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07

發揮香港工程師所長 推動區域科技合作

全球經濟一體化固然帶來了不少發展機會,但香港各界、尤其是工程界和資訊科技界的朋友都感受到不少競爭壓力,現時需要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對手,不能再局限於本土市場,而是要從區域經濟合作著眼。

筆者一直相信,香港的長遠發展不但需要特區政府大力支持發展科技,也需要切實推動區域科技合作。為了更深入了解國家對於區域經濟和科技發展等方面的看法,在十月份中下旬,筆者以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名義組辦了一個為期七日六夜的「國情班」,到北京大學「全職」學習。這次國情班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強本港的工程師,尤其是資訊科技業者,對國家相關行業政策的認識;另外要拓展與國家政策部門(例如信息產業部)的正式溝通渠道;及加深了解國家的架構和決策過程。

國家科技產業前景廣闊
國情班的內容主攻高新科技方面:包括「中國加入世貿後的經濟政策」、「十一‧五規劃及資訊科技發展政策」、「中國高科技發展及政策」,還涵蓋了一般性的「中國政府架構及中央與地方關係」、「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及「中國能源狀況及發展」等內容。負責講授的老師很有份量,有來自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的教授,以及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的高層。此外,學員又拜會了信息產業部,與其副司長就軟件產業發展及知識產權保護展開座談;還參觀了一家大型軟件開發商。

說到高新科技方面,原來早在建國初期的1956年,國家已經定下了「向科學進軍」的指示;在1995年更正式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在十一‧五規劃中,又明確列出了十六字的指導方針, 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這將會是國家未來十五年的高新科技發展方向。具體目標方面,要在2010年達到信息產業總收入為10萬億元人民幣(3.84萬億元人民幣);對網絡和通訊技術而言,固網和移動電話用戶分別要達到4億(3.5億)和6億(3.93億)。筆者已把2005年相關數字列在括號內,如果把這些數字和2010年的目標數字相比較,便可以想像得到其發展充滿挑戰性,對我們業界而言可謂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况且,其他如軟件開發、集成電路技術、數字音視頻技術等等(在十一‧五規劃中,列出了十五種需要集中發展的「重點技術」)還未包括在內哩!

香港工程界可盡力配合
當然,要成功達致此等目標,需要作出極大努力,尤其在人力資源及建立和鞏固制度方面。筆者相信,香港工程界的專業人士,可以透過下面幾方面,發揮所長,加以配合,作出貢獻:

1)人才培訓——眾所周知,香港人具有國際視野,亦有廣闊的國際聯繫網,且與國內文化差距較小,足以成為國內科研人才「走出去」面向世界的一個培訓基地。
2)創建跨區域合作——憑藉香港的獨特歷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很容易與國內及東南亞甚至東北亞地區,成立跨區域網絡。小如港深合作,大至結合東亞地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舉辦學術或經濟研討會,聯手發展科技,制訂技術標準,針對地區需要,創建品牌,保障區域利益。
3)研為商用——香港人具有靈活的商業頭腦,又有創業精神。我們可以將學術或科學研究成果商業化的成功經驗,帶給國內不同的科研機構,並且幫助他們好好地選出商業化成功機會高的項目,集中發展,以提升「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成功機率。
4)管理制度——法治精神及優良的管理理念,亦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我們可以將這些管理制度,推介給國內機關領導,好使他們能明瞭其優點,推行到其機構內,建設優質企業,拉近與已發展國家的價值觀,並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經濟接軌。

筆者相信,香港的優勢在於人才,至於如何在區域經濟、尤其是科技合作方面確定香港的角色,發揮本地工程師和科技業者的所長,是值得專業人士深入探討的課題。

載於《文匯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