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1, 2007

北歐魅力I.C.E.



在三月,先後有兩個北歐國家代表團訪問我們科學園,有機會和芬蘭及瑞典的科技人交流。雖然兩國的人口不多,但是在科技、創意及教育上,絕不比歐美大國輸蝕,所以這挑起我看北歐魅力I.C.E. 這本書。


北歐的教育不是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而是在共識中有自己的意見。他們的教育從小就要求小朋友參與討論,不少結果都是由討論而來,這些教育,令小朋友從小學會體會及尊重別人的想法,這樣的社會更共融、更和諧。由於由於北歐教育著重從別人出發,人們做事也會從人性出發,多為別人設想。怪不得不少朋友稱讚歐洲的軟件比美國的軟件好用,當產品能貼心地解決用家的問題,自然就好用得多、親和得多。北歐的生活空間,給予很大的創造空間,故此,他們反而明白簡單美,北歐的產品總是實用,而且設計精美,深得高檔消費市場喜愛,而日本更對北歐產品著迷了。


北歐人民四時下班,不超時工作,看重享受生活。而香港人呢? 分秒必爭,「快、靚、正」就是我們的生活哲學,我們的生活就如周遭的環境一樣,變得很「逼」、很「compact」。 高質素的生活令北歐人更有品味,求簡約而優質追求,造就富有的北歐,人均GDP達四萬美元。當生活基本要求達到了之後,大家的神經觸角可會需要更多感動? 生活美學就因此應運而生,人們肯為高要求而付出,這也是產品要增值,才能滿足客戶的精神需要。


不知是否香港太多高樓大廈,我們的生活如周圍環境一樣,任何一寸空間總是不肯放過,生活也要寸土必爭。悶了就硬找東西填空去「攝時間」,節日的時間一定要過得夠熱鬧,故此,聖誕要去老尖、除夕要去老蘭、新年就去維園行花市。總之,時間和空間總是塞得密麻麻的。把握時間的香港人,任何新話題都會極速地炒作、爭出位。因為數天之後又會有新的話題,所以要先發制人,可是大多數的人群總是善忘。大家還記得葡撻、芝士蛋糕、珍珠奶茶、他媽哥池? 熱潮就是一代一代給取締。 在每天工作營營役役之後,我們究竟想得到些什麼呢? 大家應否停一停,想一想,為生活留白。去得太盡、用得太盡、炒得太盡後,就是人們會失去更多、 錯過更多。


及時行樂、追求更愜意的精神生活可能就是我們都市人應該學習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是進步,多一點閒暇,多一點生活,多一點宣間就能造就多一點創意,也能多一分在知識上追求。要知道愈沒時間、愈沒空間,就愈難有創意。我們再不能在低增值、低成本、低品質地競爭下去,因為這只會變成惡性循環,價錢低到某個水平之後,還可以低下去嗎? 相信人們不要待到了同業間自相殘殺、血流成河,壓力大到不能承受的時候,人們才會停止鬥爭下去?

當人們生活質素到了一定水平之後,不是一味靠「平」就可以了。大家就會開始對自己有要求,希望自己可以住得更好、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要滿足高品味的市場需求,就需要創意、創新及典雅的人生態度。君不見兩大超市不只會鬥便宜,他們也開始引入高質的消費品,如日本的新高梨和巨峰提子、法國的鵝肝和白油春雞、澳洲的有機牛扒等,他們也意會到市場的消費模式正在轉型當中。

創意的人對生活一定有要求,他們絕不滿足於沒空間、沒品味的生活,而創意的人又喜歡和其他同樣有頭腦的人聚在一起,因為互相激勵的創意才能把創意的價值發揮到極至。如果香港真的希望吸引更多創意和人才聚居於此,我們應想想,我們又可以給予這些創意優才什麼樣的生活? 多姿多采的娛樂已足夠吸引他們聚居嗎?

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又什麼方法令香港更吸引,人們的素質及生活品味可以提升呢?我們要的不是炒作,而是可持續發展的東西。五天工作是一個好開始,我們應多預留空間給自己、給家庭,好好為生活增值。香港人,唔好咁「逼」,放鬆一下,跟學習北歐人的「留白」吧!這樣我們才會「襟捱」一點。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