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0, 2007

香港未來科技政策研討會




「捍衛科技地位」聯盟日前主辦“香港未來科技政策研討會”,論壇除了希望整合業界意見,更希望向特首新班子推介切合香港實際情況的科技政策,更展示了科技對香港未來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
出席嘉賓包括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黃錦輝教授、香港科技協進會會長唐偉國博士、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互聯網專業協會創會會長林永君先生、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前會長趙麗娟女士和香港大學前校長鄭耀宗教授等,而我則擔任主持。
各位同業首先「盤點」對回歸十年以來,政府為科技界所做的成績,大家都認為政府近年確實投放了不少資源,促成了不少好事,例如撥出五十億港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ITF),創辦香港科技大學,通過大學教資會(UGC)推動本港互聯網發展,建造科學園和數碼港,成立應科院並取得了三十多項專利成果,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也由 0.24 %提升到0.69% 。參加者覺得,如果社會人士一味指責政府而忽視這些既有的成就,既有欠公允,又可能會打擊相關官員的士氣和積極性。
儘管香港取得了上述的成績,然而,一旦與亞洲其他三小龍比較,香港在科技發展方面就明顯落後。新加坡由國家主導,其科研投資基金達到135億元;韓國成立了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STC),由總統親自擔任主席。會眾談到,香港長期停留在成熟行業上發展,對高科技範疇欠積極推動,其他三小龍卻意識到危機所在,故願意到新領域去闖。台灣、新加坡都有自己的科技創投基金(VC Fund),如華登基金就是一例。台灣和新加坡又善於集中資源發展獨具優勢的行業,並分別培養出台積電、Flextronic及Creative Labs之類的科技業翹楚。
香港的科技發展為甚麼比亞洲其他三小龍落後?哪些方面做得不夠?據與會者分析,原因甚多,政府更是難辭其咎:本港官員大多是文科出身,不懂科技;政府缺乏整套的科技政策,前瞻性、結構性都不夠,又缺乏對科技發展的全民共識;社會風氣短線,連負責審核的議員也以為科技是搵快錢,很少考慮到科技是長線發展的東西;一些人甚至不知道科技並非限於資訊及通訊科技,而是包括航天、生物、納米等技術。可惜是但科技界往往給人覺得是一盤散沙,缺乏行業領袖,政府的諮詢架構又愛行外人管行內人,這樣是很難將科技搞好。
科技業者認為,香港要發展科技,當務之急確立科技地位對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繼而務實地採取行動:政府及領導者需居安思危,要有前瞻性、結構性的策略;考慮香港在國家十一五計劃的參與;要用人唯才,以懂得科技的人才來管理科技事務,並且研究科技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科技界方面需注重訓練人才,提升技能;要設法讓其他社會人士了解到科技對金融、物流、醫療、納米、機場等領域的重要性,設法發展科技去配合。此外,大家都同意,要對政界人士多作遊說,向傳媒多作推廣宣傳,讓越來越多人明白到香港要發展科技,不是為了單純維護科技界的“小圈子利益”,而是為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保住香港的競爭力。
同業們指出,香港其實仍然存在一定的優勢,例如香港人工高,可以吸引到世界一流人才,又是中西文化交匯處,香港更可以結合內地優勢,與國際接軌。總之,香港的存亡有賴跟隨世界大趨勢,積極發展科技。
如果各位有什麼高見,歡迎在這裡提出,或電郵給我,集合各位的智慧及意見,一同向政府及政黨提出,令他們確認科技對本港未來的重要地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