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場名為“深港合作與河套開發集思會”的大型深港合作研討會,在深港產學研基地熱烈舉行。來自深圳高新區、深港產學研基地和香港資訊科技聯合會等科技團體負責人100多人聚集一堂,對深港合作及河套區如何開發、“裝什麼”等問題展開熱議。與會專家提出了在河套地區,合作建設深港金融城、大學教育城、科技資訊中心、生態旅遊區4大功能區。據悉,以此次研討會為基礎形成的一個建議報告,將提交深港兩地政府,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傑出席此次研討活動。
成立“河套發展管理局”:
建“特區中的特區”
深港兩地應怎樣聯手推進深港合作和河套地區開發?在昨日的研討活動中,香港智經研究中心深港都會研究小組顧問朱文暉博士的建議備受關注。
“兩地應該發揮河套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在建設港深大都會的目標中,將河套建設成為‘特區中的特區’。” 朱文暉介紹說,對於深港合作,去年該研究中心特別撰寫了一個建設“港深都會”的研究報告,並提出了10項建議,其中有兩項建議進入了去年10月曾蔭權特首的施政綱領,一項涉及河套地區開發,另外一項是港深機場合作建立一條“高速鐵路”連接的建議。目前,兩項建議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香港政府方面的採納和認可,並引起廣泛關注。
朱文暉說,香港智經研究中心方面目前提出的原則,是要堅持進行高附加值、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合作開發原則和模式。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談合作開發,應該發揮深港兩地優勢,依托香港方面已經開放的近20平方公里的“邊境禁區”和整個大珠三角地區,將河套地區建設成為一個“一國兩制”下的成功典範——建設“特區中的特區”。在具體內涵上,河套區域的發展,可以成立一個管理機構——“河套發展管理局”,現行啟動和解決兩地人流的便利進入和通行,並引導“港深都會”的一批品牌經營型公司進駐和營運,或在這一區域建設深港教育、金融合作和資源整合的示範區。
整合兩地產業優勢:
建設深港資訊科技中心
香港科技發展網路召集人譚偉豪20年前就從香港來深圳寶安區開工廠,並從事軟件產品生產,他表示,“這次,我們應好好落實河套區建設思路,把這一地區建設成為深港兩地一個很好的合作起步平台。”譚偉豪認為,兩地合作建設河套區,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希望能在這一區域把兩地優勢充分結合,並在河套區發揮聚集效應。目前合作開發的一個“落腳點”,是要把兩地服務業和軟件等產業的優勢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產品化。原因在於,目前香港現在91%的GDP都來自服務業,金融服務、採購服務、生產服務和物流服務業都發展得非常快,優勢突出。而深圳則在通訊、軟件等產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把兩地的IT、服務業的相互優勢結合起來,以河套開發為地理平台,河套區有望合作開發成為一個服務業產品化的平台和區域科技資訊中心。”
建設深港金融城:
籌建“碳交易所”和石油期交所
深圳證交所創新培訓中心主任、市政協委員何傑,在前不久的深圳“兩會”上就提出有關河套開發的提案,此次他特別建議,把河套地區規劃建設成一個可以比肩倫敦金融城的深港金融特區或深港金融城。
何傑表示,北京前幾年建設的金融街僅1平方公里,目前已聚集了70多個法人機構,已成為北京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現在在河套地區建設深港金融城,要形成一個新的金融聚集區,有多個有利因素支撐:一是實現金融產業的進一步聚合發展,符合現在深港兩地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二是金融業的發展,對高新技術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因為從兩地金融業發展情況來看,深圳以福田區和羅湖區為聚集區的金融區,發展空間已近乎飽和,香港金融也面臨新加坡等地的挑戰。把河套地區合作開發為一個新的深港金融區、金融城後,就可以發揮共生、協同效應。三是目前中國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都需要實驗區,河套開發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和試驗地。建議深港雙方成立一個金融管理機構,聯手推進建設這樣一個賦予中國金融改革最前沿職能的“實驗區”。
具體如何發展?何傑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針對目前談論最多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問題,專門設立了一個“碳交易所”,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並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排污權交易。此外,為彌補深圳、香港兩地金融業的空白,可建立一個石油期貨交易所。 目前,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中國,因為考慮到風險控制等問題,至今還沒建成一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完全可以採取香港期貨市場分拆、深圳參股的方式,推動建設和發展一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
報導 - 《深圳商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