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7, 2006

支持青年人探索多元文化


當大家談及對現今青少年的印象,似乎普遍都是負面居多,多個月前,恆隆的陳啓宗更指「一蟹不如一蟹」,結果Roundtable 就索性搞一個名為「蟹族大反擊」的活動,並指出今日的青年人是上一代所教導出來的,各位「蟹族」也可以對社會作貢獻。由於可以Roundtable 各位青年人不單有一定膽量,而且有一定的承擔,我亦有幸能夠和這些熱血青年聚首一堂,聽聽他們的目標與理念。

Roundtable 組織鼓吹多元文化,這樣青年才會有各式各樣的理念,有自己的一套觀點,我們的社會就會因此百花齊放。Roundtable 希望增加他們在社會的認受程序及提昇香港學術水平。我覺得香港在知識型經濟的發展路途上,實在需要不同的人才,學術發展當然是不可或缺,因為不少創新思維及技術,都是學術、業界及民間組合的結晶,而多元文化亦有助活出新的創意。

談到Roundtable 的未來三年至五年的發展,他們說兩年前根本沒有預計像今天的成果,故此前路仍在摸索,暫時是以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咖啡店三條腿走路。在企業方面,是以研究及籌辦青年人項目為主。他們會找相關範疇的專家負責各研究項目。由於香港有不少的研究機構,不少專家都會是被「羅致」幫忙的對象,希望Roundtable 能培養出自己的研究隊伍,將自己人才培育成專家,這才有利他們突圍,以及日後的發展。

由青年人為青年人籌備活動,的確是一個好嘗試,相信各項目應該更合青年人的口胃,而且透過反思,青年人更會了解自己身處的社會及個人的位置,相信他們能與時並進。

要營運這個七百多人的組織,殊不簡單,他們不如商會般有固定的贊助,加上青年朋友每月薪金不多,未必有太多「閒錢」可以回饋。再者,青年人的社會網絡未必足夠尋找社會賢達的慷慨捐輸,故此,要籌集足夠的營運經費,確實是考驗重重。相信憑著青年人的幹勁、決心及熱誠,他們有機會解決所有問題,而我也樂意支持。

看見他們,就想起自己當年誤打誤撞開公司的日子,當初欠缺周詳的計劃,故此交了不少「學費」才做到今日的成績,路雖然不易走,但也走過了。希望Roundtable 諸位青年人他日無論遇到任何困難也要堅持理想,活出他們的路。

會面之後,他們送了很多本其出版著作給我,看來,我這個聖誕及新年假期不愁沒充分的精神食糧了。

註: 相片左起: Roundtable 沈旭輝、Simon Tang、我及Teresa Tsang)

Wednesday, December 20, 2006

與科技人飯局



星期二參加了Industry Strategy Symposium,在這個充滿渡假氣氛的屯門黃金海岸,似乎對「腦震盪」特別有利,各人在會後的飯局均暢所欲言,談談中港科技未來,連趕著回市區的同業也願意多留一會。來自中港台的科技人,包括SEMI China會長Mark Ding, 中國電子商會的副主席 Ning Wang,SMIC上海Charles Huang,台灣Fabless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 執行董事 Dr. Jeremy Wang,以及匯賢智庫的葉劉淑儀及其他香港科技同業等,十分熱鬧。

說回科技,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SMIC,本來它可以是一間香港公司,最後選了在上海落地生根,不得不說可惜。而當年負責拉紅線的田長霖亦已仙遊。這是代表香港科技沒將來嗎? 這又不是,香港科學園也成立四年了,而當晚飯局也有不少是科學園的企業精英,其中一名更是史丹福大學回流香港的高材生,並曾在矽谷打滾十多年,他的企業有望步晶門科技後塵,成為另一間出色的科技上市公司。我相信隨著更多海外科技公司搬到科學園,及更多海外科技精英回流闖一番事業,未來將會有更多分拆出來的科技企業,令香港科技界有望穩步上揚的發展。

此外,大家也就中港台的科技作比較。他們說台灣雖然在科技發展經驗較多,中研院也有數十的歷史,但是要將台灣的一套全盤搬到香港或內地是行不通的,因為台灣廠家的營運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內地營商也有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故此,需要互相適應,並加以利用,才可以取長補短。加上中港台各有所長,所需要的營商方式、知識及技巧或有所不同,故需要不少時間去建立理想的模式。

席間集富創業投資的陳鎮洪認為2000年受吹捧的 TMT ( Technology-Media-Telecommunications ) 概念和現在的TMT概念很不同,因為從前的多媒體沒有現在般發達,想深一層,現在3D網上遊戲、YouTube、Blog、GoogleMap等革命性技術,的確不能與從前同日之喻,投資者會尋找更新的技術去投資,故此,科技人才要有定創意及市場觸角,闖出自己的新天地。希望香港他日能培育出有關人才。

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科大傳奇


終於完成兩年香港科技協進會會長的會長任期。上星期五,本人行將卸任的紀念日子,特別請來一名配合科協宗旨的演講嘉賓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談談其辦學的心路歷程。現時科大是世界級一流的大學,其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更名列全球第二位,在短短十年間有此成績,實在是一個傳奇。

科大能有如此佳的表現,成績斐然,值得香港人驕傲而且更得到亞洲區,如中國內地、日本、韓國,甚至莫斯科的媒體爭相報導。這一切不單有賴創校時一班優秀華人學者的共同努力,也是他們教職員日後積極研究及開發的成果。

面對未來挑戰,科大的目標並不是要和香港其他七所大學比較,而是要在全球競爭中突圍。故科大將成立一所高級研究院,網羅優秀年輕人才,而這所高級研究將邀請楊振寧等諾貝爾獎得獎者擔任顧問,並招募優秀師資,期望假以時日,香港能培育出更多卓越表現的研究員,甚或諾貝爾獎得獎者,並在尖端科技領域中,嚮譽國際,成為世界級的科技研究中心。

由於未來五十年是亞洲的天下,科大有此雄心及遠見,對本地科技界也是一件好事,希望政府與業界一同支持,建設科技香港。希望這所高級研究院能令香港成為亞太區科技樞紐。從科大的例子,我們知道只要肯承擔、肯努力、肯付出,香港在辦學方面亦可以有一定成績,希望我們不單能辦好一間出色的科技大學,而且也能締造一個尖端的科技城市。

希望這所高級研究院建成之後,我們業界能廣納這些人才,令他們的才能可以充分發揮,而這些優秀人才,亦肯留在香港落地生根,開枝散葉,這樣香港科技發展才會穩步成長。

我雖然畢業於中大及理大,對於科大有此成績,並不感到汗顏,反而覺得這是香港人的光榮,並為香港科技界感到高興。希望我將來能和科大有更多合作,為開拓高新科技作貢獻。

(圖為科大的朱經武校長及2007年科協會長唐偉國)

Monday, December 18, 2006

失明人士與IT

早前遇到老朋友莊陳有,談到失明人士使用資訊科技的困難,因此,上星期六專程到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走一趟,了解有關情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不少電子產品具備更多功能,傷殘人士理應可以一同受惠,但是由於不少增值功能,只是針對一般用家,失明人士未必可以應用自如。例如,失明人士根本無法瀏覽多頁菜單(Menu),沒有軟件附助,他們更沒法寄短訊給朋友及閱讀電子資訊,他們只能「死記」一些較常用的功能,實在倍感不便。

現時方便失明人士使用手機及電腦的軟件,主要以英語為主,加上價錢十分昂貴,動輒要數千元至數萬元,並非在他們負擔能力之內。若果是使用內地軟件的話,雖然價錢較相宜,但卻以普通話為主,沒有廣東話版,對本地失明人士來說,真是極不方便。難道是香港市場太細,沒有公司願意投資?

聽到他們的介紹,原來內地對失明人士應用軟件及器材的開發,似乎比香港走得更快,例如,他們所用的熊貓手機就是一個好例子。其實只需在軟件作少許修改,如加上 text-to-speech 功能,就能幫上一大忙了。

而當中一個盲文輸入法軟件是由本地工程師義務為他們開發的,由此可見,香港擁有相關的開發人才及有心人,只要我們積極推廣及極開發其他有關軟件及器材,我們同業應該可以做得更多,不少傷殘人士也可以受惠,我相信香港工程師的能力及愛心,絕對不比內地或其他地區遜色的。而香港的公司要做一個良好企業公民,在產品設計時,一同考慮殘障的需要,令產品更容易使用。

事實上,香港有七萬多名失明人士,當中千多人為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員。我希望政府能尋找業界合作,開發一些能幫助全港二十多萬失聰、失明、肢體殘障及自閉症人士學習的軟件。因為這些殘障人士也有靈活的腦袋,只要有適當的科技及器材配合,就能縮窄他們與一般人士的分別,令他們也可以對社會作出貢獻。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樣,一同加入縮窄傷殘人士數碼隔膜的行列。

Saturday, December 16, 2006

從選舉的領悟

十一月二日,我報名參加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所以暫停寫網誌。現在,我又能夠以blog 會友。時代雜誌也說本年風雲人物就是在電腦面前的「你」,大家一同吒吪風雲。

過去一個月,真是馬不停蹄,但是十分值得。因為通過這個選舉訓練,我粗略估計也接觸超過一千名業界人士。諸位業界朋友不但對IT界有期望,而且各自有不同意見,因此,每一次見面、每一個電話也有得著。

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與IT20有個約會」的選舉活動,當日出席人數十分踴躍,前後共有百多二百人IT界人士參加,加上不少傳媒採訪及「扑咪」,令整個地方擠得水洩不通,整個選舉也從此熱鬧起來,成為城中焦點。希望他日我們IT界其他議題也有如此多篇幅報導就好了,那時社會一定會更重視本港IT發展。

說回是次選舉結果。由於「有競爭的特首選舉」為城中熱話,因此今次投票比上屆增加。其實這也是一件好事,這表示大家也關心這個選舉委員會選舉。加上,不同背景及取向的人士也能入選成為二十名業界代表之一,由此可見,選民比較看重候選人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候選人在業界的知名度,選舉比想像中來得較為政治。無論大家是否認同,選舉結果已清楚顯示出選民不單關心自己或業界的事,或候選人如何盡心盡力為業界工作;其實選民也同樣關心有關政治議題,因此,來屆候選人應該要有所平衡,既要為業界盡忠,也對政治及社會議題有一定關注。

選舉結束不代表我的工作就此結束。我又要開始忙個不停了,誰教自己當初答允選民要做民意調查,歸納民意取向 J

未來兩個月,我又要出動聆聽各位業界朋友的想法,如果你看到這個網誌,歡迎回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