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圓滿交棒


今天是我正式卸任香港科技協進會(HKAAST)會長的日子。

不知覺做了科協會長一年了,當中辦不少的活動。首先在年初我們邀得2005年科技成就大獎得主Wow Wee公司代表於科學園與大家分享機械人研究心得,Wow Wee 的產品真是設計精美,而且機械人更可以互相控制,令玩家感到「過癮」,怪不得在美國熱賣。活動更吸引六十多位科學園公司友好參加,促進科技人間的交流。

其後我們更舉行前會長及現屆理事晚宴,例如在四月時,請來科協創會會長陳耀華教授來與我們一同探討科協長遠發展策略,這也是科協二十一年的好開始。隨後十月,我們更請來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與各位分享港大的科研成果,當晚各位會友積極提問,氣氛很好。所以我們在十二月再請來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分享科大辦學之路。三位教授的分享,我們會友真獲益不淺。

當中有一件特別的事,就是中國科協主席韓啓德的到訪。因為這次到訪甚為「大陣仗」,G4全程保護之餘,我們司機的車牌、身分證號碼及所有行程都要預先通知警方,而他到科學園參觀時,更預備紅地氈歡迎。科協同事也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嚴陣以待。

隨著第二十二屆會長唐偉國博士為我戴上前會長章,我也很高興本人的任務終於大功告成。看見新一任理事會不少新血都是科技界的「老行尊」,擁有不少經驗,期望可以幫助科協招攬更多會員,而我這個前任會長也是圓滿交棒了。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結婚週年的特別禮物


剛剛參加了兒子就讀小學所舉辦的陸運會,並與他完成了4x100公呎的接力賽,感覺良好。已經記不起上次出戰陸運會是什麼時候了,大概是大學時代吧!至今也廿多年了。記得自己從小已經很喜歡田徑運動,每次陸運會都會參與不同的賽跑項目,而每一次都總會有點收獲 :) 。

上星期,兒子突然跟我「咬耳仔」,說:「爸爸,我學校下星期舉行陸運會,我和你一起玩接力,好嗎?」聽罷,我內心突然翻起一鼓莫名的衝動,很想趁兒子小學畢業前的最後一次陸運會,跟他一起在運動場上奔馳,於是便毅然答應跟他和他的老師組成接力隊。

那天我踏足運動場上,很多以往參加田徑的片段一幕幕地重現腦海,那種感覺很特別。我和同學們大伙兒於比賽之前一起先進行熱身,再趕緊練習。比賽的時候,兒子負責傳第三棒,而我接過他傳來的最後一棒後便奮力向前跑。再望望對手的位置,幸而跑在我前面的只有一位家長,但我跟他畢竟還有好一段距離,我唯有急起直追。在我心裡焦急之際,我聽到場邊的此起彼落的吶喊聲和鼓勵聲,我便使勁地向前衝,跑呀跑,最後越過那位家長,第一位衝線!

雖然在這場比賽完畢後,我的大腿肌肉需要個多星期才能復完,但能重溫「跑第一」的滋味,再加上能夠和兒子一起分享奪金的喜悅,那份感覺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正好用此獎牌用來慶祝我和太太在上周結婚十五週年紀念日,這應該是一份難忘的結婚週年禮物了。太太,你喜歡嗎?

Friday, January 19, 2007

e-mail @ 波友


今年公司首次參加渣打馬拉松比賽,同事們都表現踴躍,至今公司已收到數十張報名表格。既然得到那麼多同事的熱烈響應,我又豈能退縮?於是我選擇了入門級十公里的賽事,與過萬健兒一同參與這一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為了要「操fit」自己,好使自己在馬拉松當日能以最佳狀態上陣,我上星期便去了踢波,實行練氣兼「過波癮」。

要踢波,又怎能少得波友?今次球賽除了一大班公司的同事外,還有兩位特別嘉賓,他們分別是我的中學同學及大學時的朋友-林創成和William Wong。林創成現為某大報的主編,而William剛巧跟我一樣是科學園的租戶。闊別多年,我們今次能夠再在球場相見,也全靠互聯網的威力。事緣當日決定了球賽的日期後,我就積極尋找波友,無意間讓我找到舊同學的通訊錄,那就即管透過電郵給他們發「英雄帖」。想不到幾天後果然有回覆,林創成和William都答應赴會。我已經多年沒踏足球場,氣力確實略打折扣,但想不到跟那兩位十多二十年前的波友,至今仍有一定程度的默契,總算是寶刀未老。
今次球賽,再次讓我感受到互聯網的威力,單憑一條光纖線,就能輕易與十多年不見的朋友取得聯繫。我想,若然下次再發功,應該可以找回小學,甚至幼稚園的同學,然後組成一支足球隊呢!我在此作出號召,如果想踢波,就告訴我吧! 我的電郵地址是 samsontam@gsl.com.hk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工廠開放日




上星期六,IET一班工程師到我的工廠考察(訪問)。我特意提早半小時回廠先走一轉,以作預備。然而要在短短的幾小時內將我的管治理念交代清楚,實不容易。因為對方一行四十多人都來自不同的背景,當中有大學老師、有公務員也有自己創業的。而我也保持一貫作風-邊行邊傾,有問必答。

整體來說,我甚為欣賞他們的發問精神,他們的問題可說一個接一個。上至管理策略、產品設計、生產流程;下至員工管理,人才培訓等等的範疇,每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及心得,途中不斷地發問與交流。

整個行程大約花了兩至三小時,總結來說,他們對品質的要求、流程的清晰度、新科技的應用(如:RFID)和日本式的管理這幾方面特別感興趣,而他們每一個問題都令我有所反思。多得他們「打爛沙盤問到篤」,我才有機會重溫及整理一下我對工廠的管治模式。


這次被考察: ) 及被訪問: ) 的經驗 ,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想,不如日後舉行定期考察團,又或者廠房開放日,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構思。如有人想來參加,大可找我報名。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沙漠變都會 杜拜堪借鏡


刊登於2007年1月16日香港經濟日報 A31 版


早前筆者看過一本書名為《前進杜拜 一門全球必修的新顯學》,講述杜拜的經濟奇蹟,及其近年的發展路向。筆者也聽說有不少工程師朋友,都紛紛跑往杜拜「掘金」去了,看來杜拜恍似是機遇處處。然則杜拜的成功對香港又有著甚麼啓示?它的經歷能啓發香港再締造經濟奇蹟嗎?

招兵買馬 打造城市品牌
七十年代,杜拜是個沙漠城市,氣溫動輒高達攝氏五十度,加上缺乏天然資源,發展基礎大有限制。但時至今日,杜拜已儼然變成了「海灣地區的香港」,這當中又倚仗著些甚麼?根據作者所述,是人才。杜拜在過去的數十年積極向外吸納人才,如今八成半人口來自一百八十個國家,阿拉伯人反過來只佔少數。加上它早在九十年代便趕上了知識經濟潮流,把城市建設成為商業灣、網絡城和媒體城,讓遊客可以享受到高科技的優閒,是以每年有逾六百萬遊客慕名而至,遊客數目竟是本地人口的五倍以上。

杜拜不單是個旅遊城市,它更是中東的物流貿易中心。能有今天的成績,就要拜天然資源匱乏所致,迫使杜拜的領導者要向同樣缺乏資源的亞洲四小龍取經,開創出同一樣的經濟奇蹟。還有,是領導人深明人才的重要性,特別把本地人才送往海外學習,也以高薪在世界各地網羅人才,而對外地的技術白領更是禮待有嘉。

相比下,香港政府似乎未有著力在外地招兵買馬,我們只是被動的等人才來港,也沒有特定計劃去吸引留學生回港,致令不少人才流失,筆者就聽說香港現時優秀的工程師也都跑往杜拜去了。要保持競爭力,香港政府的人才政策是否需要更具彈性?

杜拜的領導人在考察各地時,也明白到各項稅務及保護措施,會令投資者卻步,故此致力去除保護措施,沒有設置外匯管制,讓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在高度自由競爭下,杜拜經濟在不住進步,而外資也樂意在杜拜投資,零關稅更使杜拜成為中東的物流中心。杜拜更是阿聯酋中治安最好的城邦,而各樣的自由亦不遜於香港。

杜拜的成功,說明了自由經濟對香港是何等重要,但本地政府的政策似乎有朝向福利主義之傾向,當中之落差可說十分明顯。我們的政府應該要重新想想,香港賴以成功的要素是甚麼,切莫讓那些只為選票的政客所拖垮。

另方面,來自德國海德堡的教授指出,杜拜的成功,在於以「杜拜」這品牌來推銷。杜拜的地標「帆船酒店」,便是全球杜拜信眾膜拜之地,這所七星級酒店,房間至少要半年前預訂,雖然收費高至逾港幣萬多元,但高科技通訊設備、極盡奢華的裝潢,便足以讓人們「成世人點都要豪一次」。杜拜的定位正好讓香港反思何為市場定位。「亞洲國際都會」,說實在的是面貌糢糊,政府實在應好好想想,香港是應該推銷怎麼樣的品牌,我們是不是真的能為遊客創造價值。

堅持做第一 大搞高科技

杜拜的領導人早在七十年代便開始研究如何創造市場需要,在經過三十多年努力後,他們做到了。他們認為沒有人會記得誰是第二個登陸月球的人,故此堅持要做樣樣第一,決心要令杜拜做到頂級的,帆船酒店及酋長皇宮酒店便是當中佼佼者。講享受、講生活,沒有IT 是不行的,這個沙漠之邦同樣是個數碼城市,杜拜趁著知識型社會機遇,吸納各地企業到彼邦搞科技,讓它能走在時代最尖端。杜拜現時還在大興土木,希望能延續其優勢。

同樣地,香港的科技發展也不能停下腳步,否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是落後於大勢,要追趕便得花費不少功夫了。

其實什麼購物中心、豪華享受、沙漠中的滑雪場等,都不過是人工堆砌而來,但為甚麼仍能吸引遊客呢?在新鮮感過後能否延續奇蹟,領導人要深思的課題,但,只要有決心、有長遠的眼光,機會總是可以創造出來的。

而筆者也相信,香港他日也可以創出另一高峰的。

Monday, January 15, 2007

發明大王-中松義郎


在前一陣子,我在理工大學碰到了一個六年前認識的朋友,他在發明界之中絕對是傳奇人物,每次他來港舉行講座,定必坐無虛席,今次也不例外。他是誰呢?他就是人稱發明大王的中松義郎。中松義郎在發明界享負成名,至今已擁有3300件專利發明,乃是現今擁有最多專利發明個人記錄的發明家,最近還在美國哈佛大學獲頒 Ig Nobel Prize。

尤記得六年前首次跟中松義郎碰面,我在他身上學會兩個發明家小技巧。這些小技巧看似很真的很「小」,但實際上卻很重要。首先,我學會了發明家精神。無論我去哪裡都一定把小簿子及筆帶在身邊。中松義郎說,發明家隨時隨地都會有新點子在腦海浮現,而有紙筆在旁就可把這些一閃即逝的靈感記錄下來,因為喜歡發明的人通常都比較善忘。此外,中松二郎說他自己在潛水時特別有靈感,可惜要在香港潛水實在不容易,而我也沒有太多機會去潛水,故不能證實潛水取靈感之法的效用。不過,說我靈感最澎湃的時候,應該是我在乘搭飛機的時候。難道都是氣壓作怪?

今次再聽中松義郎的講座,我發現年屆78高齡的他,仍然精力充沛,保持著事事好奇的本色。佩服!佩服!當日最難忘的,莫過於他要求我們全體站起來,高唱一首既古怪又難唱的發明歌。事後我回想起來,覺得他這樣做也不無道理。中松義郎的用意,大概是要教導我們,厚面皮、不怕被取笑才是當一位發明家成功的主要因素。

這次講座讓我獲益良多,中松義郎做事認真、注重細節而且不怕醜,實在是本港所有發明家的楷模。而我也正在密鑼緊鼓準備組團前往日本去探望這位發明大王,到時順道去參觀他最新的發明品-「發明屋」,如果大家都有興趣的話,歡迎你聯絡我,我預埋你! :)

Friday, January 05, 2007

在科學園飲茶收料

搬來科學園的好處就是,相約各路Techie 吃飯真是容易不過的,因為多數人的「聚腳點」就是園內唯一的酒樓。

早前我更相約在「2006創新知識企業獎」頒獎典禮上認識的得主之一,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 (ASTRI)的Kenneth 吹吹水,了解他們在IP 領域發展的心得。

一些傳聞說ASTRI閉門造車,與業界人士有距離,故此,特別向在那裡負責知識產權 (IP)工作的Kenneth 了解他們的最新動向。據悉,ASTRI 正在申請五十多個IP專利,由於向美國申請專利時間較長,現在只有五個是成功申請。他說ASTRI 不單只著重於基礎研究,它會購買一些專利許可權,並加以研究及轉化為新的應用,再變成新的IP專利。

洋人愛咖啡,唐人愛飲茶,飲茶吃飽這就是香港人的特色。據聞Pacific Coffee 將在科學園第二期啓用後進駐,到時各位Techie 又多個新「蒲點」去收料,不用齋飲茶那麼「dry」了。

下次在科學園碰到你,而你又有「好野」介紹給我的話,千萬不要吝嗇,記著和我分享一下。

多媒體互動的「迪士尼樂園」


在十二月初的一輪奔波勞碌過後,緊接而來的聖誕假期,我總算沒有那麼忙,終於可以享受一下天倫之樂。今年聖誕,我決定不外遊,與家人留港共渡佳節。經過一場「民主」的投票過程(哈哈),結果我們選擇去「迪士尼樂園」遊玩。由於我們家庭成員的小朋友人數眾多,不怪乎令「迪士尼樂園」能以一面倒的高票數勝出。

家裡的小朋友們都興奮莫名,但我就不抱太大的期望,深怕人多擠擁,又擔心遊戲不對口胃。不過我辜且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去看一看「迪士尼樂園」是否如傳媒所說的問題多多,也順便看看這個全世界最小的「迪士尼樂園」到底是什麼東東。

不出我所料,一抵達「迪士尼」果然是人頭湧湧,如小型嘉年華一般,熱鬧非常。我們有策略性地選擇遊戲,總算能趕及在黃昏之前玩了五、六個遊戲。我發現原來有些遊戲真的很「過癮」,尤其對小朋友來說更是新奇好玩,例如垃圾桶機械人、4D Show等等。

之後我問兒子好不好玩,他對香港的「迪士尼」有好高的評價,而最叫他難忘的是「與史迪仔對話」。因為小兒在芸芸觀眾中被選出來參加,動畫上的史迪仔不單能和觀眾互動對話,而且能配合對話做出不同的表情,真是「犀利」呢!現在動畫的發展真的很快,能不斷為觀眾帶來新鮮感。而晚上耀眼的煙火表演,加添現場的節日氣氛,整天感覺很好。

其實對於類似「迪士尼」一樣的主題公園等娛樂事業,需要不斷的科技及創意投入,才能保持遊客的熱情、抓住他們的心。我想,香港應該可以提供為青年人提供一些跨媒體創作及表演的空間,助他們發揮潛能。當各位自由行遊客欣賞過青年人的表演及作品後,就會認同香港也是一個娛樂創意熱點,願意經常重遊。有不同玩意的娛樂,對各位繁忙的都市人來說,也是很好的「鬆一鬆」節目呢!

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當資訊城市 為斷纜綢繆

<本文在2007年1月4日於香港經濟日報A29 版刊登>

就在拆禮物之日發生的大地震,對香港的通訊系統似乎沒有即時影響,人們繼續用電郵、ICQ 和MSN,並未察覺到亞洲網絡大災難正將降臨頭上。

地震震斷了六條光纖電纜,癱瘓了香港近七成的互聯網流通量,大大影響香港的對外通訊,就連本地的手機服務也告失靈。用Blackberry 接收電郵的行政人員,無法接收電郵,常用的免費電郵服務如 hotmail, yahoo-mail 等,又不能正常運作,一時間許多人就像如世隔絕般,而對那些經營對外貿易的逾萬企業,經濟損失可謂慘重,事件也間接削減了香港這個資訊城市的競爭力。

減少依賴美國 中港有利

今趟地震所帶出來的最大啓示,是香港可能是過於依賴美國的網絡服務供應商,而香港對外的電訊網絡也未具備足夠的後備路徑。當海路通訊受阻時,我們還可有別的選擇?有說用海底光纖成本最平,陸路光纖並不划算,但香港作為一重要的網絡城市,完全沒有網絡繞道又是否說得通?香港是亞太區的資訊樞紐,資訊隔絕不啻是個大諷刺,況且任由天災破壞,而不做好應變措施,防範於未然,是不負責任的。對那些網絡穩定性要求極高的機構,例如銀行、政府、大型貿易公司、傳媒等,更加要反思這次網絡大擠塞所引發的一連串問題。

據悉中國內地企業如網通等,已積極在鋪設光纖網絡,這對香港來說實在是一大喜訊。一來,香港可以利用內地網絡連接到歐美地區,可以減少對美國網絡的依賴;二來,若香港能與內地電訊商一同在內地鋪設通訊網絡,不單可以和內地分享香港的電訊網絡經驗,提供相關的知識和人才,也可以間接幫助解決內地數碼隔膜的問題,令更多地區可以享用寬頻上網服務,而內地網絡的剩餘頻譜,對香港來說也是重要的後備網絡資源,對拯救香港於危難之時,作用極大。故此,長遠來說,在內地建立陸路的後備網絡,對中、港都有莫大裨益,亦能配合內地的經濟發展。

另方面,筆者最感奇怪的,是那些受歡迎的網上電郵服務供應商,似乎並沒有在香港設立影子伺服器,他們所提供的服務是以未能在出事不久後就可以回覆正常。他們理應知道中斷服務會影響數以千萬計的網民,而這些電郵服務供應商又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企業,應該是十分注重網絡穩定性罷!而在九一一以後,不少企業都十分重視影子伺服器的重要性,哪何以又沒有汲取教訓,致令一場地震就暴露了這些互聯網服務原來是何等的脆弱?

筆者認為社會或政府應要鼓勵環球企業,認真考慮在香港設立影子伺服器,以減少對單一網絡服務的依賴,這樣也能令香港港本土的互聯網服務不會輕易被對外通訊中斷而拖垮。

電訊商應變 小公司更佳
至於本地互聯網、固網及手機服務供應商,他們也應清晰的解釋事件始末,以正視聽。究竟網絡需要五日、十日、還是十多日的復修才能回復正常?坊間似乎意見紛陳,莫衷一是。再者,地震竟然令到香港有最少兩間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的電話網絡被中斷,其中一間更是出名服務質素高兼且價錢最貴的,哪究竟還有什麼服務會被影響?供應商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滿意的答案嗎?他們可否事先通報有關問題,而非待至客戶投訴才作些簡單的回應?觀乎各電訊商的表現,規模較小的似乎更能作出應變,而通訊服務也能陸續恢復正常,但行業的領先者,反而表現未如理想。筆者想,香港既然自稱優質服務之都,我們的電訊服務質素是不是也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這種種疑團,相信有待服務供應商為大家解答。我們的政府,即電訊管理局,也該是時候想想,香港能否承受另一次的網絡大擠塞,如果是不的話,他們應該對服務供應商作何種的服務品質要求?應該怎樣為香港的通訊系統作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