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01, 2007

科研不足 珠三角製造業轉型障礙重重

刊於 5月1日香港經濟日報

剛出爐的《香港工業總會珠三角製造:香港工業的挑戰與機遇》研究報告,指出長三角比珠三角更具優勢,而長三角的整體營商環境,在政府政策、法律保障、營運因素、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及基建與支援服務這五大方面,都要比珠三角優勝。這對香港及珠三角來說,無疑是個警號,也表示我們必需要共同推動大珠三角產業升級轉型,否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怕會進一步被拋離。

研究報告更指出,研究和發展活動在珠三角地區並不普遍,有65%企業並沒有從事任何研發活動,仍在低技術活動上徘徊和謀生,而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其研發開支的中位數只是營業額的2-3%,投入程度明顯不算高。但隨著中國其他地區和其他低生產成本國家加入競爭,珠三角企業若再死抱著要低投入、低成本的心態,恐怕不到5年便會慘遭淘汰之厄運。

即使企業有投入研發活動,95%的企業表示研發活動是全部自行開發的,並沒有和其他機構合作,而研發活動外判情況也不普遍。怪不得我們香港應科院的技術是如此的乏人問津,這可能並非單是應科技的問題,而是企業根本就沒有應用外判機構作研發的心態。其實,若企業長期倚重內部人才做科研,一旦人才流失便可能會令企業陷入困境。相反,歐美大企業多與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做研發,故此他們不單在基本研究上有卓越表現,能走在科技的最前端,其應用科技也較為貼近市場需要。筆者相信,香港企業若能和歐美企業看齊,多與外判機構合作,將必然有助製造出更好及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再者,外判機構在不同範疇內的專家眾多,對企業掌握先進尖端技術,強化產品設計及功能,並在全球市場中突圍,將必然是大有裨益的。

哪為什麼企業不肯投入做研發工作?他們有什麼顧慮?欠缺優秀的科研人才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總體成本、研究配套及知識產權的保障等。加上有約一半的企業認為,科技產權轉移相當困難,也難以覓得科研合作夥伴,故此在香港做研發工作困難重重。是以若我們要吸引企業多投入研發活動,首先便要掃除企業的顧慮,把問題對證下藥。

毋庸置疑,長三角對珠三角的威脅已愈來愈激烈,大長三角的研發開支及全職研發人員總數,平均的年增長分別為28.9%及12.1%,而大珠三角相關數字分別只是15.5% 及8.1%。大珠三角的科技投入增長率比大長三角低。加上廣東省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平均年增長為10.4%,比大長三角的11.2% 略低,而香港的增長率則更只有8.2%。

雖然大珠三角的研發成效並不比大長三角的遜色,而廣東省的研發開支佔其GDP的1.09%,在全國是排名第三,僅次於江蘇省及北京,也比香港的0.74%為高,但廣東省仍需面對長三角急起直追的威脅。而正當廣東省、北京、大長三角等地,紛紛以建立研發中心為目標時,曾經在大中華區據稱有領先技術的香港,是否有朝一日能重振雄風、能再以科技發展作為香港長遠發展的目標?

要提升香港的科技水平,深港科技合作是絕對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因為深港兩地唇齒相依,不少內地科技人才也集中在深圳,故此若能實施一園兩地,利用內地科研人才眾多及低成本的優勢,和香港在稅務法制及融資上的強項,不但可以促進深港交流,更會有助兩地一同提升珠三角的競爭力。

筆者也希望香港能效法其他國家例如新加坡、韓國、愛爾蘭等,提供科研稅務優惠,並落實業界近年向政府多次提出的,為企業的設計與科研開支提供三倍扣稅的稅務優惠,以鼓勵有限資源的本地中小企業能增加研發的投入,幫助它們向高增值方向轉型,這亦有助吸引海外科技企業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引進科研技術及科研項目,推動香港向高科技發展,重振昔日我們在南中國作為科技領先者的卓越地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