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靈魂之窗,但很多人因為先天缺憾或後天意外而導致失明的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三千七百萬名位失明人士,單在中國現約有九百萬名失明人士,而每年新出現的盲人數目達四十五萬。失明人士在生活上有很多的不便,他們不能自行煮食、切食物及沖滾水等,閱讀書刊讀更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巿面上已有很多凸字的書藉,但如果我能夠利用科技給失明人士帶來提供多一些方便,這便可以使他們與社會更貼近。
還記得大約九個月前,探訪過香港盲人輔導會的總幹事。他當時提到,希望有一種能夠隨身攜帶的電子儀器,方便視障人士隨時隨地解讀文字資訊。其後,我和同事經過研究,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便是通過普通數碼相機把文字資料拍攝下來,再利用經過一個電子讀取裝置,將文字內容轉換成聲音播放出來。這雖然只是一個小發明,但對視障人士卻很有用。以後他們碰見巴士路線牌、餐廳菜牌、報紙雜誌等,都可以迅速了解其內容,而不需動輒依賴別人的幫助。
經過將近半年的研製,第一個製成品「電子眼」終於誕生了,我在早前由香港盲人輔導會舉辦的「視障人士數碼新領域啟動典禮」的活動上,親自把這個製成品贈送給該會,並即場作出演示。亳無疑問,我清楚了解到,IT產品很難做到一推出市場就十全十美,而是需要不斷改進品質,經過不斷改良,慶幸最終完成產品。事後,一些記者朋友還好奇地圍繞該產品向我追問了一些問題。我覺得作覺得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應該不單只考慮進行商業性質的活動,更需要在履行企業社會履行責任。這除了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為股東和投資者賺取利潤,另外更要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不僅是依法納稅,維護勞工權益,也要熱心慈善公益和社區參與。我相信積極推廣將科技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讓更多人能夠享用科技帶來的成果,這不單履行了推動科技發展的社會企業責任,更可以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較優質的生活。
刊於 - 基督教週報
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