和人才優勢,只要兩地政府達成共識,河套區落實發展還是應該儘盡早上馬。

刊於《經濟導報》

Sunday, March 23, 2008

享受「時間」

香港是不是全世界最忙呢?最近有項調查發現,香港及亞洲地區的青年人普遍「一心多用」。一日只得24小時,又要上網、打機、傾電話、行街...。香港人總嫌時間太少。在調查的亞洲各地中,香港青少年看來生活較「物質化」。擁有的個人消費品,包括手機、數碼相機、手提電子遊戲機,均高踞亞洲各地首位。青少年的時間也常花在物質生活上,每天用上2小時來講電話,每周用大約4小時來玩電子遊戲(包括電視遊戲機、手提遊戲機及網上遊戲)。家長們總會覺得青少年人在「嘥」時間,浪費時間在上網、打機。成年人的時間又是不是一樣的充實呢?香港人普遍也為口奔馳,在公司工作十多個小時,時間表總會排得密密麻麻,這是不是一個典型繁忙都巿的生活模式呢?究竟這是可喜還是可悲呢?

節奏快表示社會比較繁榮,但可悲的是每天工作十多小時,同時間要兼顧多項工作,根本享受不到當中的樂趣,做事也會提不起勁。普遍的文化要求每個人要自我增值,早出晚歸,放工後並不是立即回家休息,而是繼續爭取時間進修、學習。盡量在短時間內完成某一個課程取得文憑、學位等。以往要完成一個學位課程所需大約三年或四年左右,而近年流行雙學位課程,即是在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兩種不同科目的學位,擁有學位已被社會認為這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回想起我的童年也頗快樂,物質生活並不太豐富,但反而讓我有更多空間發展腦袋的潛能,想出很多天馬行空的事物,幻想不同的東西,從而得到領悟。每個人對時間的價值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些人一整天在看書,覺得時間過得充實有意義,有些人會將時間放在投入玩樂中,將平時的鬱悶壓力隨之而釋放。時間是「嘥」還是有價值,在乎於用怎樣的態度去運用時間。享受時間,就算在沙灘中一個人萬無目的漫步,也能感受箇中樂趣。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hursday, March 20, 2008

河套區宜拓服務業產品化

上周深圳市長許宗衡向傳媒表示,希望深、港兩地可以早日落實發展落馬洲河套區。過去數年,本港的科技業界一直認為河套區最適合發展高新科技,建議成立深港創新圈,可以善用本地的商業及創意人才,配合內地的科技專才,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筆者認為,河套區除了適合發展創意科技外,也適合作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可以充份利用到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相得益彰。

過去數年,業界建議在落馬洲河套區成立深港創新圈,讓深、港兩地的創意人才和科技專才可以共同工作,各取所長,又可互補兩地不足。然而,不少人認為香港已有科學園,又有數碼港,為何還需要一個深港創新圈?筆者認為,河套區既可同時吸納兩地人才,便應取兩地所長的產業來發展,香港是服務業重鎮,把港人的服務業專長產品化,將是深港合作發展的一個商機。

香港沒有天然資源,重工業也不強,卻以服務業領先。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91%,其中如金融服務業,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服務業要成功,須倚靠優良的商業流程,這有賴可靠的資訊科技管理,這方面的應用如果能夠產品化,變成一套商業流程軟件,既可變成出口業務,也可內銷中國眾多大城市,協助中國發展服務業。

以歐洲最大軟件公司德國的SAP為例,該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能夠行銷全球製造業,原因就是軟件背後的營運邏輯。該軟件主攻製造業,把德國廠商的商業營運模式套入軟件中。同一道理,香港在鐵路管理、機場管理、客運管理、貨運,以至銀行業、酒店業、飲食業及八達通付款系統等服務行業,都達到世界級的領先位置,若能把這些服務業的管理產品化,變成一套管理知識或軟件流程,將是香港軟件業的一個方向。

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具有特別的策略意義。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因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了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因此產業在河套區聘用內地專才,是這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河套區發展創新軟件,尤其是發展服務業產品化軟件,正好充份利用兩地的法律和人才優勢。過去數年,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既然在大方向上已有共識,河套區落實發展還是宜早不宜遲。

刊於 《信報》

Monday, March 17, 2008

善用180億研究基金 提升科技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研究基金。我和科技業界一些朋友日前舉辦了「IT 界 2008-2009 財政預算案論壇」,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首先,參與論壇人士普遍認同政府設立研究基金來加強對上游基礎研究的支持,這對於香港經濟轉型及科技發展具有十分正面的促進作用。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180億元研究基金並非全部投資於科研上,而是用作本金生息,以利息支持科研。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研究資助局的部分經費。根據UGC有關2006至2007年度的研究用途補助金撥款數字,撥款金額為4.9億元。成立研究基金後,政府將以180億元作為本金,用於投資生息,預計以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收益約為9億元,然後把這9億元撥給UGC,收回原來的近5億元撥款。

對中下游產業扶助有欠積極
簡而言之, UGC將較以往多獲約4億元經費。無可否認,研究經費較以往幾乎倍增,教育界對此均表示歡迎。但筆者認為,政府其實可以採取更加積極的做法,為本港科技發展作出深思熟慮的長遠規劃。

一方面,如果政府對本地科技發展有信心和遠見的話,不妨考慮把基金投資於科技產業,以賺取較高回報,同時又承諾從每年的財政盈餘中再撥出一定百分比的數額,持續地為研究基金「加碼」,以支持一些對香港長遠科技發展有利的特定主題研究。

此外,政府對香港的科技發展應作出全盤的考慮,現在的撥款只支持大學科研(即上游產業),對中、下游產業(包括應用研究及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和資源投入仍欠缺積極。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產業時卻沒法承接,香港的科技事業遲早都會變成只有「源」而沒有「流」的一潭死水。

當然,政府已在2000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基金,主要資助應用研究項目,更先後成立了六個研究中心。但截至今年一月,該基金已落實撥款32億元,而餘下的二十多億元用完後將如何?政府應該盡快諮詢科技業界的意見,然後作出詳盡的規劃。

成立基金投資新興及科技產業
至於對下游的支持,筆者覺得,如果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具前瞻性的話,應該從現時規模已達到一萬四千億元的外匯基金中撥出大約二百億至三百億元,效法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基金(GIC),成立一個特別投資部門(GIC SI),專門投資於新興及科技產業。長遠而言,科技投資的平均回報並不會比傳統基金遜色,對本地科技產業又可以產生極大的支持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政府應盡快釐定清晰的科技政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配合180億研究基金的有效運用,而且是要進一步對本港上中下游的科技發展作出全盤的考慮和規劃。假如香港能夠以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定可以顯著提升。

刊於《文匯報》

Sunday, March 16, 2008

健康互聯網

以前接收資訊主要在報紙雜誌或電視上,隨著互聯網發展,改變了我們溝通及了解事物的方式;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在網絡世界與人分享互動,每個人都有權表達或展示自己的空間。科技的進步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但與此同時,自由的互聯網世界也會帶來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社會問題。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疑似藝人裸照事件,已令一班香港家長頭痛。家長們要面對不但是現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還要顧及新一代的網絡文化,實在令他們吃力。

家長聯盟與一班專業人士早前舉辨了一次家長座談會,就青少年網絡文化的影響互相探討。家長們均表示很擔心子女在網絡世界裏學到不良資訊,但礙於網絡世界千變萬化,很難防止青少年接觸不良資訊。另外,執法者在評核互聯網上的道德標準中,往往意見眾多,以致很難作出適切的判決。面對互聯網世界影響青少年人的道德價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誘導子女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互聯網世界呢?

很多國家也對網絡色情採取了各式的管制及法案。以英國為例;英政府頒布了一個網絡監管行業性法規《3R安全規則》。3R分別代表分級認定、舉報告發及承擔責任。家長聯盟在座談會中亦提出一同搜尋不良網站,當然他們並不是聯結一齊看色情網站,而是監察不良網站,採取行動通報給有關機構執法,並通知網絡供應商阻止該不良網站繼續運作。英國的措施是以立法保障巿民、以行業本身自律,政府指導及社會幫助為輔。
香港在這方面亦可以作參考。培訓一班有心人士或家長,教他們網絡知識,定期進行監察不良網站,通報給有關機構採取行動。一方面可積極堵塞不良網站繼續運作。另一方面,以家長的角度及社會的評核標準去評審,灌輸正確的道德價值給下一代。由家庭開始教導青少年如何處理網絡色情及暴力問題,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互聯網世界。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aturday, March 15, 2008

e個世界訪問

今天接受了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的訪問,談談資訊科技聯盟的香港電腦商會承諾標籤。
請按此連結收聽,訪問在第二節的31:30 後 出現。歡迎指教。

Tuesday, March 11, 2008

為科技發展作長遠規劃

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科研究基金,不少科技界人士都認同這是好事。然而,180億元研究基金並不全部投資於科研上,而是用作本金生息,以利息支持科研,筆者認為政府可以採取更積極的做法,為本港科技發展作出更深思熟慮的長遠規劃。

在某種程度上,政府的撥款有點像變戲法,把公帑從一個口袋撥入另一個口袋,營造了將盈餘還富於民的印象。其實,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研究資助局的部分經費。根據UGC有關2006至2007年度的研究用途補助金撥款數字,撥款金額為4.9億元。成立研究基金後,政府將以180億元作為本金,用於投資生息,預計以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收益約為9億元,然後把這9億元撥給UGC,收回原來的近5億元撥款。

簡單來說, UGC將較以往多獲約4億元經費。無可否認,研究經費較以往幾乎倍增,教育界對此均表示歡迎。但筆者認為,假如只是把金錢投資於傳統基金賺取5%的「微薄」回報,再用這「利息」來支持科技,是太保守的做法。

應全盤考慮
如果政府對本地科技發展有信心和遠見的話,不妨考慮把基金投資於科技產業,以賺取較高回報,同時從每年的財政盈餘中再撥出一定百分比的數額,持續地為研究基金「加碼」。

此外,政府對香港的科技發展應作出更全盤的考慮,現在的撥款只支持大學科研(即上游產業),對中、下游產業(包括應用研究及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和資源投入仍欠缺積極。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產業時卻沒法承接,香港的科技事業遲早都會變成只有「源」而沒有「流」的一潭死水。

當然,政府已在2000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基金,主要資助應用研究項目,更先後成立了六個研究中心。但截至今年一月,該基金已落實撥款32億元,而餘下的二十多億元用完後將如何?

政府暫時仍沒有任何規劃,至今也沒有諮詢過科技業界的意見。

投資新興產業
對下游的支持,筆者覺得,如果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具前瞻性的話,應該從現時規模已達到一萬四千億元的外匯基金中撥出大約二百億至三百億元,效法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基金(GIC),成立一個特別投資部門(GIC SI),專門投資於新興及科技產業,既可賺取可觀回報,同時又支持本地科技業的發展。這方面的投資可以包括私營科技企業、創投基金,甚至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並不限於上市公司。當然,投資於私營及新興科技產業,風險較高及不一定能提供穩定回報,但政府如果對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具信心,長遠而言,科技投資的平均回報並不會比傳統基金遜色,對產業又可以產生極大的支持作用,一舉兩得。

總括而言,政府既然願意撥出180億元成立研究基金,何妨好事做到底,盡快檢討及釐定長遠的科技政策,進而對本港上中下游的科技發展作出全盤的考慮和規劃,以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便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刊於 《信報》

Monday, March 10, 2008

科技政策欠清晰 如何善用180億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研究基金。我和科技業界一些朋友日前舉辦了「IT 界 2008-2009 財政預算案論壇」,對此表達了關注和擔心。

首先,參與論壇人士普遍認同政府設立研究基金來加強對上游基礎研究的支持,這對於香港經濟轉型及科技發展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據悉,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現時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的經費,根據現有的相關數字,每年實際撥款金額只有5億港元左右。在研究基金設立後,按較穩健的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平均投資收益可達到9億元,比現時每年的實際撥款金額已有所增長,但本港大學學制即將落實「三改四」,隨著大學教授數目增加,研發項目和資源亦會相應增加,研發撥款金額增長到9億元尚算合理。

港欠準則判斷研發項目成效
不過,政府並未打算動用180億元本金,而是設想用該基金「錢搵錢」,再以投資收益支持研發工作,但在政府的經常帳目上,每年卻可以至少省回約5億元的研發撥款,這個算盤絕對打得響。我認為,假如政府確實相信多元化的研發是維持經濟增長及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並願意作出長期的承擔,就應該積極考慮,承諾將未來年度的部份財政盈餘,為這個基金「加碼」,以支持一些對香港長遠科技發展有利的特定主題研究,會更加恰當和可取,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更有利。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與亞洲其他富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相比,香港從來都缺乏一套清晰而完整的科技發展政策,難以有一些準則去判斷各類研發項目的作用和成效。目前獲得審批的研發項目都是由個別人士自行申請,在主題上非常零散,當然,現時很難要求他們從事某些較長遠的特定主題研究,因為癥結在於香港根本缺乏一個科技政策大方向。

業界朋友亦擔心,由於中下游(包括應用研究和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及資源投入未見清晰,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卻沒法承接,可能導致上流的研究過偏或過窄,缺乏良性的循環。

香港缺乏科技政策大方向,更會窒礙研究基金的有效運用:一個可能是,即使有錢可用,也無人敢於運用,或者有關申請不獲審批,因為無論申請者還是審批者都未必明白香港長遠需要發展甚麼科技項目;另一個可能是,有錢大家爭著用,卻隨意花在對香港長遠發展沒有甚麼實質作用的項目上。
因此,政府應盡快釐定清晰的科技政策,以配合180億研究基金的運用,否則,最終只會白費功夫,或者至少無法達到其應有的成效。
刊於 《明報》

塑造科技新文化,迎接知識產權戰

新一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我和科技界其他同仁一樣,希望兩會代表能夠為國家的科技發展策略出謀獻策,其中一項可供探討的議題是:國家如何塑造科技新文化,以迎接知識產權戰?

筆者有一位身居某中小企技術總監的朋友,他最近遇上了麻煩,因為其公司使用盜版軟件作伺服器平台,被有關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停止使用盜版軟件並作出賠償。筆者朋友的公司惟有放棄使用盜版軟件,而以開放源碼軟件Linux的伺服器平台取而代之。

其實,這公司的遭遇是不少國內公司的寫照:在早期,大家的版權意識比較薄弱,不覺得使用盜版有甚麼不恰當。然而,隨著中國在1980年加入世界版權組織(WIPO),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國家更往往以知識產權為籌碼,向中國施壓。

平心而論,關於專利和版權的各種知識產權,原本都旨在鼓勵創新並保護創意成果,但在現實世界中,知識產權會衍生出不少問題和矛盾:技術先行者往往形成「獨家」(壟斷),他們對科技專利產品價格具有操控性,專利版權費用在各類產品所佔的成本比例難免過高,而一些科技較先進的國家甚至以知識產權去製造壁壘,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局限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國確實也吃過不少這方面的苦頭。然而,我們是否就因此放棄尊重人家的知識產權呢?這絕非可取的對策或出路,因為,大家可以預見在未來十至十五年,這方面的國際壓力只會有增無減,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便既難以同國際接軌,又容易導致固步自封,無助於我國的科技發展。

筆者認為,正確的對策是以開放的心態,營造新的科技文化,進而建立某種兼容、合作和分享的平台,例如在軟件行業方面,應有別於外國以專利謀求壟斷的做法。我們可以推廣開放源碼軟件的應用和開發,使每個參與者都能夠既分享別人的貢獻,又拿出自己的成果與別人共享,循環往復,我國的科技必將發展得更快。至於資訊科技產品方面,中國也開始強調自主創新,例如致力於自行開發數碼電視和新一代流動通訊的標準和制式,以形成較開放和自由的環境去發展科技產業,而不會被別人的專利技術窒礙了國家的科技進步。

筆者期待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國家能夠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未來特色的科技新文化,以便在國際知識產權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刊於《經濟導報》

Sunday, March 09, 2008

中東文化

早前特首組織代表團到中東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地作拜訪,回港後指伊斯蘭國家與香港可以在金融巿場上有合作的空間。其實香港資訊科技界也已有計劃更深入了解這些地區,我最近便隨香港貿易發展局一個代表團拜訪了三個中東地區;利雅特(Riyadh)、巴林(Bahrain)及杜拜(Dubai)。

雖然這三個地方都是相隔不遠的鄰近地區,但各地的文化卻有很大差別。尤其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到訪的地方 - 利雅特。利雅特是沙地阿拉伯的首都,也是三個到訪的地方之中最為傳統的一個。我們抵達沙地阿拉伯後,因為當地的文化是要女士們包頭及穿長袖衣物,故此團員中的兩位女士,一開始便要用布由頭包裹,只能露出雙眼。此外,用膳時間,她們又要與男士們分檯吃飯。實在難為了兩位女士,因為她們全程有如「幪面超人」一樣!

另一個到訪地方 - 杜拜。杜拜是阿聯酋的其中一個酋長國。亦是中東地區中最為開放的城巿。難怪有較多海外投資者到杜拜發展。而香港貿易發展局亦派了一位高級職員長駐杜拜。這位職員與他的太太及孩子已住在杜拜一段時間,他們一家人都是基督徒。當我們問到他為何願意全家人移居到杜拜工作,他便回答:「我相信神在此事上是有特別心意的。」我感受到他們都適應得不錯,而且活得很有幹勁和使命感。另外,他又提及到現在約有二至三百位香港人長駐在杜拜工作,其中亦有基督徒,而且也有不錯的教會生活。

我想到杜拜在中東所擔當的角色,就有如香港一樣;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窗口,而杜拜或許也是中東的窗口。這次中東之旅,讓我對中東的生活習慣有更多的認識和體會。你可知道,在中東跟女士們打招呼,並不可以握手,而是要把右手放在自己心口處!慶幸有這位貿發局的職員一直提點我們在中東要注意的事項,叫我們不用碰釘之餘,亦幫助我們更了解中東的文化。

刊於 《基督教週報》

Friday, March 07, 2008

數碼電視時代的商機處處

數碼廣播已推出一段時間,而無線將會提供5條頻道給用家選擇,而受到數碼電視的威脅,收費電視也急急變陣,將推出既可以觀看收費電視,又可以接收數碼電視的機頂盒,希望在這個電視新時代也能站穩住腳,不被數碼電視新浪潮所淹沒。無論在硬件上 ── 如解碼晶片、機頂盒、影音器材(如數碼電視錄影機、5.1環迴立體聲音響設備)抑或在軟件上 ── 如互動電視、多媒體內容等,都是具潛力發展的範疇,適合具創意或技術的中小企發展的。

以全港260萬家庭計算,而每個家庭擁有2部電視,以平均HK$3000一台LCD電視計算,本港數碼電視市場的總值至少達156億元,而對於200萬家庭電腦,其數碼電視機頂盒或介面卡市場亦約值20億港元。由於數碼電視需要更改公共天線,全港數萬楝住宅就需要投資15億元在數碼電視天線及放大器之上,其他相關配件如高清攝製及錄影機等,也約值20億元,總計超過210億港元,其產業值不容忽視,而數碼電視的確隱含無限商機。

由於高清畫面解像度達 1,920 x 1080,比起從前的 576 線更細緻,加上高清電視配有杜比數碼Dolby Digital 5.1或dts 5.1環迴立體聲,簡直是完全視覺與聽覺感受。由於質素上的轉變,加上數碼廣播已經開展,用家有不少誘因去轉用新款高清電視機。

而數碼電視熱潮,也會帶起不少和周邊產品及服務的熱潮。硬件方面有例如高清DVD、藍光影碟、電視遊戲機等先進技術,而軟件或內容方面,就有互動電視、網絡遊戲、高清數碼內容、3D 多媒體效果等,這些都中小企可以就其對有關技術的熟悉程度、個人興趣在相關的市場區隔 (Market Niche)上發展。

由於配套的改良,預期全港會有30萬部傳統電視機會被棄置,而更換成新高清電視機。由於一部電視機可以用上十年左右,我們應該好好計劃如何回收這些功能上仍然可以運作舊電視機,並將它妥善地處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將舊電視機出口到發展中國家,轉送給低收入家庭;又或是改變電視機的用途,例如變成低檔次電視遊戲機或閉路電視監察器等。這都是將資源再利用、賦予舊款電視第二生命的可行方案。而當中也包含一些新機遇也不定。

由於數碼電視技術需要一段時間發展才會發展成熟,一般用家可能要持觀望態度。例如現時機頂盒,只有16個升級版機頂盒能通過電管局的技術測試及獲發「電訊管理局」的標籤。而當中市場上,升級版機頂盒價錢為2,000元至3,000元,要對新技術先睹為快,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 )無可避免要付出較高的價錢。事實上,由於新技術需要大量的投入,每一項新技術推出時價格都是較高,不過當需求愈來愈多,生產成本下降,價格就會有下調的空間。如果用家肯等一段時間,市場應該會有功能更佳而價便宜的機頂盒供應,例如能兼備有錄影高清節目功能。而當技術發展更純熟時,屆時用家可能再毋需使用機頂盒,電視機已內置高清或標清電視接收器。

受到高清電視的威脅,收費電視也密謀變陣,例如電盈旗下的NOW TV也有計劃在數個月內推出新的NOW解碼盒,並同時收納DMB-TH接收器,令用戶只需一個解碼盒就可收看數碼電視和NOW的節目。由於一機盒兩用,相信會吸引不少用家使用其服務。

這次數碼電視革命,將帶來不少新的商業機會,希望中小企能發揮其創意,準備好自己,抓緊這次時機,在數碼電視時代中脫穎而出。

刊於《SMBWorld》

Tuesday, March 04, 2008

專家教你保護電腦私隱

疑似藝人網上淫照事件令市民開始關注電腦敏感資料外洩問題,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表示,只要養成使用電腦時的重要習慣,例如為電腦設定密碼、定時備份及維修電腦時把內置硬盤拆除,便可避免電腦資料外洩。

譚偉豪表示,全港維修電腦商店眾多,如何處理客人電腦資料亦各施各法,沒有一套清晰指引,若市民想保障自我私隱,避免敏感資料外洩,在把電腦送往維修前,應先拆除電腦內置硬盤,或要求維修中心當面拆除硬盤。

譚指,即使將硬盤內資料刪除,甚至整個硬盤格式化,資料仍可以被還原,所以拆除硬盤是最安全的辦法。香港電腦商會主席張耀成則指,以往維修內置硬盤主要是想救回內裏的資料,若市民有定期備份資料,硬盤損壞便可直接「敲爛」棄掉。

譚偉豪亦建議市民為敏感資料加密,他指市面上有出售「電子鑰匙」,部分已加密的檔案要在電腦插上「鑰匙」時才會顯示,其他時間均為隱藏狀態。

另外,香港電腦商會草擬的電腦維修指引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下周會推出。指引會清楚列明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客戶資料,承諾會遵守指引,不會非法盜取客戶資料的公司,會獲發類似「Q嘜」的標記,供市民識別。

三招保密電腦資料

1. 為電腦設定密碼或選用具指紋識別系統的電腦,無論「登入」時或「休眠狀態」後,都需輸入密碼才能使用電腦;

2. 定期為電腦資料以外置硬盤或USB手指作備份,若敏感資料,更應為外置裝置設定密碼,並存放在安全地方;

3. 把電腦送往維修或棄置時,先拆除內置硬盤。

刊於 《都巿日報》

專家教四招防修電腦泄密

「淫照事件」令部分市民對維修電腦聞風喪膽,深怕電腦內的私隱會外泄。有電腦專家教市民防資料外泄四招,包括設定開機密碼、將資料備份在外置式硬盤上、維修電腦時先將硬盤拆除或完全格式化,及將硬盤破壞後才棄置,免被人「惡意復原」盜取資料。業界將於兩星期後推出「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讓業界遵守,令消費者在電腦維修時得到保障。
新「電子鑰匙」保密文件
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指,養成良好使用電腦習慣,是防止資料外泄的第一步,即設定密碼開機和將資料備份在外置式硬盤上。而在維修電腦時,應將硬盤拆除。亦建議沒有取走硬盤而需要維修的電腦,應先將硬盤完全格式化後再交給維修商,因為完全格式化的資料會被徹底刪除,不能通過任何軟件被「惡意復原」。假如市民電腦內的硬盤損壞,譚則建議市民直接將硬盤破壞,徹底銷毀內裏資料免被盜用。 譚亦向市民介紹最新科技「電子鑰匙」,只有在電腦上插上「電子鑰匙」才能顯示保密文件,否則該文件平日會處於「隱身」狀態,又指業界將於兩星期後推出具法律效力的「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讓業界遵守,令消費者在電腦維修時得到保障。

刊於 《星島日報》

格式化非萬全 棄檔易復原

市民取電腦維修時,或會將重要檔案刪除以防資料被竊,但有保安專家提醒,不少復原程式可將已刪除、甚至「格式化」後的硬碟機內資料,於短短一分鐘內「還原」。
  為加強保障,資訊科技界聯盟針對電腦維修業制定守則,最快下周推出,當中包括要求雙方簽訂協議。

業界下周推電腦維修守則
  自藝人色情照片外洩事件後,影響市民對電腦維修的信心,擔心資料外洩,為恢復市民信心及理順電腦維修業界運作,由本港10個資訊科技關注團體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就制定行業守則進行研究,並向消委會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等部門徵詢意見。
  守則將教導消費者如何自保,並提供保障客戶資料的指引,如建議商戶與顧客簽訂協議,訂明維修過程中或會複製資料,並於完成後銷毀等。
  守則的草擬工作幾近完成,現正收集電腦業及法律界人士意見,最快一星期後推出,預計將有逾萬名電腦維修從業員參加,約佔市場5成。

「完全格式化」永久刪資料
  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指出,除透過守則加強保障,電腦用戶本身亦應做好保安工作,包括選用加密裝置及設定密碼等。
  他提醒,不少市民以為單靠「資源回收筒」及「格式化」等功能便能完全清除電腦檔案,但現時市面有不少復原程式,能將有關資料尋回及回復。他解釋,「格式化」分「快速」及「完全」兩種,前者只是一般刪除動作,電腦上未有顯示,但實際上檔案仍然存在,利用復原程式短至一至兩分鐘便可尋回「已刪去」的資料。
  他又提醒,復回程式常見,網上亦可免費下載,要徹底清除檔案應採用「完全格式化」,雖需時較長但可確保資料永久消失。

﹏﹏﹏﹏﹏﹏﹏﹏﹏﹏﹏﹏﹏﹏﹏﹏﹏﹏
維修電腦自保貼士
 ˙交電腦予他人維修時,應先將硬碟拆走,確保資料不會落入他人手中
 ˙為電腦設定登入及登出密碼,防止他人隨便啟動電腦及讀取資料  ˙要清除電腦內資料,應選擇「完全格式化」,因一般格式化後,仍可透過復原軟件,不消一至兩分鐘將被刪取資料還原

刊於 《香港經濟日報》

訂指引防電腦資料外洩

網上藝人淫照事件,令不少消費者對外出維修電腦感到猶豫。香港電腦商會正研究訂立《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要求業界自發與客戶簽訂同意書,技術員在維修電腦期間將顧客資料備份,需先得到顧客同意,加強私隱保障。商會稍後將指引內容知會消費者委員會,最快於兩周內推出。

等同合約法律效力 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表示,制訂一套標準化的專業指引,對消費者、技術維修員及電腦公司三方面均可得到保障。客戶將電腦送到維修中心時,電腦公司會徵詢客戶同意,才將硬盤內的資料備份。指引也規定,技術維修員不能閱覽客戶的電腦資料。他表示,指引具備等同合約的法律效力,稍後會將指引內容知會消委會、警務處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等部門。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則提醒,電腦用家要保障私隱,可先設定登入密碼,另將敏感資料儲存於外置硬盤或UBS手指內,維修電腦時則先拆除電腦的內置硬盤。

刊於 《蘋果日報》

防電腦資料外洩有方法

為宣傳及加強市民保護電腦資料的意識,資訊科技界聯盟提出一些電腦保護措施建議,包括設定密碼,把重要資料備份等,協助市民防止電腦資料外洩。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表示,市民若要有效保護自己的電腦資料,首先要設定四至六位的「電腦登入」及「休眠狀態」密碼,防止別人輕易進入自己的電腦偷取資料。此外,市民處理電腦資料時,應以具加密功能的外置存貯部件(如外置硬盤或USB手指)定期作備份,以免電腦有損壞時,資料會全失。譚偉豪又提醒市民,要妥善收藏這些外置裝置,把它們存放於安全的地方,如有鎖的櫃或夾萬。
他又說,市民在維修電腦時,若擔心資料被盜用,可要求維修員當場把硬盤內的資料備份,然後把電腦內的資料完全清除。譚偉豪又解釋,即使將資料刪除,甚至把整個硬盤快速格式化(quick format),資料仍然有可能被人還原並盜取,故他建議市民在棄置電腦前,應先拆除內置硬盤,以免被人有機可乘,竊取資料。
兩周內公布電腦守則
譚偉豪稱,資訊科技界聯盟正與消委會、警務署及私隱專員公署,研究維修電腦守則,規定電腦維修員要在客人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將電腦內的資料備份,但不能擅自偷看內裏的資料,保障消費者的私隱。譚偉豪表示,該守則將於未來一至兩星期內公布。 另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會長張耀成表示,該會在本年1月開始了電腦及電腦部件回收計劃,將市民及公司棄置的舊電腦回收及循環再造,以減少堆填區的負擔。張耀成又表示,新力等20多間大型電腦公司已參加了此計劃,響應環保。張預計今年度能回收到2.5萬件電腦及電腦部件。

刊於 《新報》

有腦之人6 招自保

即使你不似陳冠希喜歡在電腦收藏自己跟伴侶的「肉」照,你的電腦硬碟裏面,總有各式各類的私隱資料,不希望被人偷窺或傳播。
裸照事件曝光後,家裏面那個行將退役的hard disk,突然成為每人的心腹大患,維修電腦、更換硬碟突然變成踩鋼線一樣的高難度動作,稍一不慎隨時粉身碎骨。要保障個人資料不外泄,以下6 招或許可以幫上忙;當然,如果閣下是知名人士,風險自然高一點。

1設密碼
資料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博士說,開關電腦時要先輸入密碼,是保護重要資料的第一步, 「密碼就等於家裏大門的鑰匙,無理由出入不鎖門!」把電腦上鎖,就可防止有同事或家人有意無意地偷看了重要資料。
記性差的讀者可能怕忘記密碼,解決這問題的辦法,並非把密碼設定成123456 或生日日期等容易估中的數字。譚偉豪提議,大頭蝦人士可選用備有指紋技術的電腦,就不用怕忘記密碼被拒「門」外。

2每周備份
除了替電腦設定密碼外,定期為電腦中的重要資料備份(backup)也是良好習慣。譚偉豪建議,用戶可把重要資料儲存在外置硬碟,如外置硬碟或USB 手指作備份,並每星期更新一次。「因為電腦中的硬碟一壞,通常很難把資料復原,復原到又怕電腦維修員可能看到重要資料,所以最重要還是定期把重要文件儲存在外置硬件備份。」如果遺失了手指或外置硬碟怎辦?譚偉豪說,現時已有軟件,將手指中的重要資料加密,要輸入密碼才可開啟。

3維修拆硬碟
譚偉豪又提醒,如果硬碟有機密資料,交電腦給維修員修理前可先拆去硬碟,或把硬碟格式化,把所有資料清洗,既可防止資料外泄,亦可保障維修員免受瓜田李下之嫌。譚偉豪說,拆去電腦的硬碟其實很容易,但大家亦可在維修電腦前,要求維修員當場拆去硬碟。

4 完全格式化
一般電腦用家都知道將硬碟格式化(format)是最徹底剷除資料的方法,但譚偉豪提醒,格式化其實分兩種,其中快速格式化(quick format)並不能把資料徹底剷除,「它只會刪除文件的索引(index),令你一時間找不到它們, 但其實資料依然存在。有些軟件能還原quickformat 後沒有了index 的資料。」他說,只有進行完全格式化(low level format),資料才無法還原,但一般需2、3 小時。

5電子鎖匙
除了把電腦以密碼上
鎖外,也可使用外型酷似USB 手指的電子鑰匙(圖)。譚偉豪說,可
先以軟件把電腦中的重
要文件加密,用家要先插上電子鑰匙,再輸入密碼,才可開啟加密文件。

6儲不同間隔
不少人會把一個硬碟分成兩個或以上的間隔(partition)。譚偉豪提議,可將不同類型的東西分開儲存在不同的間隔,方便做備份。 「一個partition 儲存程式,另一個partition 只儲存文件或重要資料。一般而言文件資料不會令硬碟故障,可以定期backup 文件資料的partition,如儲存程式的partition壞了,便可只format 那個partition,不會影響文件」。

刊於 《明報》

四大招數防範電腦資料外洩

近日網上流傳藝人淫照風波,令不少市民開始關注電腦重要資料外洩問題,亦令人擔心將私人電腦送往電腦店舖維修時,個人敏感資料會遭擅自取用。電腦業界昨提出四大招數防範資料外洩,包括可將敏感資料放在加密的usb儲存器或外置硬碟上,或再使用電子鎖匙,令第三者不能擅自取得敏感資料,而業界又正擬定一套維修電腦的守則,以保障電腦用戶。
訂 維修 守則確保 銷毀 備份

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昨日指出,聯盟正與本港電腦商制定一套維修電腦守則,包括在維修員維修電腦時,需要將客戶硬碟備份(複製資料)時,必需經雙方同意,而維修完成後要確保銷毀資料,不會讓第三者取得,有關守則最快下星期公布詳細內容。

他又教導電腦用戶防止資料外洩方法,指出一般電腦用戶以為把不用的檔案掉進電腦內的資源回收筒,就以為檔案真正永久刪除,但其實掉進資源回收筒甚至將硬碟quickformat(快速格式化),只是刪除了尋找有關檔案的索引,有關檔案依然存在,只要用還原軟件便可令被刪除的檔案還原「復活」。

「 電子鎖匙」 封起 加密資料
他提醒電腦用家,重新安裝電腦時,應選取regularformat(完全格式化),安裝時間雖然較長,但可以完全刪除所有檔案。他又強調用家應將敏感資料放在加密的usb儲存器或外置硬碟上,並放在有鎖的櫃或夾萬等安全地方,確保資料不會遭第三者盜用。

當用家要將私人電腦拿到電腦店舖維修時,則緊記當面要求電腦維修員拆除硬碟,由自己保存;而對於近期市面推出的「電子鎖匙」,譚偉豪則指用家將敏感資料加密後,可再用電子鎖匙,因當不插上鎖匙時,電腦上便看不到加密的資料,令第三者不能擅自取閱。

●重新安裝電腦時應選取regularformat(完全格式化),而非quickformat(快速格式化),可完全刪除檔案●將敏感資料儲存在usb記憶手指或外置硬碟上,並放在有鎖的櫃或夾萬內●需要將私人電腦拿到電腦店舖維修時,緊記當面要求維修員拆除硬碟,並由用家自己保存●將敏感資料加密後再用上「電子鎖匙」,電腦未插上電子鎖匙便未能看到有關敏感資料

刊於 《成報》

Computer sector to issue privacy guidelines

The computer sector plans to issue guidelines to repair shops on the handling of sensitive data to allay customers' privacy fears following the celebrity sex-pictures scandal.
Shops that adopt the guidelines would display a sign and sign privacy agreements with customers.

Chamber of Hong Kong Computer Industry president Jacky Cheung Yiu-shing, said the photo scandal - in which pictures taken from the computer of singer-actor Edison Chen Koon-hei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internet - had thrown a scare into computer users.
Some people even feel frightened to have their computers fixed if they are damaged, Mr Cheung said.

A code of practice is being drawn up by another industry group, the Interne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to advise repair workers and shop operators on the law and how to handle data in customers' computers.

Association chairman Samson Tam Wai-ho said details would be disclosed in one to two weeks.
What I can tell you now is that repair workers will learn how to try to protect customers' privacy so that customers can have more confidence when having their computers fixed, Mr Tam said.
Under the guidelines, workers will sign an agreement with customers on the handling of private data, undertaking not to read any of the data stored in the computer and not to disclose it to third parties.

Mr Tam said 1,000 association members had promised to follow the guidelines.
These shops will have certificates and customers will be able to look for them in shops for repair work, he said, adding that the association was consulting police,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and the Consumer Council for more advice.

Pictures of celebrities engaging in sex were taken from a faulty laptop belonging to Chen when it was taken for repair and were uploaded on to the internet in late January.
In a public apology last month, Chen said he had never intended to show the pictures to anyone and had decided to quit Hong Kong show business indefinitely.

Police have arrested nine people over the ca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防裸照傳播 版權法奏效

藝人裸照事件主角陳冠希透過律師宣稱自己是相片版權擁有者,希望借版權法制止裸照繼續流傳。聲明一出,眾說紛紜,網民怕惹官非,不敢高調傳閱;不少專家呼籲市民刪除照片,以免捲入訴訟。

究竟公眾是否清楚版權法在是次裸照風波所起的作用呢?

若早聲明版權 可免爭議
在陳未宣稱擁有相片版權之前,相片就像「無主孤魂」,不受版權法約制,人人都可以發布、複製和傳閱。所以,傳媒的報道、周刊出版的特刊等,只要將相片加工,避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並不觸犯法例。同樣,在這個階段將相片傳給「朋友」看,並不犯法,但將之原汁原味公開發布,便觸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當陳宣稱自己是相片版權持有人後,情況便有所不同。«版權條例»旨在保障知識產權,如果作品未經版權持有人同意下被複製,版權持有人可向複製者索償。在互聯網世界,以電郵、MSN、發送到討論區等方法傳閱相片,等同複製檔案,版權持有人大可向發放者提出訴訟。換言之,即使你傳送給「朋友」看,也可能遭到民事起訴。

必須注意的是,相片版權既已明確,任何人再將相片用於商業用途,即屬刑事罪行。現在,任何傳媒、商業網站(包括討論區)等未經陳冠希同意轉載相關相片,即屬違法,即使相片經過處理也不行,因為那只是繞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但繞不過«版權條例»。商業用途不限於網上發布或印刷,因為版權法針對作品的複製,如果有商舖收取顧客十元,把全套照片複製到他的手機,同屬商業用途,即屬刑事罪行。

無論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或«版權條例»,單單管有照片而無其他意圖,並不違法。陳宣稱擁有相片版權後,擁有相片的市民,只要不以任何形式複製相片,並不違法。在法律上,市民不一定要刪除有關檔案,也不用把雜誌特刊抛到垃圾筒,但在道德上,這還是值得鼓勵的。

其實,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擁有相當完整的版權法。版權持有人可循民事訴訟禁制相片流傳,沒有警方使用刑事法般諸多制肘,免去顧及公眾利益的猶豫。如果當事人可以第一時間宣稱擁有相片的版權,便沒有繼後的「選擇性執法」、「可傳給朋友看」等爭議,小漩渦不致成為「完美風暴」。就像一場海嘯過後,浪過水退,一片頹垣敗瓦,才急急出來「善後」,未免遲了一點。

改善法例 無礙自由
此外,在裸照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之際,筆者參與了由資訊科技界九個行業協會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希望促使政府檢討有關法例,並制定一套配合現時情況的指引和守則。有些朋友卻表示擔心,認為會因此令網絡自由表達空間收窄。

然而,去年修訂的《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亦曾經加入新條文,嘗試定義透過有線及無線網絡定期或頻密分發版權物品而導致版權人蒙受損失的刑事責任, 更訂立指引讓公眾知道何為定期或頻密,以防誤墮法網。這個例子足以顯示,使法例變得更加清晰和完善,不一定妨礙個人自由的行使,反而有可能令執法者和市民都更易理解和遵從。

刊於 《經濟日報》

尋求專業共識 檢討現行法例

網上流傳藝人裸照事件發展至今,各界反應不一,有人批評警方不應高調「釋法」,警權過大,以及執法不公等;有網民反應過激,把違法事件視為妨礙資訊自由。相反,有婦女團體卻認為網民集體轉發相片,是對受害人集體性侵犯。此外,有人批評報章以大量涉案裸照進行報道的手法;有人認為法例並不清晰,市民容易誤墜法網;有人對於建議政府就現行法例進行諮詢,也不太認同。在此,筆者只想表達我們資訊科技同業的立場。我們希望公開諮詢可以減少現行法例涉及互聯網的灰色地帶,對市民和執法者都是好事,也是業界的一個積極和負責任的回應方式。

首先,在裸照事件中,不同人對事件有不同看法,其實涉及不少人對有關的法律並不清楚。例如,有人認為拍照者才有罪,轉發者並不犯法。也有人認為下載照片等同「管有」,是犯法行為。此外,有人認為發放「源頭」才有罪,轉載照片並不犯法等。後來甚至因警方「釋法」,網民認為轉發者只要是「朋友」,便不屬犯法等。由此可見,現行的法例並不清晰,也似乎未能追上互聯網等新科技的進步,實有必要進行檢討。

不同演繹 證法例不清晰
有論者認為現行法例已足夠,不應立法,也沒有諮詢的需要。然而,即使現行的法例已足夠應付互聯網罪案,但市民對法律有這麼多不同的演繹和見解,可見法例並不清晰,也可能有所不足,或有需要檢討。為此,筆者聯合九個資訊科技界行業協會(分別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電腦學會、互聯網專業協會、工程界社促會、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香港分會、香港電腦商會、英國電腦學會(香港分會)和香港Linux商會),進行公開諮詢,希望資訊科技同業可以群策群力,提出專業意見,尋求共識。

事實上,是次諮詢是公開進行,任何公眾人士均可參與及提出意見,並不存在攪「小圈子」的問題。諮詢的目的是尋求共識,諮詢後並不一定要立法或修例,因此諮詢並不一定會收緊法例或減少資訊自由。尤其是市民對事件牽涉的法例和執法有如此多的爭議,筆者認為現在進行諮詢是一個好時機。

必須檢討 諮詢刻不容緩
回歸以後,很多政策如醫療、教育、環保、版權條例等一拖再拖,問題之一是諮詢工作做得不好,諮詢期間市民的參與並不足夠,到數年後差不多要進行立法時,大家才爆發爭議。就以遷拆天星碼頭為例,早年進行諮詢時並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到落實清拆前數星期市民卻群起抗議。如果早年的諮詢工作做得好些,市民參與的程度更充分,結果就可能不一樣。筆者認為,疑似藝人裸照事件對社會影響不輕,《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極具爭議,即使沒有修例或立法的需要,也是必須及時檢討的,諮詢工作刻不容緩。

刊於 《星島日報》

Sunday, March 02, 2008

幾個地球?

我在科學園每個月都會舉行一個飯局,讓“園友”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亦會邀請名人嘉賓作短講。今個月我便邀請了我的好朋友盧冠廷來分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音樂創作人,而且也是一位很有特色風格的歌手。我最喜歡他的一首創作歌便是「最愛是誰」。但他今次分享的題目並不是音樂,而是他另外的最愛。究竟盧冠廷有些什麼是最愛的呢?我想除了他的太太和音樂之外,他最愛的非地球莫屬了。

多年來盧冠廷一直推動香港的環保工作,他到處演講分享,希望香港人能愛惜地球。在此次分享中,他揭示了地球被污染後的情況。不說不知,人類在過去二百年間,竟過度使用石油產品,使地球產生溫室效應,令全球氣候出現異常變化。早前中國南方的雪災,以及紐約的暴雪便是温室效應之惡果。由此可見,地球的天氣變化已經不斷地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氣候問題,有些地方會變得很熱;有些地方卻會很寒冷。這都是因為地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全球增溫;自然生態變得不平衡。科學家們估計到了2040年,北極大部份的積雪將會融化,很多國家的土地,在水平線大幅升高後,將會淹沒於大海中。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關注。在這五十年內,假若地球被污染的問題再沒有改善,將會有更多氣候變化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些災難性的結果,我相信是大家也不想看到的。

既然我們都知道地球被污染而影響了氣候的變化,究竟我們可以作什麼才可以保護地球呢?最實際的方法,便是減少耗用資源。我們又怎樣衡量自己耗用資源的多與少呢?其實有一個網站各位可以上網做測試www.myfootprint.org 。網站內有十多條問題,給各位回答;當中有些問題都是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與你的鄰居相比,你製造多少垃圾?)。當答完所有問題後,你便會得到一個耗用地球資源的指標,顯示要多少個地球才可以讓你繼續生活。另外,網站內亦有一些提示,讓你嘗試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從而減少污染地球的行為。我相信如果每個人由現在開始減少消耗資源,地球便可以有喘息的機會。

而我在這個網站的測試結果如何,就讓你們猜一猜吧!

刊於 《基督教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