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7, 2007

借鏡美國 做區域資優教育中心

兩名資優生跳級升讀大學,成為近期傳媒熱炒的新聞,社會各界普遍對資優生大感興趣,有兩三個科技界朋友也不約而同地問筆者,其子女極有可能是資優生,但學校卻沒有評估的機制,自行在外面作評估又費用太高,不過,他們說無論要花多少金錢,「死慳死抵」也希望評估一下。這個問題實在值得深思,傳媒的焦點總是放在兩位資優生的智商和學習成績,卻沒有作過前瞻性的思考:香港究竟有多少資優生被埋沒?政府應該制定甚麼相應政策?

鑑定機制 開設特殊課程
今天,我們說的是世界村,而在全球化下,各大城市都各出奇謀,吸納更多外來人材,但香港反過來卻忽視本地資優材,不是莫大諷刺嗎?政府雖然在二○○一年已推出「特別資優學生培育支援計劃」,但效果不彰,特區政府至今也沒有清晰和完備的資優教育政策和配套措施。

反觀世界其他地方都十分重視資優教育。美國的資優教育(或稱gifted education,天才教育)便發展得相當成熟,以得克薩斯州為例,1987年已完成立法,要求州內所有學區為不同年級的天才資優生開設特殊教育課程;三年後又制定了天才教育計劃,建立了較完善的天才鑒定機制,考核過程也是公開公正的,鑒定小組由老師和家長組成;天才教育更備有專款,資金來自政府撥款、私人捐款和基金會。此外,還有一些致力於天才教育的民間非牟利機構,例如得州天才教育協會,提供相關的諮詢和經驗交流。可以說,得州不論是從政府到民間,對資優教育都是重視和支持的,這都值得香港借鏡。

一些研究發現,在各級學生中,資優生大約佔百分之三,其實為數不少,關鍵在於如何加以識別,以及如何培育。在最新的世界潮流下,資優生的概念也在演變,惟智商測驗分數或考試成績至上的觀念已逐漸被摒棄,主流觀點認為,資優生通常會在一項或數項智能中表現優異,是以相應地,資優教育也從重視學生的單方面才能,轉至看重多種能力的均衡,從只重視學業成績轉向重視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

那麼,香港應該制定甚麼樣的資優教育措施呢?首先,當然要從培養人才的規律出發,借鑒其他地方的資優教育經驗,制定周詳的甄選機制,然後推行全港的測試和統計,去發掘大多數的資優生。還有,是推出各項針對性的培育計劃,要做到通才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結合,既強調按資優生本人的志趣發展,又以各類課程協助其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還要讓他們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增進對社會的認識,並鼓勵合群精神。

助家長教師 勿揠苗助長
政府除了撥出資源發展相關課程、培訓師資以外,也應為家長、教師提供足夠的引導和支援,不要讓他們走向極端,揠苗助長,摧殘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政府也要向社會推行教育和宣傳,不要對資優生過分吹捧,使「資優」標籤變得太沉重,最重要是設法為資優生提供多些自由發展的空間。

香港以如斯細小的地方,卻已擁有八間大學,在師資和設備等都是國際水平,從長遠和宏觀的角度看,我們應該積極制訂政策,吸引其他地方的資優生來港學習,讓香港逐漸發展成為區域資優教育中心,這對香港的教育界和整個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