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搬來科學園都一年多了,我們也不時參加沙田區區內的活動,而昨天就與兩位沙田區社會福利署的同事會面,邀請我主講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論壇。雖然我曾擔任過講者不少次,不過對象多是工程師、企業家、青年人,而在我的資料庫內,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東西似乎寥寥可數。看見他們盛意拳拳上來公司親自懇請,加上「企業社會責任」(CSR) 為一個世界大趨勢,愈來愈多人討論,所以就不好意思推辭。故此,現在是時候開始搵下料, 向大家收下風,為這個三月十六日的論壇好好做功課。
所以現在有請各界好友,如果你對與「企業社會責任」有任何高見或相關資料,請reply 這個post。多謝各路英雄多多關照。
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5 comments:
1.首先聽聽普通市民、企業員工、企業家、政府官員、學者對CSR的認識與看法;
2.其次,談談東西方哲學與社會倫理對CSR的影響,CSR在國際國內的發展歷程與趨勢;
3.提出演講者自己的觀點,引發聽衆思考與討論。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在《未來時速――商務新思維》中寫到:“爲了成爲一届商業領袖你必須要有被商業作家、資深顧問吉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稱之爲‘誇大的、魯莽的目標'。”“這裏的一小部分獲得成功,你就足以贏得未來。”我欲尋找幷確定這一目標,幷且找到了蓋茨不斷推崇的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兩部暢銷著作(中信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中譯本),這兩本書的第一本是蓋茨看的那本叫《基業常青》,大企業看比較適合,另一本《從優秀到卓越》適合正在成長的中小企業。第一本書蓋茨比我們早六年看到,第二本蓋茨比我們早一年看到,但他已經不太需要看了(後面我會專門介紹它的著作)。 使我大爲吃驚的是這兩本書裏到處畫著中國的太極圖,通篇貫穿著中國哲學的中庸思想。美國人的極高明(而道中庸),已經悟到了中國哲學的部分精髓,幷且開始向我們出售。
現代營銷學之父,著名營銷學教授菲利普•科特勒, 在他的《營銷學導論》(華夏出版社 1998 )中談到營銷哲學時指出了現代的第五代營銷理念是社會行銷。兼顧社會長遠利益和終極社會生活價值的營銷。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社會營銷》 ,中譯本爲《營銷大未來》,這種營銷已經到了相當的高度和境界,找到了市場營銷的根本目標。
美國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創始人大衛•施沃倫 《財富準則――自覺資本主義時代的企業模式》(社會文獻出版社 2001 )帶著後現代的企業精神全面向東方哲學傾斜,書中大量引用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的思想。
周其仁:20多年來中國經濟安身立命的保證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06(第五届)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以下爲北京大學教授、長江商學院教授周其仁先生的主題演講:
2006年快要過去了,在快要過去的一年當中,我們各方面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這次經濟會議披露了一些信息,中國GDP今年達到20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同時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保持在1.3,農民的收入比去年增加6%,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加了11%,當然任何一個經濟都會有問題,天下沒有沒有問題的經濟,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的表現放在全球範圍來看非常好,在中國經濟成長的成績當中,中國的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也是這次會議的數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超過三成,中國的出口大量增加,這裏面有匯率的因素,但是那麽多商品和服務能够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商品和服務,源源不斷提供給世界市場,這是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非常實在的貢獻,甚至中國進口的减少也有一部分是中國企業升級加快的原因。我們有很多高尖端的設備,中高檔的設備我們也可以生産,這部分進口减少,從這方面來看我們有理由高興一些,有理由自豪一些,也有理由驕傲一點。
所以在這樣的時候讓我講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可能是不合時宜的,講什麽好呢?我想講講我們一些經濟學家同行對中國企業過去一年取得成就所發生分歧的意見。就是關于中國企業利潤的問題,導致世界銀行和中國一些專家認爲中國企業利潤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經濟增長包括儲蓄有很大一塊來自于企業的儲蓄,而企業的儲蓄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利潤率,這利潤率據世界銀行專家的估計,回報率達到15%,這個報告糾正中國投資主導經濟增長,完全由銀行存款推動。我另外一位同事宋國軍教授仔細研究中國企業利潤數據,普遍看來投資過猛投資基礎很好,這樣高的回報會刺激很多去投資,至于這種投資引起宏觀的平衡是另外一個問題。反對的意見認爲這些高估了中國企業盈利能力,裏面確實有一些數據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比如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利潤沒有减掉所得稅,但是即使經過調整以後,按照有批評意見專家的意見,中國的投資回報也達到9%。銀行貸款利息來看這裏面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投資獲利的空間,即使按照下限來看,中國企業的利潤增長非常快的,我一直擔心2004年以後,中國從南方開始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料價格上漲,能源價格上漲,會使中國的企業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實際情况來看,中國企業整體包括各個類別的企業,在消化成本上升壓力面前表現的相當好,這些也是我們高興和自豪的理由,驕傲的理由。
講什麽會引起注意呢?這些比較好企業盈利表現會對未來發生影響。按照我所知道的一個經濟學觀點,所有利潤都是在給市場發出信號,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的講法,一個企業獲得較高的利潤,等于給天下英雄豪杰發邀請,中國競爭已經融入全球的戰略,中國企業表現好,中國企業盈利高,會引起後續的反應。印度要對此做反應,俄羅斯要對此做反應,東歐國家,包括主流的歐美日本也要有反應,這個世界是競爭的世界,沒有人會無動于衷的,任何地方有盈利性,沒有人,沒有企業,沒有一個國家會無動于衷。我們現在邀請函已經發出去了,國內外的英雄會來的,這裏面會分兩種情况,一種情况就是市場比較開放的情况,哪里有利潤,哪里的資源、技術、管理人才往那裏涌,這一定使下一步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所有今天成功的公司,翻過來就是各家競爭的領域。用我的話來說,瞬間轉化爲明天的成本。現在有另外一個情况,有高的利潤,但是有障礙,別人不能對這個利潤做出反應,市場的進入還有某些壁壘,政策、體制、或者企業家講到的,看好這業務,不能去做。舉一個例子,也是剛才艾豐先生提到的中移動,上半年利潤300多億人民幣,所以宣布調整自己的折舊,把十年折舊改成五年,調整完了中移動一家公司的利潤還占中國所有電信市場新增利潤的91%。這利潤不是可以設一個移動公司來去做,包括WTO簽訂的協定也不包含這方面的內容,一般來說這樣有進入障礙的利潤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中國移動很不容易,給這麽多人服務,賺這麽多錢數這麽多錢都很不容易,但一般的公司認爲由于其他廠商不能進入,這樣利潤可以維持時間較長。但是看到另外情况,國資委管理大中型企業這幾年良好表現,贏取一些非市場反映,而是由國資委、財政部、輿論、專家、一起來討論,賺這麽多錢,是不是應該多上繳,現在方案幾輪進行也是這次工作會議的精神,明年開始大型國有企業要向出資人上繳利潤,這變化也會對這些公司進一步經營增加一些新的變數,使得未來的競爭雖然不是一下子有公司來競爭,而是有非市場的競爭因素會改變你的經營環境,類似的因素還會有很多。
比如現在熱門的話題叫企業社會責任,我們先遠遠看,爲什麽十年前沒有這樣的口號?十年前歐美也不流行,可是十年前中國公司,當國企沒有走出脫困階段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你把公司做下去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很大的貢獻,隨著盈利水平提高,看輿論、專家的語言慢慢可能變成政策和法律,這種社會性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相信這是不可阻擋的,因此在這個時候仔細討論市場和非市場,對企業表現較報表議論做的反映是我們在2006年將要結束的時候,企業領袖們將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市場反映怎麽去應對,我想不需要在這裏講,在座的和今天評出領袖人物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我想討論一下非市場的反應,我們要保持中國市場長久競爭力,就是要對獲得的盈利和相對競爭環境有一個清楚的分解,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話題,我知道經濟學家有不同意見,一部分認爲應該高舉這面旗幟,否則企業集中社會大量資源,如果只是賺錢不承擔社會責任,這社會其他方面的狀况有可能變化,反過來危害企業的經營環境。還有一些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明確反對這個口號,這是它主要的社會責任,做不到這一點其他統統不談。這兩種意見,我在今天討論的是當中國企業家把歐美最流行企業社會責任引進中國本土的時候可能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社會責任是社會所有成員的責任,我們不能簡單把社會責任單獨加在社會一部分成員身上,社會的責任是包括所有的責任,包括政府責任當然也包括企業的責任,這是一個系統的思維,我不懂什麽叫商業倫理,但是系統而不是孤立的看一件事情可能是東方哲學的傳統,我多次聽柳傳志講過,簡單一張桌子四條腿要安起來,不能把一條腿擰得非常緊,要齊頭幷進。社會問題在我看來一樣的,政府有政府社會責任,公民有公民責任,我本人不在企業工作也不在社會工作有沒有社會責任,有沒有一部分你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在大學教書,如果整天參加這麽豪華的會議,不好好備課,不好好回答同學的問題,我盡到我社會責任嗎?如果我看到人多我就想胡說,這盡到社會責任嗎?你作爲一個做研究的人,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準則,事實應該怎麽對待,有時候事實非常難判斷,有時候發現的道理不能聽,權威不能接受,你是不是要無所顧忌的講出來。
北京市首善之地有很多好的東西,包括這樣的會場,但是過去幾年當中,馬路下水道井蓋偷掉3萬多個,導致很多惡性事情發生,這有沒有企業責任?有的,因爲最後這都賣給鋼鐵廠,一定是離北京不遠的鋼鐵廠。但是再調查下去發現麻煩了,鋼鐵廠說都砸碎了賣給我的,我要不買也不能變成井蓋。誰在偷這個井蓋?至少目前我沒有看到證據有這麽一個企業在進行這種業務,所以這個責任裏面有很多責任,裏面有一部分是企業的責任,比如說對于非法財務的資源,這困擾過聯想和萬科,很多問題在這個問題有一個底綫,柳傳志講過水貨便宜,當時聯想軟件是要硬件化才能賣出去的,很多人躲關稅就水貨進來你買不買,你不買沒有競爭力,你買有一個法律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公司所有責任,依法納稅是必須的,但是從依法納稅角度來看是不是光是企業的責任呢?如果稅法定得不合理,法定稅收比例太高,這就是很多企業經營當中沒有辦法依法納稅。中國改革文件早就指出中國稅收進一步改革框架性文件,就是要降低稅率,簡化稅種,同時擴大徵收的範圍。不能說稅搞得很高,稅種非常複雜,結果變成對誠實收稅,這樣的問題不單單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可以解决的,也包括立法機構的責任。稅收機關的責任,政府的責任。這是一個共同承擔的責任,才能使中國的稅制走向簡明、透明、然後普遍執行。這些問題使我們知道社會責任的話語來自于當代西方社會,是對它們社會遇到矛盾做的反映,我們當然要學習,我們當然不能說企業只是賺錢的,可是在引進這些概念的時候,我們要非常注意界定這裏面責任,我們要求社會各部分都來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有時候兩種不同部分的責任是互相有聯繫的,就拿官商勾結來說,如果中國企業家能達到王石的水平,這不但可以使中國企業很健康,也救了很多官員的性命。問題是不容易做到,這就是王石爲什麽可以選爲第一名主要原因,可以作爲榜樣不容易做到。你研究所有官商勾結有互動的作用,官員不能履行社會責任,就讓企業無法履行它的社會責任,這樣互相聯動的事件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系統找到它的解决方法,不能孤立要求一個方面達到這個水準,其他方面都達不到這個水準,一定要系統跟進,這樣社會責任是社會所有成員的責任。我的看法是要把這個概念擬定的清楚。
再比如很多人講捐贈,講到行善,這是世界各國成爲一個好企業傳統,微軟賺這麽多錢,比爾.蓋茨捐出來了,巴非特把錢捐出來了,新的基金最近宣布,比爾.蓋茨這筆錢加上巴非特這筆錢50年內全部用光,不給以後家族成員提供任何好處。所以中國企業家在社會行善做好事,尤其是在當前轉型當中還存在某些社會矛盾和社會緊張的時候,慷慨解囊這行爲當然是好的,問題是有重要的差別,如果你在美國捐錢做好事是要免掉相應的稅,中國只有少數幾個基金會才能得到免稅的安排,其他人的捐贈還要收了稅再捐贈,這樣的問題光由媒體和專家單一要求企業增加這個責任我認爲不妥當,要配合起來,我們稅法,所謂激勵結構要跟社會希望的行爲一致,而且當代企業家免稅以後捐贈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和政府既合作又競爭來行使他們社會責任,社會産品應該政府提供,現在免稅以後企業可以進行,包括教育、醫療,包括解决貧困。而企業由于在競爭的市場上練就了這套管理本領,可以把同樣的資源在某些條件下用得更加好,這是對全社會有利的,這樣的問題我看法不能單一的决定。雖然關于次序問題,不同發言嘉賓有不同意見,我的看法還是要有點次序,把你最應該履行先履行,有餘力再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的。員工工資不好好發,銀行錢不還然後就捐款。這是絕對不能提倡做的,企業第一位責任首先是企業的責任,企業不是一個法律注册單位,按照我知道的,企業是一組合同,企業就是對員工簽了合同,對銀行簽了合同,與股東簽了合同,與技術擁有者簽了合同,或者買了地或者租了房簽了合同。然後我們把産品和服務提供給市場,全是一組合同組成的。企業和企業家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要履行你的條約,企業家是睜開眼睛欠別人的,不要認爲企業家是有錢人,企業家錢再多也不够用,他想做的事情比他擁有的錢還要多,這叫企業家。這中間永遠有一個矛盾,你想做的事情多,你自己擁有的錢財還是不够怎麽辦?你就要用別人的,用社會的,社會怎麽給你用,通過合約來用,這合約非常有意思,你舉一面招工旗,工人答應打工你就欠他的,因爲你承諾每個月付工資,如果我們付不了,我們還要國務院總理日理萬機幫企業家討工資,這是中國企業家的耻辱。當然很多人說你講起來很容易,我不給他錢是很多人不付我錢。這個問題存在怎麽去解决?企業家就是這工作,企業家承諾很多人,你借銀行款,息本到期歸還,你給工人承諾,他工作你就欠他的,你用了土地,你是欠了土地局的,你跟股東的關係,看起來叫股權的協議,其實本質上是一個債,只不過是一個不確定回報的債。所以企業家就是欠債的。關鍵你欠債都是確定性承諾,你做的産品要素在你指揮下賣到市場,市場是確定的,企業家就是這樣的工作,要有對付不確定性來支付確定性的義務,做不了這個東西回來跟我一起教書。
現在評三年,如果評30年怎麽樣?變動率很大,不是說沒有那個心,都願意做常青店,百年老店,不容易的,因爲市場變化,尤其全球化市場變化不容易,因此企業第一責任,在我看來非常有社會性,因爲它同工人打交道,要和銀行打交道,銀行背後是很多儲戶,甚至聯繫社會金融安定。連接到這麽多股東,連接這麽多技術擁有者,土地擁有者,所以企業自己把公司做好,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簡單,至少在我看來很不容易的,在此之外還能够有力量承擔更多企業以外的責任,這種行爲當然要鼓勵,當然要作爲一個風氣,但是我還是這句話,當我們企業有很好利潤的時候,市場的力量會進一步加大競爭做反映,非市場的力量也會加大反映,在這過程當中,爲了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保持中國企業在更長時間內有競爭力,我們要實事求是,這是過去20多年來中國所有經濟安身立命的保證,不管什麽時候不要提不恰當的口號,所有流行的東西要按照我們的智慧,按照系統化處理問題的思維傳統來妥善解决問題,以保證中國的企業有更好的增長,中國經濟有更好的增長。
十分多謝你的意見,真的需要些時間消化才行。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