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連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勾勒出十大建設,包括了港深共同開發落馬洲河套區。其實,這構想並非始自今日,政府只不過是舊調重彈,這不禁令人猜想:現時開發的時機是否恰當?政府骨子裡又有甚麼盤算?
香港優勢未失 深圳願合作
過去,港深兩地有不少人為河套區提出過種種構想,諸如說要把河套區發展為「跨境工業區」、「商貿博覽中心」、「高科技產業園區」等等,結果都被特區政府大潑冷水,認為開發需要巨大投資,也涉及禁區政策的調整,而且會損害當地自然環境等;直到不久前,有「特首御用智庫」之稱的智經中心發表了「建構深港都會」報告,開發河套才正式被提上議事日程。根據「慣例」,若政府根本無意做某一件事,是提都不願提的,而現時主動提出開發河套,也許有其如意算盤,問題是:這次是否只是特區政府的一廂情願呢?
鑒於河套區的業權屬於深圳,管理權則歸於香港,任何開發都必須得到兩地政府同意。據筆者所知,香港回歸十年以來,深圳曾經三番四次主動提出多個開發河套建議,但都被特區政府消極冷待,是「深圳熱,香港冷」。那麼,深圳如此積極推動又是為啥?原來,是希望充分利用香港的自由港優勢、信息優勢、融資優勢及與國際市場並軌優勢,希望在河套區發展高新科技教育與研發中心(香港與國內、國際合作辦學,IT/生物醫藥的國際研發中心等),高科技產品交易與展覽中心,和專業國際會議中心,實現區域資源整合,讓人才、資本、產品等資源在區內可以自由流動和結合,借助香港的優勢以補深圳之不足。故此,只要香港的上述優勢尚未消失,深圳或許仍有誘因和動力去推動開發河套區。
深熱港冷 三標準衡量回報
然而,若開發河套只對深圳有利,香港未能從中得益,那麼,即使曾特首有心推銷,只怕亦難有成果。一些香港人的顧慮是:開發是否值得呢?無庸置疑,香港在土地、人力資源方面有著不少先天局限,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達成相當的規模效益。河套若能順利開發,香港一方面既可享有地緣優勢,又能利用內地的市場好處。不少跨國企業其實都希望通過香港而進軍國內市場,也有不少內地企業渴望借助香港而衝出國門。此外,香港擁有各種吸引國際人才的優勢,本地又有八家達至國際水平的大學,可以在河套區為內地企業提供各種高級培訓和專業服務,或者發展以科技为基礎的知識型服務行業。我們也可以鼓勵中小企在該處創業,並借助產業群聚效應以吸引風險投資公司進駐。當然,河套的開發還能夠帶動整個北區的發展。
另方面,也有些香港人顧慮到:開發河套是否可行?由於河套區主治權分割,情況複雜,若要進行開發,需要解決的細節甚多,以香港目前事事泛政治化的環境,要達成內部共識恐怕是一點也不容易。
儘管困難重重,開發河套仍是值得大家認真探討的,關鍵在於如何衡量回報。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標準:一、能否增加本地的就業機會?二、可否吸引外國大企業進駐?三、是否可以促進香港和深圳在一些重要領域上的融合?總而言之,只要可以促進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有利於提升本港的整體競爭力,特區政府都值得去做,否則的話,就請不要在這方面浪費光陰了。
香港優勢未失 深圳願合作
過去,港深兩地有不少人為河套區提出過種種構想,諸如說要把河套區發展為「跨境工業區」、「商貿博覽中心」、「高科技產業園區」等等,結果都被特區政府大潑冷水,認為開發需要巨大投資,也涉及禁區政策的調整,而且會損害當地自然環境等;直到不久前,有「特首御用智庫」之稱的智經中心發表了「建構深港都會」報告,開發河套才正式被提上議事日程。根據「慣例」,若政府根本無意做某一件事,是提都不願提的,而現時主動提出開發河套,也許有其如意算盤,問題是:這次是否只是特區政府的一廂情願呢?
鑒於河套區的業權屬於深圳,管理權則歸於香港,任何開發都必須得到兩地政府同意。據筆者所知,香港回歸十年以來,深圳曾經三番四次主動提出多個開發河套建議,但都被特區政府消極冷待,是「深圳熱,香港冷」。那麼,深圳如此積極推動又是為啥?原來,是希望充分利用香港的自由港優勢、信息優勢、融資優勢及與國際市場並軌優勢,希望在河套區發展高新科技教育與研發中心(香港與國內、國際合作辦學,IT/生物醫藥的國際研發中心等),高科技產品交易與展覽中心,和專業國際會議中心,實現區域資源整合,讓人才、資本、產品等資源在區內可以自由流動和結合,借助香港的優勢以補深圳之不足。故此,只要香港的上述優勢尚未消失,深圳或許仍有誘因和動力去推動開發河套區。
深熱港冷 三標準衡量回報
然而,若開發河套只對深圳有利,香港未能從中得益,那麼,即使曾特首有心推銷,只怕亦難有成果。一些香港人的顧慮是:開發是否值得呢?無庸置疑,香港在土地、人力資源方面有著不少先天局限,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達成相當的規模效益。河套若能順利開發,香港一方面既可享有地緣優勢,又能利用內地的市場好處。不少跨國企業其實都希望通過香港而進軍國內市場,也有不少內地企業渴望借助香港而衝出國門。此外,香港擁有各種吸引國際人才的優勢,本地又有八家達至國際水平的大學,可以在河套區為內地企業提供各種高級培訓和專業服務,或者發展以科技为基礎的知識型服務行業。我們也可以鼓勵中小企在該處創業,並借助產業群聚效應以吸引風險投資公司進駐。當然,河套的開發還能夠帶動整個北區的發展。
另方面,也有些香港人顧慮到:開發河套是否可行?由於河套區主治權分割,情況複雜,若要進行開發,需要解決的細節甚多,以香港目前事事泛政治化的環境,要達成內部共識恐怕是一點也不容易。
儘管困難重重,開發河套仍是值得大家認真探討的,關鍵在於如何衡量回報。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標準:一、能否增加本地的就業機會?二、可否吸引外國大企業進駐?三、是否可以促進香港和深圳在一些重要領域上的融合?總而言之,只要可以促進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有利於提升本港的整體競爭力,特區政府都值得去做,否則的話,就請不要在這方面浪費光陰了。
刊於 《經濟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