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3, 2008

Friday, May 09, 2008

數碼版權保護怎樣才對公眾有利?

就應否和如何在數碼環境中加強版權保護制度,香港特區政府曾在二○○六年底發出諮詢文件,到了上月中旬向立法會匯報了諮詢結果,並提出初步建議,由此引發了不少爭議。

本來,在現行《版權條例》第22條,即關於「作品的版權所限制的作為」中,為版權作品引入一項涵蓋所有電子傳送模式的傳播權利,是值得支持的。業界也希望通過這次修訂,拉近內容供應商和互聯網用戶之間的距離,因為目前兩者有相當大的衝突,又缺乏有利的環境,結果令香港用戶受損;據了解,正因為香港在版權保護方面仍未能達到較高的國際標準,以致像iTunes之類的歐美大型音樂或電影網站對於在本港開展業務迄今裹足不前。

規管「串流」造成恐慌

然而,當局最富爭議之處,是建議把「並非為業務目的或在業務過程中把版權作品以『串流』的模式傳播至接收者」的作為增訂刑責。對此,筆者有以下的關注:其一,法例應眼於對種種「作為」(例如廣播、複製、提供等)作出清晰的界定,而不應在條文中指明「串流」之類具體技術,現時的修訂建議將使該條例變得前後不一致。事實上,在當局公布建議的翌日,筆者和業界朋友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出席的國際唱片業協會總裁溤添枝和香港影業協會執行總幹事叢運滋不約而同表示,政府在先前的諮詢中從未提及會規管「串流」技術,既無這樣做的必要性,對「串流」的定義又模糊不清,實在令人費解,甚至有人懷疑當局是否受到來自電視媒體(作為被侵權作品的版權人)的某些壓力。

其二,更為重要的是,現時如網上流行的視頻網站YouTube,亦使用類似「串流」技術,很多用戶因此擔心,上載一段視頻短片到YouTube也隨時會誤墮法網,造成恐慌。

執法難度大形同虛設

其三,要對「串流」這種傳播作為執法,難度相當大,因為傳播快速,參與人數亦非當龐大,亦難以界定當中有多少傳播行為是屬於非商業化活動,而大部分串流可能在香港境外進行,要取得境外機構的合作才得以順利執法,否則相關條文將形同虛設。當局顯然並沒有考慮到如何應付這些複雜情況,更會令互聯網用戶產生很大的擔憂,甚至會激化這些用戶和內容供應商的矛盾,既不能幫助業界發展,又不能讓市民獲得更多的選擇,容易窒礙香港發展成為互聯網中樞的目標。

因此,筆者希望政府就相關技術立法前,能恪守三大原則:其一,條例能真正保護內容供應商,建立良好榜樣後,能夠吸引類似iTune等在歐美盛行的網絡媒體企業來香港尋找商機;其二,避免非商業的播放行為墮入法網,令網民人人自危,這對香港的自由發展沒有益處;最後,確保互聯網供應商協助執法時扮演的角色,向有關方面提供用戶資料時,避免侵犯客戶的個人私隱。

此外,當局又建議設立一個由互聯網供應商(ISP)、版權擁有人及使用者組成的三方協作機制,商議打擊網上侵權實務守則。但對於該機制如何產生和運作,大家都存有不少疑惑。筆者認為,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由三方合作制訂一份「嚴重侵權者黑名單」,以便對網民的非法行為作出懲罰以收「阻嚇」之效。當然,筆者也相信,大部分網民都是願意尊重版權的,當更多人享用正版產品,就既能促使平均成本下降,又能鼓勵創作,最終讓每個人都因為付出較少代價而受惠更多。

--刊於《星島日報》

Tuesday, May 06, 2008

青出於藍 杜拜奇跡值得借鏡

筆者不久前跟隨香港貿易發展局一個代表團訪問了杜拜,獲得不少啟發。

談到杜拜,大家不期然會想起那座挺立於海上、以七星級豪華服務著稱的「帆船酒店」—— The Arabian Tower。它非常生動的反映了杜拜人的視野和創意。其實,杜拜 50 多年前只不過是波斯灣一個以採珍珠為生的小港口;自從 1969 年首次開採出石油之後,逐漸用「黑金」(石油美元),建成了一系列現代化的配套基礎設施。

到了 1990 年代,杜拜也趕上「知識型經濟」潮流,銳意發展資訊科技,於是互聯網城(Dubai Internet City)、媒體城(Dubai Media City)、知識村(Dubai Knowledge Village)也一一出籠,以一流的科技基建和各項配套設施,吸引了數百家跨國企業進駐。杜拜又積極推行電子政務,令它成為中東最開放、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結果,各地人才也被杜拜的魅力吸引:在杜拜的 140 萬人口中,外國人佔超過 85%。香港貿發局也有一位高級職員長駐當地,他說:「現在約有 200 至 300 名香港人長期在杜拜工作。」筆者相信,香港將有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會以杜拜為據點,尋求在中東地區的發展機遇。

杜拜以短短 20、30 年光景,發展成為中東的「聚寶盤」,應歸功於其政府的「願景式領導」。他們認定「杜拜是未來的城市」,不斷地規劃 5 年後、10 年後、甚至 15 年後的策略。然而,杜拜堅持自由開放的同時,又非常注重實效,因此能夠把握時機,推動產業升級,向高增值的服務業進發,締造了另一個經濟發展的當代傳奇,成功擺脫中東國家主要依賴石油的傳統發展之路。

據悉,杜拜在其「發」的過程中,往往參照了香港的自由經濟發展經驗。但筆者在這次考察後發現,杜拜和香港頗有相似之處: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窗口,杜拜則可謂中東的窗口;杜拜的發展奇跡,也值得香港借鏡。如果特區政府亦能夠在經濟發展方面採取更多具有前瞻性和注重實效的措施,再加上本港中小企商家頭腦靈活和善於應變的特性,實在不難營造更多商機。

--刊於《e-zone》

Linux 在商業上的應用優勢

某企業的CTO王先生遇上麻煩事,因為其公司使用盜版的 Windows Server 2003作伺服器平台,被有關版權公司找上門來, 對方要求他的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該盜版軟件並要求其公司作出賠償。王先生經過一番考慮和諮詢各方意見後,最後決定放棄使用Windows系列的伺服器,而取而代之就是 CentOS(Linux的一個發行版本(released version),這樣,對王先生的公司而言,這不單節省成本,同時又可以使用一個穩定而又安全的伺服器平台。
王先生只是眾多例子其中一員,越來越多的網站傾向使用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作為網站平台。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研究發現,其受訪的140家北美洲大公司,中有53%有使用Linux執行關鍵應用程序,而當中大約一半的受訪公司每年年盈利達10億美元以上,而差不多一半公司的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而2007年5月份的Netcraft網頁伺服器調查報告顯示,Apache以56%的市場佔有率高据榜首。IDC公司副總裁Jean Bozman指出:「Linux伺服器在企業的資訊基建 (IT infrastructure) 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的應用範圍已由從前的邊緣應用及以網絡為中心的應用逐漸擴展,現在開始進入高性能計算和其他商業應用領域上。」
早在2005年,中國工商銀行便在所有銀行系統已全面使用Turbolinux系統和軟件。而在更早之前,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業內聯網建設及應用也是採取了Novell的Linux平台方案。事實上,伺服器一直以來都是Linux應用值得自豪的應用領域,政府、銀行、電訊、保險等關鍵部門已經開始作廣泛宣傳。Linux伺服器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已經得到業界認可,一大批中間件(middleware)、數據庫、網絡及應用軟件紛紛在Linux平台上執行。
對於中小企而言, LAMP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例如不需要任何商業授權、成熟的開發環境、穩定和易於維修(easy maintenance)等優點。

Linux 的企業優勢
1. 低廉的成本
大部分的Linux發行版本,如Debian,CentOS,Geetoo等,都是獲GPL授權並且可以免費使用。這意味著,你無需支付一大筆的商業授權費用。更重要的是,Linux的性能相當強勁,即使應用於舊硬件,仍然運作良好,並且能支援各類最新的硬件設備。舉個例子,最近一期雜誌估計安裝一部全新的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包括網頁服務、電子郵件服務、開發工具和數據庫的費用高達5,000美元,但如果使用Linux系統,你不費分文就能直接在網上下載一個Ubuntu Linux的光碟文件,當中已經包含各種各樣之前所提及的軟件。除此之外,Windows的版權費)與你安裝了 Windows 伺服器的數目成正比;相對來說,Linux解決方案只需在購買光碟時作一次性付款,Linux系統便可以無限地安裝在各種電腦上。再舉一個例子,在2006年,墨西哥政府著手一項龐大的計劃,準備給14萬間學校安裝大量的電腦設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Windows的版權費太高,即使享有大批量採購優惠,墨西哥政府都難以承受。最後,墨西哥政府採用Linux操作系統,大約節省了1.24億美元。在大規模系統安裝的情況下,Linux在成本上的優勢確實令人注目。
2. 根據你的需求靈活設定
Linux另一個亮麗的優點是,用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應用軟件作簡單的修改及調整。此優點有兩個好處:首先,Linux並不如大部分商業軟件一樣,只提供二進制可執行代碼 (executable code),Linux應用程序會提供源碼 (source code),用家可根據個人應用需要而重新編寫源碼。此外,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早已發出特別聲明,允許任何人去修改和重新再發佈軟件,而不構成非法成分。
3. 穩定性很好,Linux永遠都不會崩潰
Linux所共享的Unix設計體系經過長期的實踐和考驗,Linux汲取了Unix系統近四份之一世紀的發展經驗,而Linux操作系統亦體現了最現代化操作系統的設計理念和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方案。而更矚目的是Linux對開放源碼的所採用的開發模式,當發現任何系統的漏洞時,都能及時發現和作修改。
4. 性能優越
眾多的資料顯示,Linux是當前可獲得的最快捷的操作系統,據報導,帶有最新內核2.6的Linux在性能上完全超過了FreeBSD等操作系統。

如此來看,香港政府和大小企業都應該認真考慮Linux 的應用及其價值。

--刊於《Linuxpilot》

中港互聯網兩面睇

2008年第三屆互聯網站長年會最近在北京召開。有與會嘉賓提到,香港對互聯網的認識,遠低於內地水平。這難免令人疑惑:本港的網絡發展,是否日趨落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統計報告顯示,內地超過八成網民是三十五歲以下,香港則只有六成,年齡差異導致網絡應用的分歧。數據顯示,內地互聯網的用途偏重娛樂,其中網絡遊戲更佔59.3%,比電子郵件的56.5%還要高。另外,網絡遊戲用戶已超過一億二千萬人;半年裡有86.6%的網民收聽過網絡音樂;觀看網絡影視節目的比率為76.9%,這導致國內湧現大量網站去迎合年輕網民玩樂消閒的特性,中國互聯網彷彿變成一個巨大的遊樂場,而較少作為一個「做正經事」的平台。相反,香港網民用於娛樂的比率低於20%。

顯然,本港網民年齡中位數比內地高,應用層面也偏重實用。本地不少網上銀行已辦得相當成功,但內地使用網上銀行的比率相當低。內地互聯網公共密鑰系統至今還未正式推出,但香港政府和大型銀行已開發硬件工具和軟件系統來核實網上用戶的身分,並通過電子簽名等保密措施,促成可靠的網上交易系統,令更多人樂意使用。

反觀內地,真正的電子商務生態還未成形。其中一個有趣現象是,B2B網站不會借互聯網的特點去做推廣,卻聘請大量員工去推廣,其實跟傳統媒體的推廣模式並無兩樣。以阿里爸爸和百度為例,它們並沒有發揮Web2.0的互動和使用者參與等優勢,還停留在傳統的推廣模式,其銷售部及顧客服務部要聘用上千名員工去「侍候」客戶,而美國的Google Adwords系統則早已實現全自動化。

目前中國互聯網產業主要還是依靠平面盈利模式,即利潤空間主要來自網絡遊戲、無線增值和網絡廣告等,電子商務等模式卻沒有成為主角。內地中小企上網的比例只有10%,當中真正以互聯網進行交易的僅有11%。與互聯網發達的國家相比,這種「本末倒置」的盈利模式限制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無法開拓更大的市場資源。

香港雖無數以億計的龐大網民數目,但網絡文化和軟硬基礎已發展成熟,網民普遍有不錯的教育水平和視野。香港互聯網業界大可把握時機,致力發展靈活和多元化的電子商務和網絡應用,彌補內地互聯網生態的暫時傾斜,拓展科技新時代。

--刊於《電腦廣場 》

「IT新世代」電視系列

介紹IT人在各行各業之發展及探討城中熱門話題

第一集 與曾Sir討論IT在各行各業中的參與及如何推動社會經濟及民生發展



總結: IT為金融業帶來雙贏局面

熱議河套地區裝什麼內容

昨日下午,一場名為“深港合作與河套開發集思會”的大型深港合作研討會,在深港產學研基地熱烈舉行。來自深圳高新區、深港產學研基地和香港資訊科技聯合會等科技團體負責人100多人聚集一堂,對深港合作及河套區如何開發、“裝什麼”等問題展開熱議。與會專家提出了在河套地區,合作建設深港金融城、大學教育城、科技資訊中心、生態旅遊區4大功能區。據悉,以此次研討會為基礎形成的一個建議報告,將提交深港兩地政府,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傑出席此次研討活動。
成立“河套發展管理局”:
建“特區中的特區”
深港兩地應怎樣聯手推進深港合作和河套地區開發?在昨日的研討活動中,香港智經研究中心深港都會研究小組顧問朱文暉博士的建議備受關注。
“兩地應該發揮河套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在建設港深大都會的目標中,將河套建設成為‘特區中的特區’。” 朱文暉介紹說,對於深港合作,去年該研究中心特別撰寫了一個建設“港深都會”的研究報告,並提出了10項建議,其中有兩項建議進入了去年10月曾蔭權特首的施政綱領,一項涉及河套地區開發,另外一項是港深機場合作建立一條“高速鐵路”連接的建議。目前,兩項建議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香港政府方面的採納和認可,並引起廣泛關注。
朱文暉說,香港智經研究中心方面目前提出的原則,是要堅持進行高附加值、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的合作開發原則和模式。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談合作開發,應該發揮深港兩地優勢,依托香港方面已經開放的近20平方公里的“邊境禁區”和整個大珠三角地區,將河套地區建設成為一個“一國兩制”下的成功典範——建設“特區中的特區”。在具體內涵上,河套區域的發展,可以成立一個管理機構——“河套發展管理局”,現行啟動和解決兩地人流的便利進入和通行,並引導“港深都會”的一批品牌經營型公司進駐和營運,或在這一區域建設深港教育、金融合作和資源整合的示範區。
整合兩地產業優勢:
建設深港資訊科技中心
香港科技發展網路召集人譚偉豪20年前就從香港來深圳寶安區開工廠,並從事軟件產品生產,他表示,“這次,我們應好好落實河套區建設思路,把這一地區建設成為深港兩地一個很好的合作起步平台。”譚偉豪認為,兩地合作建設河套區,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希望能在這一區域把兩地優勢充分結合,並在河套區發揮聚集效應。目前合作開發的一個“落腳點”,是要把兩地服務業和軟件等產業的優勢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產品化。原因在於,目前香港現在91%的GDP都來自服務業,金融服務、採購服務、生產服務和物流服務業都發展得非常快,優勢突出。而深圳則在通訊、軟件等產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把兩地的IT、服務業的相互優勢結合起來,以河套開發為地理平台,河套區有望合作開發成為一個服務業產品化的平台和區域科技資訊中心。”
建設深港金融城:
籌建“碳交易所”和石油期交所
深圳證交所創新培訓中心主任、市政協委員何傑,在前不久的深圳“兩會”上就提出有關河套開發的提案,此次他特別建議,把河套地區規劃建設成一個可以比肩倫敦金融城的深港金融特區或深港金融城。
何傑表示,北京前幾年建設的金融街僅1平方公里,目前已聚集了70多個法人機構,已成為北京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現在在河套地區建設深港金融城,要形成一個新的金融聚集區,有多個有利因素支撐:一是實現金融產業的進一步聚合發展,符合現在深港兩地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二是金融業的發展,對高新技術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因為從兩地金融業發展情況來看,深圳以福田區和羅湖區為聚集區的金融區,發展空間已近乎飽和,香港金融也面臨新加坡等地的挑戰。把河套地區合作開發為一個新的深港金融區、金融城後,就可以發揮共生、協同效應。三是目前中國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都需要實驗區,河套開發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和試驗地。建議深港雙方成立一個金融管理機構,聯手推進建設這樣一個賦予中國金融改革最前沿職能的“實驗區”。
具體如何發展?何傑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針對目前談論最多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問題,專門設立了一個“碳交易所”,進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易,並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排污權交易。此外,為彌補深圳、香港兩地金融業的空白,可建立一個石油期貨交易所。 目前,作為石油消費大國的中國,因為考慮到風險控制等問題,至今還沒建成一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完全可以採取香港期貨市場分拆、深圳參股的方式,推動建設和發展一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

報導 - 《深圳商報》

河套地區可規劃為深港金融特區

繼去年底香港資訊科技聯會與深港產學研基地以“深港創新圈——共融、落實、互利”為主題,在香港聯合舉辦“第三屆香港經濟高峰會”後,該主題活動的後續系列——“深港合作與河套開發集思會”,昨天下午在深港產學研基地舉行。來自深港兩地的百名專家就深港合作與河套開發問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開了一場氣氛熱烈、積極互動的專題討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傑出席活動。
10年後港深都會將排名世界第三
智經研究中心顧問朱文暉在會上發表了“港深共同打造世界級都會”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深港雙方都應該清醒認識到構建“港深都會”的意義,並共同攜起手來,嚮頂級世界都會區“衝刺”。“港深都會既是對港深現狀的承認,也是兩地的共同需要,可提升香港及深圳對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的經濟帶動功能。進一步而言,港深都會還應瞄準頂級世界都會區,成為國內外企業運作的跨國總部平台,並承擔提升國家經濟質量的功能。”
朱文暉認為,目前“港深都會”的經濟總量與東京和紐約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應該看到的是,由於“港深都會”在產業結構上與國際都會趨同,而且有基礎設施建設做保障,“港深都會”最有潛力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大都會。“但兩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經濟整合,才能充分發揮互補性。”他預測提出,到2020年,“港深都會”經濟總量將達到1.11萬億美元,超過倫敦、巴黎、芝加哥和洛杉磯,排名世界城市第3位。
朱文暉隨後指出,實現要素流動的較理想狀態是建構“港深都會”的基本目標,也是“港深都會”形成的基本特徵,但目前,這些相關要素的流動還遠遠不夠。他認為,“港深都會”的目標藍圖就是實現兩地要素流動的較理想狀態,即實現人員、資金、商品、信息和服務等要素流動的較理想狀態,建構中國第一個世界頂級的都會區。
對此他具體建議:在人員流動上,應逐步實施深圳戶籍居民持智能卡式香港通行證、預先簽注後一定時間內無限制次數、自助通關往來港深;在資金流動上,在人民幣業務尚未放開的前提下,港深兩地應重點展開金融業務的合作和金融產品創新方面的合作,包括實現兩地金融機構互相進入、申辦兩地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兩地資本市場合作,並共同爭取在一些金融合作上以香港和深圳作試點;在商品流動上,應加強雙方在口岸基建規劃方面的溝通,共同規劃口岸設施和交通接駁等事宜,實現口岸管理進一步加強利用高科技,實行“檢入不檢出”等;在信息和服務流動上,則可以大力借助各類網絡和出版物,努力實現人員和信息的順暢流動。
河套地區開發模式要有新機制
新福港運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伙泰認為,深港邊境地區的開發與發展需要有更高的定位和更為長遠的考量,綜合考慮兩地的經濟發展、城市規劃、社會配套、環境保護、制度銜接等問題。深圳要建設示範城市,要利用深港河套地區的特殊優勢先行示範。
他認為,在一國兩制的指導下,以“協商規劃、合作開發、共同繁榮”的基本理念達成共識。深圳河沿岸地區的特殊性使得深港雙方在“一河兩岸”開發問題上具有了共同利益,任何單方面的規劃和行動都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會損害雙方的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需要雙方共同通盤考慮未來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對於未來兩岸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需求也應提前做好相關規劃和安排,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展開和落實。
與此同時,“一河兩岸”地區的開發模式要有新的機制。文伙泰表示,“一河兩岸”地處深港邊境地區,涉及兩地資源的匯聚和整合,無論從開發規劃還是項目實施都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等特點,需要一定的基礎和啟動的時機。需要深港兩地政府、專業人士、財團和原居民及海外僑胞的共同參與推動。因此,兩地政府需要緊密協商、合作規劃,鼓勵和引導產業發展導向;兩地企業、財團需要高瞻遠矚、長遠規劃,保持投資的持續性和連貫性;專業人士需要科學論證評估、採取恰當方案處理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資源、環境、生態等問題。
河套地區可規劃為深港金融特區
“河套地區可仿照倫敦金融城的模式設立深港金融城,打造一個新的金融特區和國內金融改革的試驗、示範區。”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新企業培訓中心主任何傑在會上指出,與建設其他產業聚集區相比,河套地區更應建設成金融特區。其理由主要包括:
一是將河套地區規劃為金融城可實現共贏,創造協同共生效應,既可以拓展深圳金融業的發展空間,也可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二是中國金融業的改革正面臨突破,而河套地區在“一國兩制”背景下形成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的實際情況,有利於營造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連接國內與國際市場的金融窗口;三是河套地區總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只有金融業的高度資本積聚度才能發揮這一地區的特殊價值。
為此,他建議深港兩方共同建立“金融城管委會”,管委會可由港方主導,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管理和運作,制定更有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嚮中央申請成為金融機構的集聚區,突出投融資、財富管理和金融創新功能。就金融特區如何建設的問題,他建議港深兩地可共同在此建設碳(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所,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下的交易,並開展排污權交易;積極培育深港期貨交易所,開展石油和金融期貨交易,並建立各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分所;構建兩岸金融合作的示範區,以此作為金融業進入內地的橋頭堡。同時,還可在此建設香港機構的數據備份和災難備份中心,並建設一座設施齊全的中介服務大樓,吸引中介機構來此提供完善的金融配套服務。
河套區可大力拓展服務業
“河套區除了發展創意科技外,也適合作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可以充分利用到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相得益彰”。對於河套開發的定位與規劃,香港科技發展網路召集人譚偉豪博士拋出了他的觀點和看法。
在他看來,過去數年,業界建議在落馬洲河套區成立深港創新圈,讓深、港兩地的創意人才和科技專纔可以共同工作,各取所長,又可互補兩地不足。然而,不少人認為香港已有科學園,又有數碼港,為何還需要一個深港創新圈?“河套區既可同時吸納兩地人才,便應取兩地所長的產業來發展,香港是服務業重鎮,把港人的服務業專長產品化”,將是深港合作發展的一個商機”。
“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是具有特別的策略意義的”。對此,譚偉豪有兩點看法。一方面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另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瞭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因此產業在河套區聘用內地專才,是這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譚偉豪最後表示,在河套區發展創新軟件,尤其是發展服務業產品化軟件,正好充分利用兩地的法律和人才優勢。過去數年,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既然在大方向上已有共識,河套區落實發展還是宜早不宜遲”。

報導 - 《深圳特區報》

深港合作河套示範

昨日下午,在深圳高新區南區深港產學研基地舉行的“深港合作與河套開發集思會”上,深港兩地百余專家就深港合作以及河套地區開發問題開展專題討論,大多數專家認為要積極推進河套地區的開發,將河套地區打造成深港合作的示範區。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主席黃錦輝、香港科技發展網路召集人譚偉豪、香港科技園企業拓展及科技支援高級經理鐘惠霞、智經研究中心顧問朱文暉、新福港運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伙泰、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克科、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企業培訓中心主任何傑、深圳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李聖潑等人作了專題發言。與會嘉賓就河套地區開發等相關問題表達了各自的看法。主要研究議題包括河套區開發的準則、開發規劃方案,和如何通過河套區的開發促進深港的全面合作等。
與會嘉賓認為,推進河套的開發將促進深港兩地共同前進,河套區的開發要把兩地優勢結合在一起。由於河套地區土地業權屬於深圳,而管理依照香港法規,對於這個特殊地段的發展和功能,與會嘉賓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如商貿區、金融創新區、高新科技區等。嘉賓們認為,雖然開發河套區還有很多看得到的障礙,但還是應找一個落腳點去做好這件事情,來統一認識。
集思會觀點精選
把河套建成“特區中的特區”
朱文暉博士 智經研究中心顧問
朱文暉建議,通過河套地區的合作,可為建構“港深都會”破題。他說,由於河套地區特殊的地理優勢,可將其建成“特區中的特區”,成為“港深都會”的示範區,率先進行兩地人員自由流動的探索,深圳(和內地)人員自由進出或“簡單進出”該地,以方便商務活動。
在香港成立“河套發展管理局”,在董事會中深圳和香港的股份各為50%。“管理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統籌負責河套地區的發展和日常管理。河套地區按“高附加值、低污染、高土地利用率”原則進行開發,由市場決定進駐的產業類型。
河套作為深港新城區的“龍尾”
文伙泰 新福港運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河套作為深港新城區的“龍尾”
文伙泰就“一河兩岸”深港雙城新區提出了幾點建議。他建議,“龍頭”為旅遊開發區,即在沙頭角香港一側,可將新河道作為景觀河道,發展沿河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和新市鎮建設;“龍腰”為工貿區,即在香港新界打鼓嶺地區,與深圳蓮塘工業區一河之隔,可建立跨境工貿區,在區內實施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方便兩地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在此基礎上形成與之配套的“深港社會綜合服務區”,提供教育、醫療等相關社會服務;“龍尾”為商貿區,備受深港各界關注的河套地區也在此區域,主要在香港新界皇崗、落馬洲周邊,毗鄰深圳福田保稅區。此區域可發展為深港跨境特殊商貿區,重點發展金融、高科技、專業服務等高端產業。也可以考慮利用部分台灣企業在高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經驗,加強深港企業與台灣企業在產業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三位一體”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龍角”為生態環保區,主要包括沙頭角深港兩側的廣大地區。
何傑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企業培訓中心主任
將河套規劃為深港金融特區
何傑表示,基本想法是把河套地區規劃成一個深港金融特區、深港金融城。原因有兩個:第一,金融產業有集聚趨勢;第二,金融發展帶動作用更大。把河套規劃為金融區後,就可以發揮共生、協同效應。比如,北京金融街只有1平方公里,有70多個法人機構,去年稅收達到50多億,占北京市稅收的20%。 他的建議是,深港雙方設一個金融管理委員會,把河套地區作為金融改革的實驗區。第一,可以建立碳交易所。通過這個東西,可以發展新項目交易,另外可以發展排污權交易,也可以真正帶動中介成長。第二,建立一個期交所。要麼放一個公司在這裡,要麼把香港期貨市場分拆,讓深圳參股。第三,兩岸金融合作示範區。現在兩岸關係在緩和,河套可成為深港台合作的橋頭堡,台灣可以河套為跳板。第四,數據備份中心。第五,按照倫敦金融城的模式,建成一個金融中介機構聚集區。

報導 - 《晶報》

自設密碼 減低風險

對於衛生署屯門醫院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遺失USB記憶卡,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主席譚偉豪表示,即使USB記憶卡沒有具備密碼鎖功能,資料保存者亦可以利用電腦內的軟件功能,自設密碼把文件或資料夾加密,即使陌生人偷走USB記憶卡也不能讀取和使用。

目前市面上出售具密碼鎖功能的USB記憶卡主要分為兩種,包括利用使用者的指紋識別和USB記憶卡內置的加密功能。而懷疑失竊的USB記憶卡購自03年,譚偉豪稱,當時指紋加密未面世,密碼鎖功能亦不普及。他說,本港有「ISO 27001」全世界認可的安全認證,但香港只有數10間資訊科技公司拿取有關認證;他指出,政府擁有大量市民資料,亦應申請有關認證,確保保存的資料達到安全體系的要求。

報導-《文匯報 》

Data loss sparks call for damages

Government payouts urged by legal exper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mpensate patients who had copies of their personal details, including medical records, lost by the Hospital Authority, lawyers said yesterday.
Legal claims would probably follow the loss of the data of 665 young disabled patients, said solicitor Thomas Tse Lin-chung, who helped activist Lau Shan-ching make a compensation claim in the District Court over the Independent Police Complaints Council's data leak in 2006. Mr Tse said personal data leaks warranted damages claims for government negligence.
"Once there is a leak, victims are pressured by potential misuse and further disclosure of the details," he said. "The victims suffer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stress. In court, we say this is injury to feelings.
"But it is so obviously the government's mistake. Why should the victims bear the burden of proving the consequential loss and damages that follow the event?"
Civic Party legislator Audrey Eu Yuet-mee, who is also a senior counsel, said: "It is advisable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t up a compensation scheme for people victimised in this event. This is what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should do.
"Litigation always involves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and that actually costs a person a lot to go through the procedure. If something is kept properly, it will not go missing. By common sense, we all know it can be negligence to an extent."
The 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said yesterday the victims could be at risk of criminal fraud and urged them to be vigilant because the information was not encrypted. It reminded them to be cautious when dealing with phone calls from people who claimed to represent health authorities.
It said it had been informed of the case and had contacted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to see if its data handling complied with the Personal Data (Privacy) Ordinance. According to the ordinance, all practicable step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personal data held by a data user is protected against unauthorised or accidental access, but failure to do so is not a criminal offence.
Samson Tam Wai-ho, chairman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vision, said encrypted USB flash drives should be used to store confidential data. "The difference in price between an ordinary USB disc and one with password-enabled software is only 10 per cent. Or else, one can download it via the internet," he said. The Police Complaints Council was blamed for one of the city's largest personal data infringement cases in March 2006 after data including the names, addresses and criminal records of about 20,000 people who had complained about the police was published on China2easy.com, and had been there for three years.

News 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資訊界促政府加密儲市民資料

生署女醫生使用沒有加密的「手指」,揭露了署方保護病人資料的漏洞。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說,政府部門除了海關、入境處和警隊等紀律部隊較為緊張資料的保安外,其他部門都不太注意這問題,建議各部門劃一保安標準,盡快加密儲存市民的資料。

須輸入密碼

自兩年前警監會僱用的電腦服務供應商泄露投訴人的資料後,譚偉豪開始留意政府處理市民個人資料的內部守則。他說,守則沒有跟上時代趨勢,如沒有訂定使用手提電腦和「手指」的指引。除了要更新指引,還要規定一旦遺失資料,須盡快上報。 他說,很多日本上班族愛用手提電腦,大企業為免資料外泄,一律不准僱員帶走手提電腦,並將資料集中在公司電腦的伺服器,只可看,不可下載。但將資料集中也有風險,有關公司必須設立防火牆,否則很容易被黑客入侵。即使企業容許僱員使用「手指」,亦會訂定使用加密「手指」的指引,要從「手指」下載資料,都必須輸入密碼。

報導-《星島日報 》

河套區開發需要新思維

繼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倡導粵港合作要有新思維後,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亦呼籲推進河套區開發,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接受《英文虎報》訪問時亦指出,河套區的開發成本高昂,故此應發展高增值的產業,而創新科技是適當的選擇 。筆者對此深表認同,建議將河套區開發成為一個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基地和區域科技資訊中心。

本港的科技業界多年來一直認為河套區最適合發展高新科技,建議成立深港創新圈,可以善用本地的商業及創意人才,配合內地的科技專才,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雖然,一些人會覺得,香港已有科學園和數碼港,為何還需要深港創新圈?但是,河套區挾其地理優勢,既可同時吸納兩地人才,便應取兩地所長的產業來發展。目前,合作開發的一個“落腳點”,是要把兩地服務業和軟件等產業的優勢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既可充份利用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發揮互補雙贏的效果,將是深港合作發展的一個商機。

眾所周知,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91%,其中如金融服務業,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服務業要成功,須倚靠優良的商業流程,這有賴可靠的資訊科技管理,這方面的應用如果能夠產品化,發展成為一套商業流程軟件,既可變成出口業務,也可內銷中國內地眾多大城市,協助祖國發展服務業。香港在鐵路管理、機場管理、客運管理、物流管理,以至金融業、酒店業、飲食業及八達通付款系統等服務行業,都達到世界級的領先位置,若能把這些服務業的管理產品化,變成一套管理知識或軟件流程,將是香港軟件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事實上,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一方面,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在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因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而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了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

據悉,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更可充份利用雙方的法律和人才優勢。筆者認為,兩地合作開發河套區,是非常好的一個契機,希望能在該區域把兩地優勢充分結合起來,以便發揮聚集效應。假如我們能夠好好落實河套區建設思路,就不難藉此促進深港的全面合作,進而提升深港兩地對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帶動功能。

--刊於《文匯報》

限跨媒體經營 不合時宜

政府計劃於2010年初在本港推出收費流動電視服務,有關建議正進行公眾諮詢。諮詢文件提到,政府傾向採取開放的規管,競投者或毋須受跨媒體擁有權限制。換言之,現有的電視、電台和報紙等媒體,均可以申辦。

往昔立例限制 防壟斷
流動電視服務的監管屬於《電訊條例》,限制跨媒體擁有權的規定則屬於《廣播條例》,究竟誰可決定開放有關限制呢?一切有待法制檢討。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去檢討跨媒體擁有權限制是否還有存在必要。

相關限制主要有兩個焦點:第一是身份,限制了媒體經營者必須為香港居民,避免外國財團掌管本地的傳媒機器;第二是擁有權的限制,指媒體經營者不可以經營不同類型的媒體,目的是希望保護傳媒的多元觀點和獨立性,防止相關業界出現利益衡突、媒體壟斷和控制輿論等情況出現。須知道,從前要辦一家電視台、電台或一份報紙,需要很龐大的資本,很多時只能由家族財團經營,可以生存的電視台或電台往往只有一兩個,這種限制自有其必要。

但世界高速轉變,今天這種限制已顯得過時。首先是財團資本成分的改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跨國企業處處皆是,這些財團更是上市公司,受市場監察,跟過往的家族財團大相逕庭。有關「香港居民」的限制,是否還適合今天的商業大氣候呢?年前,一家離岸信託公司購入《信報》50%權益,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是該信託公司的委托人,而電盈的附屬公司則持有Now寬頻電視牌照,因此,李澤楷一度被質疑違返跨媒體擁有權限制。這個事例似乎顯示了,相關限制存在著不少灰色地帶,且實質作用不大:如果上述做法證實可行,而政府又未能採取甚麼行動,則意味著相關限制條文名存實亡;若發現有關條文確實出現漏洞,政府就惟有盡快予以修訂或廢除。

事實上,衛星電視、有線電視、IPTV等廣播技術陸續出現,令媒體的界線徹底模糊化,只針對電台和電視台的相關限制,早已屢受挑戰。例如鳳凰衛視,雖在香港註冊,但持有者並非香港人。東方日報集團最近在網站推出ontv,節目包括財經、新聞、娛樂、生活、評論等,模式根本與一個電視台無異,只是平台轉到互聯網。這些「跨媒體」沒有違規,只因他們一個以衛星發送,一個以互聯網發送,均不以大氣電波傳送,跨媒體擁有權限制便不適用。由此,更顯得相關條例不合時宜。

新媒體影響力日增 輿論難操縱
另外,相關限制還希望保障言論自由。這固然非常重要,但以今日的傳媒生態來看,還有沒有必要限制傳媒擁有權呢?當網絡世紀走進Web 2.0時代,誰也可以開一個網誌發表意見,費用全免,互聯網成為強大的資訊發佈源,更化身為全民全天候的監察系統。過去種種網絡大新聞,已彰顯其不容小覷的威力,不少具影響力的網誌,更補充了傳統傳媒的先天缺憾,即使傳統傳媒,近年也紛紛上網挖掘新聞。傳媒機構今天要壟斷資訊,控制輿論,實難於登天。這些資訊革命,都是當年制定跨媒體擁有權限制條文時無法想像的。
美國在2003年已開放跨媒體經營權的限制,日本則從沒有限制,當中的四大媒體,包括朝日新聞,都同時經營電視台和報紙。時代已準備好,開放跨媒體擁有權,必然有助傳媒集團衝出香港,取得區域競爭的優勢,特別是香港有意發展知識型經濟和創意工業,更應鼓勵財團跨媒體經營。

刊於 《經濟日報》

Sunday, April 27, 2008

網上街頭小食

記得讀中學時,母親每天給我午飯錢,我除了到快餐店外,偶爾也會跟幾位同學買碗仔翅或者一些小吃當作午餐。雖然我們都是站在街邊品嚐小食,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左手拿著一碗熱騰騰的「碗仔翅」,右手持湯匙,不消數分鐘便將碗內食物吃清。而每次買街頭小食時,心裏都會有一股無形的壓力,因為當有人突然大叫「走鬼呀!」我就知道警察正在某個暗角跑出來,小販們如臨大敵一樣,迅速地緊握推車木柄衝前狂奔。站在街上的食客要即時找個安全位置躲避,以免被滾油熱湯灼傷,而手上的碗匙唯有放在一邊,待小販有機會才取回。

香港向來有「美食天堂」之美譽,世界各地美食共冶一爐。論到美食佳餚,除了酒家或高級餐廳吃到的珍饈百味之外,在街頭巷尾也會出現小販攤檔賣各式各樣的小食。「雞蛋仔」、「碗仔翅」、「勁辣魚蛋」、「缽仔糕」等都是港人的至愛。昔日的手推車街頭小食,因為衞生問題,已很少在鬧巿出現。偶爾只能在旺角或一些舊式屋邨內見到,繼續經營的小食店大多數已領有牌照。雖然如此,但不減香港人對街頭小食的鍾愛。曾有報章指出,香港人平均每日吃掉55公噸,約375萬粒魚蛋,由此可見街頭小食的重要地位。有時候我也想買些小食回家品嚐,可惜因為太太覺得街邊小食不健康,所以很少買了。

我發現原來有些網站專門教人製作街頭小食的。以往曾嘗試過在家學煮街邊小食,因為沒有食譜的原故,很難煮出像小販們的水準。時至今日,有了網站的介紹,我們也可以跟著食譜的份量,煮出自家的街頭小食。跟據網上資料所得,原來湯味鮮濃的「碗仔翅」源自四五十年代的廟街榕樹頭一帶,當時街邊檔利用酒家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落味精、豉油再加入冬菇、木耳、豬肉絲等拌勻,煮成後便拿到街邊賣,製作過程雖然考功夫但充份發揮出民間智慧。

我建議大家不妨到網上學做幾款小食,邀請些舊同學到家裡相聚,品嚐親自炮製的健康街頭小食,這不單可以集體回憶,還可以集體回味呢!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unday, April 20, 2008

有借有還的原則

我最近應一個科學園朋友的邀請,在其團契聚會分享有關基督徒的金錢觀。其實聖經裏有不少內容提及金錢的比喻和例子,而我就在聚會中分享了賺錢、借錢、儲錢及用錢幾方面的體會和心得。

記得小時候家裏並不富有,全家只靠父親一人工作,獨力養活七口子,幸好母親曉得「賺錢」,她把我們所住的一個約五百尺的房子分租給其他人,收到的租金扣除了自己要付的,還可以有一點點的收益,「賺錢」真的不容易。雖然如此,當遇到國內的親友來港向我們借錢時。儘管家庭收入緊拙,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借,但母親知道他們真的有需要時也會幫忙,記得有一次我還陪她去把一件金器抵押,給他們應急之用,這也是我童年時一個頗深刻的印象。聖經教導我們借錢給弟兄姊妹不能夠收息,借給有需要的人有如借給天父一樣。在自己僅餘的情況下還能顧念他人,這實在不易學習。

聖經教導我們不要積聚財寶在地上,但在現實生活中,各人都會為自己所賺來的金錢儲蓄起來。有些人會放在銀行收息、有些會放在股票巿場、亦有些會放在基金長線投資。無論是那一種儲錢方法,我相信最重要的是不應「白白」儲錢,而是要好好計劃怎樣使用。辛苦儲蓄得來的,要讓它用得合宜呢!

早前我看過一本書:「人生下半場」。書中提及到人生年少時拿取父母的愛、上學吸取知識、結婚迎取太太以及建立一個自己的家庭。到了人生下半場,你有否想過會是如何呢?我正在開展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上半場「借」了很多資源,下半場要歸「還」給社會,這才是管理財產的法則。
賺錢及儲錢是每個人都懂的事,要將勞碌得來的錢財與人分享未必是每人能夠做到。我鼓勵大家「樂善好施」這種美德,當有人向你借錢時,不妨伸出援手。

刊於《基督教週報》

Sunday, April 13, 2008

基督徒CEO

一間企業的CEO其實有時都頗寂寞,因為作為最高領導人真的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去分享自己所要面對的事情及困難,而作為一位基督徒的CEO亦不例外。在商界的基督徒CEO中,我算是活躍的一份子,難得當中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CEO又是傑青的朋友李志剛。他與我相識十多年,現為光華控股集團總裁、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主席及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理事長。他多年來積極參與服侍及義務工作,在一九九九年獲選為國際監獄團契亞太區董事及代表,另有參與推動大陸地區犯人服務機構的發展。及後創立的南京大學犯罪預防與控制研究所,當選為副主席。故此他常在香港及北京兩地走。因為他有一個理念,欲以基督徒管理者的工作倫理觀,分享經驗。故此,他與張金城合作出版了一本有關基督徒CEO管理心得的書;名為「道出管理」。

出版這本書的原因是眼見許多基督徒CEO做決策時面對不少困難,希望能將聖經的真理與時下流行管理文化整合,讓在職場工作的基督徒可以參考。而我亦有機會參予其中一個篇幅,題目是「CEO學徒」。這本書剛剛推出巿面,當中除了我的分享,還有24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基督徒CEO分享他們在公司管理的經驗。

其中一個我認識多年的朋友柯廣輝律師,他的一個故事對我頗有啟迪。他說道很喜歡高爾所說的一個比喻:「在機場控制塔中的導航員,他最主要的工作,是負責指導飛機安全升降。對導航員來說,每一天都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工作,但在所有的工作中,卻沒有比監控指導飛機安全升降來得更重要的了。就算導航員把其他的事情分辨得十分出色,若然疏忽了飛機的起降安全,因而引致意外,他所做的其他一切,無論如何卓越,都不再有意義。這亦是高爾所說的:無可比擬的目的(Wildly Important Goal)。」

人的一生的確有著不同的崗位及使命,要做好懂得管理自己應要完成的任務,才能有效地再管理其他周遭的事。由使命出發,到管理自己,再管理他人,以至管理組織,最後回到社會。如果你有興趣了解一些基督徒CEO的心態,「道出管理」一書會是不錯的選擇呢!

刊於 《基督教週報》

Wednesday, April 09, 2008

香港醫學會「桃園計劃」

最近香港醫學會聯同資訊及軟件業商會(ISIA)展開了一項名為「桃園計劃」軟件開發項目,項目計劃以招標方式,製作一套適合香港醫生使用的診所管理軟件,並把軟件的源碼開放,讓任何有興趣人士將來都可參與軟件開發,令軟件可以永遠進步。醫學會願意以開放源碼軟件方式來開發診所管理軟件,是極具前瞻性的想法,開發的方式也保障軟件未來的支援,是十分理想的做法,值得政府及非牟利組識參考。桃園計劃獲得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及香港醫學會共同資助。計劃在去年中展開,由香港醫學會主導,資訊及軟件業商會以顧問身份協助編寫規格,並提供技術上的意見。在過去一年,醫學會已完成編寫了這套診所管理軟件的規格文件,上月進行招標,預計軟件可於明年七月完成。
採用開放源碼軟件這套診所管理軟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該軟件將是一件公開產品,其源始碼將會開放給使用者,軟件也會免費發放給本港各執業醫生。由於源始碼是公開的,並以開放源碼的版權發放,使用者可以自行改善及增加其功能,以符合未來的需要。以開放源碼版權發放軟件,可保障軟件將來可以持續發展。即使編寫軟件的公司將來結業或停止支援軟件,由於源碼是開放的,其他軟件公司也可接手支援,甚至在原來的軟件上開發新功能或延伸軟件。有助業界資料交流這套診所管理系統將採用一套獲醫療及資訊科技界認同的標準資料庫,這設計將有助軟件將來的繼續發展。例如政府暫時對未來的電子健康記錄互通計劃仍未有統一的數據格式,但由於診所軟件以開放源碼編寫,將來進一步修改,容許私人醫生與公營醫院之間的醫療資料交流,便更為容易。在桃園計劃的招標討論會上,部分本地軟件公司對必須開放源碼的做法略有微言,認為這可能洩露公司的機密程式,也有公司認為源碼開放,將來的支援服務或軟件改善等生意便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等。無可否認,軟件公司欲參與計劃,便必須把全部源碼開放,這做法在海外已甚為普遍,例如美國一些由政府資助開發的開放源碼醫療系統,源碼也一樣公開,這是標準做法。然而,主力發展軟件的公司對程式有更深的了解,在支援上或將來編寫一些要收費的新功能,較具優勢,這就是參與開發的公司所獲得的好處。筆者作為資訊及軟件業商會副會長,認為醫學會願意提倡開放源碼軟件,是具前瞻性的正確決定。開放源碼軟件是全球軟件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在海外,很多由政府或非牟利組識資助的軟件開發項目,很多都走開放源碼的路線,令資助不是由一兩家中標公司獨享,而是讓軟件的知識產權可以惠及整個業界。目前,香港無論是政府或是非牟利組織,都沒有試過採用開放源碼方式來進行軟件招標,今次醫學會的例子,將可讓業界作為借鏡。

刊於《信報》

Sunday, April 06, 2008

城市快樂指數

剛剛香港與歐盟國家舉行了經濟研討會,今次歐洲國家大約有十多位代表參與。近年歐洲國家對中國的GNP增長速度大表羡慕,而反觀普遍歐洲國家每年大約只有2-3%的增長。眾所周知,歐洲普遍國家已經發展完善,而中國正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故此GNP增幅當然比歐洲高。然而一個國家是否豐足,財富並不是唯一國民努力的指標。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國民快樂指標呢(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呢?

早前看到一則新聞,一個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小國 - 不丹,那處雖然經濟不發達,但國民生活比起很多富足國家快樂。跟據美國中情局Factbook的資料,不丹的人均壽命只得五十五歲左右,平均每一千個嬰兒就有九十六個死亡。國民人均收入僅千四美元一年。儘管不丹人民的生活水平對於很多國家來說並不富有,然而不丹國王最關注的不是國民生產總值,而是國民的實際快樂程度(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國民生活是否快樂對國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這位國王頗得人民愛載,就連王后也是親切有禮,一點架子也沒有,皇后與平民一同共晉午餐這不算是一件什麼大事,皇后對平民來說並非遙不可及。國王經常出巡,百姓如遇到有事要申訴,他們會將申訴書用石頭壓在路邊,國王路過看到,就會親自下車取信,體察民情。而近期不丹亦舉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國會民主大選。但其實有很多不丹人寧願由他們所愛載的前任國王旺楚克及現任國王凱薩爾都繼續管治。雖然不丹王有能力管治國家,但往後當權力落在不太懂管治的國王手中,情況可能就不一樣。故此今次選舉不算得是真正民主,但總算是步向民主的好開始。

雖然新聞中有提到不丹其實亦有不光彩的一面,有指多達十三萬尼泊爾少數族裔難民被驅逐出境。但國民普遍是快樂,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城巿是否豐足,統治者除了增強城巿的競爭力之外,要令人民的生活是否過得幸福快樂也是相當重要。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unday, March 30, 2008

未來電子書

我的兒子剛剛升上中一,學校是在一個小山坡上。每次有機會帶他上學時也會遇到一個問題。究竟幫他拿書包或是讓他自己背書包行兩百多級樓梯呢?因為拿書包是他的責任。但當看到他的書包實在太重,很想幫他一把。據專家指出,小學生的書包重量不應超出其體重的十分之一,他的書包當然是超出這個數字。所以我和他商議後,決定各拿書包一半路程。既能公平處理事件,也可以讓我倆父子合作。
其實,書包的重量主要是因為書本太多,習作功課的紙張也太多,但學生們又不能不帶齊須用的課本。究竟怎樣才可以令他們的負擔減輕呢?最近我上網看到Amazon.com推出了一部電子書。這部電子書的最大特點是機身薄及體積細小,兼備無線上網及高解像度的顯示屏,有如看真實的報紙、雜誌。只須將電子書連載到書店下載你想看的書籍。怎至連紐約的流行雜誌也可以下載。用家可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可內存超過十萬本書籍、報紙及雜誌等檔案。不論在巴士上、在家裏或正在洗手間中,也可以拿出電子書,按動鍵盤開始閱讀。曾有一位作者道:「電子書的發明將會是未來閱讀的模式,不受地方限制。」
近年大力鼓吹環保,據近期報紙所講美國大選加上北京奧運會,全球用紙量大幅扯高。而下月又是印刷下學年教科書的高峰期,故此已有教科書出版社反映「一紙難求」。有出版商為求爭取到足夠的印書紙張,亦不惜高價去搶紙。有了電子書後,紙張使用量得以大大減少。香港已有幾間學校正在推行電子書包計劃。利用配備無線網絡卡的筆記簿型電腦或電子手賬等硬件設備,透過無線網絡系統連接學校的區域網絡和互聯網。學生可按課堂或學習上的需要,使用電子書包檢索、瀏覽或閱讀區域網絡及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不但可以減輕書包的重量,又可以減少紙張的耗用,既健康又環保。電子書確實是一個大趨勢,到時大家再不用擔心子女書包過重這個問題。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hursday, March 27, 2008

河套區宜拓高增值服務業

近日,就深港兩地應該如何發展落馬洲河套區的討論沸沸揚揚。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日前接受《英文虎報》訪問時指出,河套區的開發成本高昂,故此應發展一些高增值的產業,而創新科技是適當的選擇 。筆者對此深表認同,因為本港的科技業界多年來一直認為河套區最適合發展高新科技,建議成立深港創新圈,可以善用本地的商業及創意人才,配合內地的科技專才,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河套區除了適合發展創意科技外,也可作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既可充份利用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發揮互補雙贏的效果。

眾所周知,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91%,其中如金融服務業,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服務業要成功,須倚靠優良的商業流程,這有賴可靠的資訊科技管理,這方面的應用如果能夠產品化,發展成為一套商業流程軟件,既可變成出口業務,也可內銷中國內地眾多大城市,協助祖國發展服務業。

試舉歐洲最大軟件公司德國的SAP為例,該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能夠行銷全球製造業,原因就是軟件背後的營運邏輯。該軟件主攻製造業,把德國廠商的商業營運模式套入軟件中。同一道理,香港在鐵路管理、機場管理、客運管理、貨運,以至銀行業、酒店業、飲食業及八達通付款系統等服務行業,都達到世界級的領先位置,若能把這些服務業的管理產品化,變成一套管理知識或軟件流程,將是香港軟件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事實上,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具有特別的戰略意義。正如唐司長所言,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因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而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了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據悉,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更可充份利用雙方的法律和人才優勢,只要兩地政府達成共識,河套區落實發展還是應該儘盡早上馬。

刊於《經濟導報》

Sunday, March 23, 2008

享受「時間」

香港是不是全世界最忙呢?最近有項調查發現,香港及亞洲地區的青年人普遍「一心多用」。一日只得24小時,又要上網、打機、傾電話、行街...。香港人總嫌時間太少。在調查的亞洲各地中,香港青少年看來生活較「物質化」。擁有的個人消費品,包括手機、數碼相機、手提電子遊戲機,均高踞亞洲各地首位。青少年的時間也常花在物質生活上,每天用上2小時來講電話,每周用大約4小時來玩電子遊戲(包括電視遊戲機、手提遊戲機及網上遊戲)。家長們總會覺得青少年人在「嘥」時間,浪費時間在上網、打機。成年人的時間又是不是一樣的充實呢?香港人普遍也為口奔馳,在公司工作十多個小時,時間表總會排得密密麻麻,這是不是一個典型繁忙都巿的生活模式呢?究竟這是可喜還是可悲呢?

節奏快表示社會比較繁榮,但可悲的是每天工作十多小時,同時間要兼顧多項工作,根本享受不到當中的樂趣,做事也會提不起勁。普遍的文化要求每個人要自我增值,早出晚歸,放工後並不是立即回家休息,而是繼續爭取時間進修、學習。盡量在短時間內完成某一個課程取得文憑、學位等。以往要完成一個學位課程所需大約三年或四年左右,而近年流行雙學位課程,即是在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兩種不同科目的學位,擁有學位已被社會認為這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回想起我的童年也頗快樂,物質生活並不太豐富,但反而讓我有更多空間發展腦袋的潛能,想出很多天馬行空的事物,幻想不同的東西,從而得到領悟。每個人對時間的價值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些人一整天在看書,覺得時間過得充實有意義,有些人會將時間放在投入玩樂中,將平時的鬱悶壓力隨之而釋放。時間是「嘥」還是有價值,在乎於用怎樣的態度去運用時間。享受時間,就算在沙灘中一個人萬無目的漫步,也能感受箇中樂趣。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hursday, March 20, 2008

河套區宜拓服務業產品化

上周深圳市長許宗衡向傳媒表示,希望深、港兩地可以早日落實發展落馬洲河套區。過去數年,本港的科技業界一直認為河套區最適合發展高新科技,建議成立深港創新圈,可以善用本地的商業及創意人才,配合內地的科技專才,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筆者認為,河套區除了適合發展創意科技外,也適合作為現代服務業產品化的一個開發基地,這可以充份利用到香港服務業的優勢,而產品化過程又能善用內地的科研人才,相得益彰。

過去數年,業界建議在落馬洲河套區成立深港創新圈,讓深、港兩地的創意人才和科技專才可以共同工作,各取所長,又可互補兩地不足。然而,不少人認為香港已有科學園,又有數碼港,為何還需要一個深港創新圈?筆者認為,河套區既可同時吸納兩地人才,便應取兩地所長的產業來發展,香港是服務業重鎮,把港人的服務業專長產品化,將是深港合作發展的一個商機。

香港沒有天然資源,重工業也不強,卻以服務業領先。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91%,其中如金融服務業,更是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服務業要成功,須倚靠優良的商業流程,這有賴可靠的資訊科技管理,這方面的應用如果能夠產品化,變成一套商業流程軟件,既可變成出口業務,也可內銷中國眾多大城市,協助中國發展服務業。

以歐洲最大軟件公司德國的SAP為例,該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ERP)軟件能夠行銷全球製造業,原因就是軟件背後的營運邏輯。該軟件主攻製造業,把德國廠商的商業營運模式套入軟件中。同一道理,香港在鐵路管理、機場管理、客運管理、貨運,以至銀行業、酒店業、飲食業及八達通付款系統等服務行業,都達到世界級的領先位置,若能把這些服務業的管理產品化,變成一套管理知識或軟件流程,將是香港軟件業的一個方向。

以河套區作為服務業產品化的開發基地,具有特別的策略意義。香港有較佳的法律保障,在河套區成立軟件公司,知識產權受香港法律保護,令投資者更具信心。另一方面,服務業產品化的過程中,須因應個別城市要求進行軟件本地化。河套區可以聘用內地技術人員,他們對內地城市的要求更為了解,受訓後也可直接到各大城市參與負責開發項目,因此產業在河套區聘用內地專才,是這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河套區發展創新軟件,尤其是發展服務業產品化軟件,正好充份利用兩地的法律和人才優勢。過去數年,深、港兩地都屬意把河套區規劃為高新科技和高等教育研發區,現代服務業產品化計劃正符合這一方向。既然在大方向上已有共識,河套區落實發展還是宜早不宜遲。

刊於 《信報》

Monday, March 17, 2008

善用180億研究基金 提升科技競爭力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研究基金。我和科技業界一些朋友日前舉辦了「IT 界 2008-2009 財政預算案論壇」,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首先,參與論壇人士普遍認同政府設立研究基金來加強對上游基礎研究的支持,這對於香港經濟轉型及科技發展具有十分正面的促進作用。

然而,在實際操作層面,180億元研究基金並非全部投資於科研上,而是用作本金生息,以利息支持科研。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研究資助局的部分經費。根據UGC有關2006至2007年度的研究用途補助金撥款數字,撥款金額為4.9億元。成立研究基金後,政府將以180億元作為本金,用於投資生息,預計以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收益約為9億元,然後把這9億元撥給UGC,收回原來的近5億元撥款。

對中下游產業扶助有欠積極
簡而言之, UGC將較以往多獲約4億元經費。無可否認,研究經費較以往幾乎倍增,教育界對此均表示歡迎。但筆者認為,政府其實可以採取更加積極的做法,為本港科技發展作出深思熟慮的長遠規劃。

一方面,如果政府對本地科技發展有信心和遠見的話,不妨考慮把基金投資於科技產業,以賺取較高回報,同時又承諾從每年的財政盈餘中再撥出一定百分比的數額,持續地為研究基金「加碼」,以支持一些對香港長遠科技發展有利的特定主題研究。

此外,政府對香港的科技發展應作出全盤的考慮,現在的撥款只支持大學科研(即上游產業),對中、下游產業(包括應用研究及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和資源投入仍欠缺積極。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產業時卻沒法承接,香港的科技事業遲早都會變成只有「源」而沒有「流」的一潭死水。

當然,政府已在2000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基金,主要資助應用研究項目,更先後成立了六個研究中心。但截至今年一月,該基金已落實撥款32億元,而餘下的二十多億元用完後將如何?政府應該盡快諮詢科技業界的意見,然後作出詳盡的規劃。

成立基金投資新興及科技產業
至於對下游的支持,筆者覺得,如果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具前瞻性的話,應該從現時規模已達到一萬四千億元的外匯基金中撥出大約二百億至三百億元,效法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基金(GIC),成立一個特別投資部門(GIC SI),專門投資於新興及科技產業。長遠而言,科技投資的平均回報並不會比傳統基金遜色,對本地科技產業又可以產生極大的支持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政府應盡快釐定清晰的科技政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配合180億研究基金的有效運用,而且是要進一步對本港上中下游的科技發展作出全盤的考慮和規劃。假如香港能夠以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定可以顯著提升。

刊於《文匯報》

Sunday, March 16, 2008

健康互聯網

以前接收資訊主要在報紙雜誌或電視上,隨著互聯網發展,改變了我們溝通及了解事物的方式;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在網絡世界與人分享互動,每個人都有權表達或展示自己的空間。科技的進步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但與此同時,自由的互聯網世界也會帶來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社會問題。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疑似藝人裸照事件,已令一班香港家長頭痛。家長們要面對不但是現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世界,還要顧及新一代的網絡文化,實在令他們吃力。

家長聯盟與一班專業人士早前舉辨了一次家長座談會,就青少年網絡文化的影響互相探討。家長們均表示很擔心子女在網絡世界裏學到不良資訊,但礙於網絡世界千變萬化,很難防止青少年接觸不良資訊。另外,執法者在評核互聯網上的道德標準中,往往意見眾多,以致很難作出適切的判決。面對互聯網世界影響青少年人的道德價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誘導子女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互聯網世界呢?

很多國家也對網絡色情採取了各式的管制及法案。以英國為例;英政府頒布了一個網絡監管行業性法規《3R安全規則》。3R分別代表分級認定、舉報告發及承擔責任。家長聯盟在座談會中亦提出一同搜尋不良網站,當然他們並不是聯結一齊看色情網站,而是監察不良網站,採取行動通報給有關機構執法,並通知網絡供應商阻止該不良網站繼續運作。英國的措施是以立法保障巿民、以行業本身自律,政府指導及社會幫助為輔。
香港在這方面亦可以作參考。培訓一班有心人士或家長,教他們網絡知識,定期進行監察不良網站,通報給有關機構採取行動。一方面可積極堵塞不良網站繼續運作。另一方面,以家長的角度及社會的評核標準去評審,灌輸正確的道德價值給下一代。由家庭開始教導青少年如何處理網絡色情及暴力問題,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互聯網世界。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aturday, March 15, 2008

e個世界訪問

今天接受了香港電台第二台《e個世界》的訪問,談談資訊科技聯盟的香港電腦商會承諾標籤。
請按此連結收聽,訪問在第二節的31:30 後 出現。歡迎指教。

Tuesday, March 11, 2008

為科技發展作長遠規劃

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科研究基金,不少科技界人士都認同這是好事。然而,180億元研究基金並不全部投資於科研上,而是用作本金生息,以利息支持科研,筆者認為政府可以採取更積極的做法,為本港科技發展作出更深思熟慮的長遠規劃。

在某種程度上,政府的撥款有點像變戲法,把公帑從一個口袋撥入另一個口袋,營造了將盈餘還富於民的印象。其實,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研究資助局的部分經費。根據UGC有關2006至2007年度的研究用途補助金撥款數字,撥款金額為4.9億元。成立研究基金後,政府將以180億元作為本金,用於投資生息,預計以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收益約為9億元,然後把這9億元撥給UGC,收回原來的近5億元撥款。

簡單來說, UGC將較以往多獲約4億元經費。無可否認,研究經費較以往幾乎倍增,教育界對此均表示歡迎。但筆者認為,假如只是把金錢投資於傳統基金賺取5%的「微薄」回報,再用這「利息」來支持科技,是太保守的做法。

應全盤考慮
如果政府對本地科技發展有信心和遠見的話,不妨考慮把基金投資於科技產業,以賺取較高回報,同時從每年的財政盈餘中再撥出一定百分比的數額,持續地為研究基金「加碼」。

此外,政府對香港的科技發展應作出更全盤的考慮,現在的撥款只支持大學科研(即上游產業),對中、下游產業(包括應用研究及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和資源投入仍欠缺積極。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產業時卻沒法承接,香港的科技事業遲早都會變成只有「源」而沒有「流」的一潭死水。

當然,政府已在2000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基金,主要資助應用研究項目,更先後成立了六個研究中心。但截至今年一月,該基金已落實撥款32億元,而餘下的二十多億元用完後將如何?

政府暫時仍沒有任何規劃,至今也沒有諮詢過科技業界的意見。

投資新興產業
對下游的支持,筆者覺得,如果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具前瞻性的話,應該從現時規模已達到一萬四千億元的外匯基金中撥出大約二百億至三百億元,效法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基金(GIC),成立一個特別投資部門(GIC SI),專門投資於新興及科技產業,既可賺取可觀回報,同時又支持本地科技業的發展。這方面的投資可以包括私營科技企業、創投基金,甚至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並不限於上市公司。當然,投資於私營及新興科技產業,風險較高及不一定能提供穩定回報,但政府如果對未來科技產業的發展具信心,長遠而言,科技投資的平均回報並不會比傳統基金遜色,對產業又可以產生極大的支持作用,一舉兩得。

總括而言,政府既然願意撥出180億元成立研究基金,何妨好事做到底,盡快檢討及釐定長遠的科技政策,進而對本港上中下游的科技發展作出全盤的考慮和規劃,以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便提升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刊於 《信報》

Monday, March 10, 2008

科技政策欠清晰 如何善用180億

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中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設立研究基金。我和科技業界一些朋友日前舉辦了「IT 界 2008-2009 財政預算案論壇」,對此表達了關注和擔心。

首先,參與論壇人士普遍認同政府設立研究基金來加強對上游基礎研究的支持,這對於香港經濟轉型及科技發展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據悉,研究基金及其投資收益將用以取代現時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的經費,根據現有的相關數字,每年實際撥款金額只有5億港元左右。在研究基金設立後,按較穩健的年平均回報5%計算,每年平均投資收益可達到9億元,比現時每年的實際撥款金額已有所增長,但本港大學學制即將落實「三改四」,隨著大學教授數目增加,研發項目和資源亦會相應增加,研發撥款金額增長到9億元尚算合理。

港欠準則判斷研發項目成效
不過,政府並未打算動用180億元本金,而是設想用該基金「錢搵錢」,再以投資收益支持研發工作,但在政府的經常帳目上,每年卻可以至少省回約5億元的研發撥款,這個算盤絕對打得響。我認為,假如政府確實相信多元化的研發是維持經濟增長及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並願意作出長期的承擔,就應該積極考慮,承諾將未來年度的部份財政盈餘,為這個基金「加碼」,以支持一些對香港長遠科技發展有利的特定主題研究,會更加恰當和可取,對香港的整體發展更有利。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是,與亞洲其他富競爭力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相比,香港從來都缺乏一套清晰而完整的科技發展政策,難以有一些準則去判斷各類研發項目的作用和成效。目前獲得審批的研發項目都是由個別人士自行申請,在主題上非常零散,當然,現時很難要求他們從事某些較長遠的特定主題研究,因為癥結在於香港根本缺乏一個科技政策大方向。

業界朋友亦擔心,由於中下游(包括應用研究和產品化)的配套政策及資源投入未見清晰,即使上游具備了最好的基礎研究,到了中下游卻沒法承接,可能導致上流的研究過偏或過窄,缺乏良性的循環。

香港缺乏科技政策大方向,更會窒礙研究基金的有效運用:一個可能是,即使有錢可用,也無人敢於運用,或者有關申請不獲審批,因為無論申請者還是審批者都未必明白香港長遠需要發展甚麼科技項目;另一個可能是,有錢大家爭著用,卻隨意花在對香港長遠發展沒有甚麼實質作用的項目上。
因此,政府應盡快釐定清晰的科技政策,以配合180億研究基金的運用,否則,最終只會白費功夫,或者至少無法達到其應有的成效。
刊於 《明報》

塑造科技新文化,迎接知識產權戰

新一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我和科技界其他同仁一樣,希望兩會代表能夠為國家的科技發展策略出謀獻策,其中一項可供探討的議題是:國家如何塑造科技新文化,以迎接知識產權戰?

筆者有一位身居某中小企技術總監的朋友,他最近遇上了麻煩,因為其公司使用盜版軟件作伺服器平台,被有關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停止使用盜版軟件並作出賠償。筆者朋友的公司惟有放棄使用盜版軟件,而以開放源碼軟件Linux的伺服器平台取而代之。

其實,這公司的遭遇是不少國內公司的寫照:在早期,大家的版權意識比較薄弱,不覺得使用盜版有甚麼不恰當。然而,隨著中國在1980年加入世界版權組織(WIPO),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國家更往往以知識產權為籌碼,向中國施壓。

平心而論,關於專利和版權的各種知識產權,原本都旨在鼓勵創新並保護創意成果,但在現實世界中,知識產權會衍生出不少問題和矛盾:技術先行者往往形成「獨家」(壟斷),他們對科技專利產品價格具有操控性,專利版權費用在各類產品所佔的成本比例難免過高,而一些科技較先進的國家甚至以知識產權去製造壁壘,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局限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中國確實也吃過不少這方面的苦頭。然而,我們是否就因此放棄尊重人家的知識產權呢?這絕非可取的對策或出路,因為,大家可以預見在未來十至十五年,這方面的國際壓力只會有增無減,如果我們不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便既難以同國際接軌,又容易導致固步自封,無助於我國的科技發展。

筆者認為,正確的對策是以開放的心態,營造新的科技文化,進而建立某種兼容、合作和分享的平台,例如在軟件行業方面,應有別於外國以專利謀求壟斷的做法。我們可以推廣開放源碼軟件的應用和開發,使每個參與者都能夠既分享別人的貢獻,又拿出自己的成果與別人共享,循環往復,我國的科技必將發展得更快。至於資訊科技產品方面,中國也開始強調自主創新,例如致力於自行開發數碼電視和新一代流動通訊的標準和制式,以形成較開放和自由的環境去發展科技產業,而不會被別人的專利技術窒礙了國家的科技進步。

筆者期待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國家能夠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未來特色的科技新文化,以便在國際知識產權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刊於《經濟導報》

Sunday, March 09, 2008

中東文化

早前特首組織代表團到中東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地作拜訪,回港後指伊斯蘭國家與香港可以在金融巿場上有合作的空間。其實香港資訊科技界也已有計劃更深入了解這些地區,我最近便隨香港貿易發展局一個代表團拜訪了三個中東地區;利雅特(Riyadh)、巴林(Bahrain)及杜拜(Dubai)。

雖然這三個地方都是相隔不遠的鄰近地區,但各地的文化卻有很大差別。尤其令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第一個到訪的地方 - 利雅特。利雅特是沙地阿拉伯的首都,也是三個到訪的地方之中最為傳統的一個。我們抵達沙地阿拉伯後,因為當地的文化是要女士們包頭及穿長袖衣物,故此團員中的兩位女士,一開始便要用布由頭包裹,只能露出雙眼。此外,用膳時間,她們又要與男士們分檯吃飯。實在難為了兩位女士,因為她們全程有如「幪面超人」一樣!

另一個到訪地方 - 杜拜。杜拜是阿聯酋的其中一個酋長國。亦是中東地區中最為開放的城巿。難怪有較多海外投資者到杜拜發展。而香港貿易發展局亦派了一位高級職員長駐杜拜。這位職員與他的太太及孩子已住在杜拜一段時間,他們一家人都是基督徒。當我們問到他為何願意全家人移居到杜拜工作,他便回答:「我相信神在此事上是有特別心意的。」我感受到他們都適應得不錯,而且活得很有幹勁和使命感。另外,他又提及到現在約有二至三百位香港人長駐在杜拜工作,其中亦有基督徒,而且也有不錯的教會生活。

我想到杜拜在中東所擔當的角色,就有如香港一樣;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窗口,而杜拜或許也是中東的窗口。這次中東之旅,讓我對中東的生活習慣有更多的認識和體會。你可知道,在中東跟女士們打招呼,並不可以握手,而是要把右手放在自己心口處!慶幸有這位貿發局的職員一直提點我們在中東要注意的事項,叫我們不用碰釘之餘,亦幫助我們更了解中東的文化。

刊於 《基督教週報》

Friday, March 07, 2008

數碼電視時代的商機處處

數碼廣播已推出一段時間,而無線將會提供5條頻道給用家選擇,而受到數碼電視的威脅,收費電視也急急變陣,將推出既可以觀看收費電視,又可以接收數碼電視的機頂盒,希望在這個電視新時代也能站穩住腳,不被數碼電視新浪潮所淹沒。無論在硬件上 ── 如解碼晶片、機頂盒、影音器材(如數碼電視錄影機、5.1環迴立體聲音響設備)抑或在軟件上 ── 如互動電視、多媒體內容等,都是具潛力發展的範疇,適合具創意或技術的中小企發展的。

以全港260萬家庭計算,而每個家庭擁有2部電視,以平均HK$3000一台LCD電視計算,本港數碼電視市場的總值至少達156億元,而對於200萬家庭電腦,其數碼電視機頂盒或介面卡市場亦約值20億港元。由於數碼電視需要更改公共天線,全港數萬楝住宅就需要投資15億元在數碼電視天線及放大器之上,其他相關配件如高清攝製及錄影機等,也約值20億元,總計超過210億港元,其產業值不容忽視,而數碼電視的確隱含無限商機。

由於高清畫面解像度達 1,920 x 1080,比起從前的 576 線更細緻,加上高清電視配有杜比數碼Dolby Digital 5.1或dts 5.1環迴立體聲,簡直是完全視覺與聽覺感受。由於質素上的轉變,加上數碼廣播已經開展,用家有不少誘因去轉用新款高清電視機。

而數碼電視熱潮,也會帶起不少和周邊產品及服務的熱潮。硬件方面有例如高清DVD、藍光影碟、電視遊戲機等先進技術,而軟件或內容方面,就有互動電視、網絡遊戲、高清數碼內容、3D 多媒體效果等,這些都中小企可以就其對有關技術的熟悉程度、個人興趣在相關的市場區隔 (Market Niche)上發展。

由於配套的改良,預期全港會有30萬部傳統電視機會被棄置,而更換成新高清電視機。由於一部電視機可以用上十年左右,我們應該好好計劃如何回收這些功能上仍然可以運作舊電視機,並將它妥善地處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將舊電視機出口到發展中國家,轉送給低收入家庭;又或是改變電視機的用途,例如變成低檔次電視遊戲機或閉路電視監察器等。這都是將資源再利用、賦予舊款電視第二生命的可行方案。而當中也包含一些新機遇也不定。

由於數碼電視技術需要一段時間發展才會發展成熟,一般用家可能要持觀望態度。例如現時機頂盒,只有16個升級版機頂盒能通過電管局的技術測試及獲發「電訊管理局」的標籤。而當中市場上,升級版機頂盒價錢為2,000元至3,000元,要對新技術先睹為快,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 )無可避免要付出較高的價錢。事實上,由於新技術需要大量的投入,每一項新技術推出時價格都是較高,不過當需求愈來愈多,生產成本下降,價格就會有下調的空間。如果用家肯等一段時間,市場應該會有功能更佳而價便宜的機頂盒供應,例如能兼備有錄影高清節目功能。而當技術發展更純熟時,屆時用家可能再毋需使用機頂盒,電視機已內置高清或標清電視接收器。

受到高清電視的威脅,收費電視也密謀變陣,例如電盈旗下的NOW TV也有計劃在數個月內推出新的NOW解碼盒,並同時收納DMB-TH接收器,令用戶只需一個解碼盒就可收看數碼電視和NOW的節目。由於一機盒兩用,相信會吸引不少用家使用其服務。

這次數碼電視革命,將帶來不少新的商業機會,希望中小企能發揮其創意,準備好自己,抓緊這次時機,在數碼電視時代中脫穎而出。

刊於《SMBWorld》

Tuesday, March 04, 2008

專家教你保護電腦私隱

疑似藝人網上淫照事件令市民開始關注電腦敏感資料外洩問題,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表示,只要養成使用電腦時的重要習慣,例如為電腦設定密碼、定時備份及維修電腦時把內置硬盤拆除,便可避免電腦資料外洩。

譚偉豪表示,全港維修電腦商店眾多,如何處理客人電腦資料亦各施各法,沒有一套清晰指引,若市民想保障自我私隱,避免敏感資料外洩,在把電腦送往維修前,應先拆除電腦內置硬盤,或要求維修中心當面拆除硬盤。

譚指,即使將硬盤內資料刪除,甚至整個硬盤格式化,資料仍可以被還原,所以拆除硬盤是最安全的辦法。香港電腦商會主席張耀成則指,以往維修內置硬盤主要是想救回內裏的資料,若市民有定期備份資料,硬盤損壞便可直接「敲爛」棄掉。

譚偉豪亦建議市民為敏感資料加密,他指市面上有出售「電子鑰匙」,部分已加密的檔案要在電腦插上「鑰匙」時才會顯示,其他時間均為隱藏狀態。

另外,香港電腦商會草擬的電腦維修指引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下周會推出。指引會清楚列明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客戶資料,承諾會遵守指引,不會非法盜取客戶資料的公司,會獲發類似「Q嘜」的標記,供市民識別。

三招保密電腦資料

1. 為電腦設定密碼或選用具指紋識別系統的電腦,無論「登入」時或「休眠狀態」後,都需輸入密碼才能使用電腦;

2. 定期為電腦資料以外置硬盤或USB手指作備份,若敏感資料,更應為外置裝置設定密碼,並存放在安全地方;

3. 把電腦送往維修或棄置時,先拆除內置硬盤。

刊於 《都巿日報》

專家教四招防修電腦泄密

「淫照事件」令部分市民對維修電腦聞風喪膽,深怕電腦內的私隱會外泄。有電腦專家教市民防資料外泄四招,包括設定開機密碼、將資料備份在外置式硬盤上、維修電腦時先將硬盤拆除或完全格式化,及將硬盤破壞後才棄置,免被人「惡意復原」盜取資料。業界將於兩星期後推出「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讓業界遵守,令消費者在電腦維修時得到保障。
新「電子鑰匙」保密文件
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指,養成良好使用電腦習慣,是防止資料外泄的第一步,即設定密碼開機和將資料備份在外置式硬盤上。而在維修電腦時,應將硬盤拆除。亦建議沒有取走硬盤而需要維修的電腦,應先將硬盤完全格式化後再交給維修商,因為完全格式化的資料會被徹底刪除,不能通過任何軟件被「惡意復原」。假如市民電腦內的硬盤損壞,譚則建議市民直接將硬盤破壞,徹底銷毀內裏資料免被盜用。 譚亦向市民介紹最新科技「電子鑰匙」,只有在電腦上插上「電子鑰匙」才能顯示保密文件,否則該文件平日會處於「隱身」狀態,又指業界將於兩星期後推出具法律效力的「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讓業界遵守,令消費者在電腦維修時得到保障。

刊於 《星島日報》

格式化非萬全 棄檔易復原

市民取電腦維修時,或會將重要檔案刪除以防資料被竊,但有保安專家提醒,不少復原程式可將已刪除、甚至「格式化」後的硬碟機內資料,於短短一分鐘內「還原」。
  為加強保障,資訊科技界聯盟針對電腦維修業制定守則,最快下周推出,當中包括要求雙方簽訂協議。

業界下周推電腦維修守則
  自藝人色情照片外洩事件後,影響市民對電腦維修的信心,擔心資料外洩,為恢復市民信心及理順電腦維修業界運作,由本港10個資訊科技關注團體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就制定行業守則進行研究,並向消委會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等部門徵詢意見。
  守則將教導消費者如何自保,並提供保障客戶資料的指引,如建議商戶與顧客簽訂協議,訂明維修過程中或會複製資料,並於完成後銷毀等。
  守則的草擬工作幾近完成,現正收集電腦業及法律界人士意見,最快一星期後推出,預計將有逾萬名電腦維修從業員參加,約佔市場5成。

「完全格式化」永久刪資料
  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指出,除透過守則加強保障,電腦用戶本身亦應做好保安工作,包括選用加密裝置及設定密碼等。
  他提醒,不少市民以為單靠「資源回收筒」及「格式化」等功能便能完全清除電腦檔案,但現時市面有不少復原程式,能將有關資料尋回及回復。他解釋,「格式化」分「快速」及「完全」兩種,前者只是一般刪除動作,電腦上未有顯示,但實際上檔案仍然存在,利用復原程式短至一至兩分鐘便可尋回「已刪去」的資料。
  他又提醒,復回程式常見,網上亦可免費下載,要徹底清除檔案應採用「完全格式化」,雖需時較長但可確保資料永久消失。

﹏﹏﹏﹏﹏﹏﹏﹏﹏﹏﹏﹏﹏﹏﹏﹏﹏﹏
維修電腦自保貼士
 ˙交電腦予他人維修時,應先將硬碟拆走,確保資料不會落入他人手中
 ˙為電腦設定登入及登出密碼,防止他人隨便啟動電腦及讀取資料  ˙要清除電腦內資料,應選擇「完全格式化」,因一般格式化後,仍可透過復原軟件,不消一至兩分鐘將被刪取資料還原

刊於 《香港經濟日報》

訂指引防電腦資料外洩

網上藝人淫照事件,令不少消費者對外出維修電腦感到猶豫。香港電腦商會正研究訂立《電腦維修服務指引》,要求業界自發與客戶簽訂同意書,技術員在維修電腦期間將顧客資料備份,需先得到顧客同意,加強私隱保障。商會稍後將指引內容知會消費者委員會,最快於兩周內推出。

等同合約法律效力 香港電腦商會會長張耀成表示,制訂一套標準化的專業指引,對消費者、技術維修員及電腦公司三方面均可得到保障。客戶將電腦送到維修中心時,電腦公司會徵詢客戶同意,才將硬盤內的資料備份。指引也規定,技術維修員不能閱覽客戶的電腦資料。他表示,指引具備等同合約的法律效力,稍後會將指引內容知會消委會、警務處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等部門。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則提醒,電腦用家要保障私隱,可先設定登入密碼,另將敏感資料儲存於外置硬盤或UBS手指內,維修電腦時則先拆除電腦的內置硬盤。

刊於 《蘋果日報》

防電腦資料外洩有方法

為宣傳及加強市民保護電腦資料的意識,資訊科技界聯盟提出一些電腦保護措施建議,包括設定密碼,把重要資料備份等,協助市民防止電腦資料外洩。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表示,市民若要有效保護自己的電腦資料,首先要設定四至六位的「電腦登入」及「休眠狀態」密碼,防止別人輕易進入自己的電腦偷取資料。此外,市民處理電腦資料時,應以具加密功能的外置存貯部件(如外置硬盤或USB手指)定期作備份,以免電腦有損壞時,資料會全失。譚偉豪又提醒市民,要妥善收藏這些外置裝置,把它們存放於安全的地方,如有鎖的櫃或夾萬。
他又說,市民在維修電腦時,若擔心資料被盜用,可要求維修員當場把硬盤內的資料備份,然後把電腦內的資料完全清除。譚偉豪又解釋,即使將資料刪除,甚至把整個硬盤快速格式化(quick format),資料仍然有可能被人還原並盜取,故他建議市民在棄置電腦前,應先拆除內置硬盤,以免被人有機可乘,竊取資料。
兩周內公布電腦守則
譚偉豪稱,資訊科技界聯盟正與消委會、警務署及私隱專員公署,研究維修電腦守則,規定電腦維修員要在客人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將電腦內的資料備份,但不能擅自偷看內裏的資料,保障消費者的私隱。譚偉豪表示,該守則將於未來一至兩星期內公布。 另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會長張耀成表示,該會在本年1月開始了電腦及電腦部件回收計劃,將市民及公司棄置的舊電腦回收及循環再造,以減少堆填區的負擔。張耀成又表示,新力等20多間大型電腦公司已參加了此計劃,響應環保。張預計今年度能回收到2.5萬件電腦及電腦部件。

刊於 《新報》

有腦之人6 招自保

即使你不似陳冠希喜歡在電腦收藏自己跟伴侶的「肉」照,你的電腦硬碟裏面,總有各式各類的私隱資料,不希望被人偷窺或傳播。
裸照事件曝光後,家裏面那個行將退役的hard disk,突然成為每人的心腹大患,維修電腦、更換硬碟突然變成踩鋼線一樣的高難度動作,稍一不慎隨時粉身碎骨。要保障個人資料不外泄,以下6 招或許可以幫上忙;當然,如果閣下是知名人士,風險自然高一點。

1設密碼
資料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博士說,開關電腦時要先輸入密碼,是保護重要資料的第一步, 「密碼就等於家裏大門的鑰匙,無理由出入不鎖門!」把電腦上鎖,就可防止有同事或家人有意無意地偷看了重要資料。
記性差的讀者可能怕忘記密碼,解決這問題的辦法,並非把密碼設定成123456 或生日日期等容易估中的數字。譚偉豪提議,大頭蝦人士可選用備有指紋技術的電腦,就不用怕忘記密碼被拒「門」外。

2每周備份
除了替電腦設定密碼外,定期為電腦中的重要資料備份(backup)也是良好習慣。譚偉豪建議,用戶可把重要資料儲存在外置硬碟,如外置硬碟或USB 手指作備份,並每星期更新一次。「因為電腦中的硬碟一壞,通常很難把資料復原,復原到又怕電腦維修員可能看到重要資料,所以最重要還是定期把重要文件儲存在外置硬件備份。」如果遺失了手指或外置硬碟怎辦?譚偉豪說,現時已有軟件,將手指中的重要資料加密,要輸入密碼才可開啟。

3維修拆硬碟
譚偉豪又提醒,如果硬碟有機密資料,交電腦給維修員修理前可先拆去硬碟,或把硬碟格式化,把所有資料清洗,既可防止資料外泄,亦可保障維修員免受瓜田李下之嫌。譚偉豪說,拆去電腦的硬碟其實很容易,但大家亦可在維修電腦前,要求維修員當場拆去硬碟。

4 完全格式化
一般電腦用家都知道將硬碟格式化(format)是最徹底剷除資料的方法,但譚偉豪提醒,格式化其實分兩種,其中快速格式化(quick format)並不能把資料徹底剷除,「它只會刪除文件的索引(index),令你一時間找不到它們, 但其實資料依然存在。有些軟件能還原quickformat 後沒有了index 的資料。」他說,只有進行完全格式化(low level format),資料才無法還原,但一般需2、3 小時。

5電子鎖匙
除了把電腦以密碼上
鎖外,也可使用外型酷似USB 手指的電子鑰匙(圖)。譚偉豪說,可
先以軟件把電腦中的重
要文件加密,用家要先插上電子鑰匙,再輸入密碼,才可開啟加密文件。

6儲不同間隔
不少人會把一個硬碟分成兩個或以上的間隔(partition)。譚偉豪提議,可將不同類型的東西分開儲存在不同的間隔,方便做備份。 「一個partition 儲存程式,另一個partition 只儲存文件或重要資料。一般而言文件資料不會令硬碟故障,可以定期backup 文件資料的partition,如儲存程式的partition壞了,便可只format 那個partition,不會影響文件」。

刊於 《明報》

四大招數防範電腦資料外洩

近日網上流傳藝人淫照風波,令不少市民開始關注電腦重要資料外洩問題,亦令人擔心將私人電腦送往電腦店舖維修時,個人敏感資料會遭擅自取用。電腦業界昨提出四大招數防範資料外洩,包括可將敏感資料放在加密的usb儲存器或外置硬碟上,或再使用電子鎖匙,令第三者不能擅自取得敏感資料,而業界又正擬定一套維修電腦的守則,以保障電腦用戶。
訂 維修 守則確保 銷毀 備份

資訊科技界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昨日指出,聯盟正與本港電腦商制定一套維修電腦守則,包括在維修員維修電腦時,需要將客戶硬碟備份(複製資料)時,必需經雙方同意,而維修完成後要確保銷毀資料,不會讓第三者取得,有關守則最快下星期公布詳細內容。

他又教導電腦用戶防止資料外洩方法,指出一般電腦用戶以為把不用的檔案掉進電腦內的資源回收筒,就以為檔案真正永久刪除,但其實掉進資源回收筒甚至將硬碟quickformat(快速格式化),只是刪除了尋找有關檔案的索引,有關檔案依然存在,只要用還原軟件便可令被刪除的檔案還原「復活」。

「 電子鎖匙」 封起 加密資料
他提醒電腦用家,重新安裝電腦時,應選取regularformat(完全格式化),安裝時間雖然較長,但可以完全刪除所有檔案。他又強調用家應將敏感資料放在加密的usb儲存器或外置硬碟上,並放在有鎖的櫃或夾萬等安全地方,確保資料不會遭第三者盜用。

當用家要將私人電腦拿到電腦店舖維修時,則緊記當面要求電腦維修員拆除硬碟,由自己保存;而對於近期市面推出的「電子鎖匙」,譚偉豪則指用家將敏感資料加密後,可再用電子鎖匙,因當不插上鎖匙時,電腦上便看不到加密的資料,令第三者不能擅自取閱。

●重新安裝電腦時應選取regularformat(完全格式化),而非quickformat(快速格式化),可完全刪除檔案●將敏感資料儲存在usb記憶手指或外置硬碟上,並放在有鎖的櫃或夾萬內●需要將私人電腦拿到電腦店舖維修時,緊記當面要求維修員拆除硬碟,並由用家自己保存●將敏感資料加密後再用上「電子鎖匙」,電腦未插上電子鎖匙便未能看到有關敏感資料

刊於 《成報》

Computer sector to issue privacy guidelines

The computer sector plans to issue guidelines to repair shops on the handling of sensitive data to allay customers' privacy fears following the celebrity sex-pictures scandal.
Shops that adopt the guidelines would display a sign and sign privacy agreements with customers.

Chamber of Hong Kong Computer Industry president Jacky Cheung Yiu-shing, said the photo scandal - in which pictures taken from the computer of singer-actor Edison Chen Koon-hei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internet - had thrown a scare into computer users.
Some people even feel frightened to have their computers fixed if they are damaged, Mr Cheung said.

A code of practice is being drawn up by another industry group, the Interne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to advise repair workers and shop operators on the law and how to handle data in customers' computers.

Association chairman Samson Tam Wai-ho said details would be disclosed in one to two weeks.
What I can tell you now is that repair workers will learn how to try to protect customers' privacy so that customers can have more confidence when having their computers fixed, Mr Tam said.
Under the guidelines, workers will sign an agreement with customers on the handling of private data, undertaking not to read any of the data stored in the computer and not to disclose it to third parties.

Mr Tam said 1,000 association members had promised to follow the guidelines.
These shops will have certificates and customers will be able to look for them in shops for repair work, he said, adding that the association was consulting police,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and the Consumer Council for more advice.

Pictures of celebrities engaging in sex were taken from a faulty laptop belonging to Chen when it was taken for repair and were uploaded on to the internet in late January.
In a public apology last month, Chen said he had never intended to show the pictures to anyone and had decided to quit Hong Kong show business indefinitely.

Police have arrested nine people over the cas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防裸照傳播 版權法奏效

藝人裸照事件主角陳冠希透過律師宣稱自己是相片版權擁有者,希望借版權法制止裸照繼續流傳。聲明一出,眾說紛紜,網民怕惹官非,不敢高調傳閱;不少專家呼籲市民刪除照片,以免捲入訴訟。

究竟公眾是否清楚版權法在是次裸照風波所起的作用呢?

若早聲明版權 可免爭議
在陳未宣稱擁有相片版權之前,相片就像「無主孤魂」,不受版權法約制,人人都可以發布、複製和傳閱。所以,傳媒的報道、周刊出版的特刊等,只要將相片加工,避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並不觸犯法例。同樣,在這個階段將相片傳給「朋友」看,並不犯法,但將之原汁原味公開發布,便觸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當陳宣稱自己是相片版權持有人後,情況便有所不同。«版權條例»旨在保障知識產權,如果作品未經版權持有人同意下被複製,版權持有人可向複製者索償。在互聯網世界,以電郵、MSN、發送到討論區等方法傳閱相片,等同複製檔案,版權持有人大可向發放者提出訴訟。換言之,即使你傳送給「朋友」看,也可能遭到民事起訴。

必須注意的是,相片版權既已明確,任何人再將相片用於商業用途,即屬刑事罪行。現在,任何傳媒、商業網站(包括討論區)等未經陳冠希同意轉載相關相片,即屬違法,即使相片經過處理也不行,因為那只是繞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但繞不過«版權條例»。商業用途不限於網上發布或印刷,因為版權法針對作品的複製,如果有商舖收取顧客十元,把全套照片複製到他的手機,同屬商業用途,即屬刑事罪行。

無論是«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或«版權條例»,單單管有照片而無其他意圖,並不違法。陳宣稱擁有相片版權後,擁有相片的市民,只要不以任何形式複製相片,並不違法。在法律上,市民不一定要刪除有關檔案,也不用把雜誌特刊抛到垃圾筒,但在道德上,這還是值得鼓勵的。

其實,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擁有相當完整的版權法。版權持有人可循民事訴訟禁制相片流傳,沒有警方使用刑事法般諸多制肘,免去顧及公眾利益的猶豫。如果當事人可以第一時間宣稱擁有相片的版權,便沒有繼後的「選擇性執法」、「可傳給朋友看」等爭議,小漩渦不致成為「完美風暴」。就像一場海嘯過後,浪過水退,一片頹垣敗瓦,才急急出來「善後」,未免遲了一點。

改善法例 無礙自由
此外,在裸照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之際,筆者參與了由資訊科技界九個行業協會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希望促使政府檢討有關法例,並制定一套配合現時情況的指引和守則。有些朋友卻表示擔心,認為會因此令網絡自由表達空間收窄。

然而,去年修訂的《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亦曾經加入新條文,嘗試定義透過有線及無線網絡定期或頻密分發版權物品而導致版權人蒙受損失的刑事責任, 更訂立指引讓公眾知道何為定期或頻密,以防誤墮法網。這個例子足以顯示,使法例變得更加清晰和完善,不一定妨礙個人自由的行使,反而有可能令執法者和市民都更易理解和遵從。

刊於 《經濟日報》

尋求專業共識 檢討現行法例

網上流傳藝人裸照事件發展至今,各界反應不一,有人批評警方不應高調「釋法」,警權過大,以及執法不公等;有網民反應過激,把違法事件視為妨礙資訊自由。相反,有婦女團體卻認為網民集體轉發相片,是對受害人集體性侵犯。此外,有人批評報章以大量涉案裸照進行報道的手法;有人認為法例並不清晰,市民容易誤墜法網;有人對於建議政府就現行法例進行諮詢,也不太認同。在此,筆者只想表達我們資訊科技同業的立場。我們希望公開諮詢可以減少現行法例涉及互聯網的灰色地帶,對市民和執法者都是好事,也是業界的一個積極和負責任的回應方式。

首先,在裸照事件中,不同人對事件有不同看法,其實涉及不少人對有關的法律並不清楚。例如,有人認為拍照者才有罪,轉發者並不犯法。也有人認為下載照片等同「管有」,是犯法行為。此外,有人認為發放「源頭」才有罪,轉載照片並不犯法等。後來甚至因警方「釋法」,網民認為轉發者只要是「朋友」,便不屬犯法等。由此可見,現行的法例並不清晰,也似乎未能追上互聯網等新科技的進步,實有必要進行檢討。

不同演繹 證法例不清晰
有論者認為現行法例已足夠,不應立法,也沒有諮詢的需要。然而,即使現行的法例已足夠應付互聯網罪案,但市民對法律有這麼多不同的演繹和見解,可見法例並不清晰,也可能有所不足,或有需要檢討。為此,筆者聯合九個資訊科技界行業協會(分別是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電腦學會、互聯網專業協會、工程界社促會、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香港分會、香港電腦商會、英國電腦學會(香港分會)和香港Linux商會),進行公開諮詢,希望資訊科技同業可以群策群力,提出專業意見,尋求共識。

事實上,是次諮詢是公開進行,任何公眾人士均可參與及提出意見,並不存在攪「小圈子」的問題。諮詢的目的是尋求共識,諮詢後並不一定要立法或修例,因此諮詢並不一定會收緊法例或減少資訊自由。尤其是市民對事件牽涉的法例和執法有如此多的爭議,筆者認為現在進行諮詢是一個好時機。

必須檢討 諮詢刻不容緩
回歸以後,很多政策如醫療、教育、環保、版權條例等一拖再拖,問題之一是諮詢工作做得不好,諮詢期間市民的參與並不足夠,到數年後差不多要進行立法時,大家才爆發爭議。就以遷拆天星碼頭為例,早年進行諮詢時並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到落實清拆前數星期市民卻群起抗議。如果早年的諮詢工作做得好些,市民參與的程度更充分,結果就可能不一樣。筆者認為,疑似藝人裸照事件對社會影響不輕,《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極具爭議,即使沒有修例或立法的需要,也是必須及時檢討的,諮詢工作刻不容緩。

刊於 《星島日報》

Sunday, March 02, 2008

幾個地球?

我在科學園每個月都會舉行一個飯局,讓“園友”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亦會邀請名人嘉賓作短講。今個月我便邀請了我的好朋友盧冠廷來分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音樂創作人,而且也是一位很有特色風格的歌手。我最喜歡他的一首創作歌便是「最愛是誰」。但他今次分享的題目並不是音樂,而是他另外的最愛。究竟盧冠廷有些什麼是最愛的呢?我想除了他的太太和音樂之外,他最愛的非地球莫屬了。

多年來盧冠廷一直推動香港的環保工作,他到處演講分享,希望香港人能愛惜地球。在此次分享中,他揭示了地球被污染後的情況。不說不知,人類在過去二百年間,竟過度使用石油產品,使地球產生溫室效應,令全球氣候出現異常變化。早前中國南方的雪災,以及紐約的暴雪便是温室效應之惡果。由此可見,地球的天氣變化已經不斷地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氣候問題,有些地方會變得很熱;有些地方卻會很寒冷。這都是因為地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全球增溫;自然生態變得不平衡。科學家們估計到了2040年,北極大部份的積雪將會融化,很多國家的土地,在水平線大幅升高後,將會淹沒於大海中。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關注。在這五十年內,假若地球被污染的問題再沒有改善,將會有更多氣候變化影響我們的生活,這些災難性的結果,我相信是大家也不想看到的。

既然我們都知道地球被污染而影響了氣候的變化,究竟我們可以作什麼才可以保護地球呢?最實際的方法,便是減少耗用資源。我們又怎樣衡量自己耗用資源的多與少呢?其實有一個網站各位可以上網做測試www.myfootprint.org 。網站內有十多條問題,給各位回答;當中有些問題都是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與你的鄰居相比,你製造多少垃圾?)。當答完所有問題後,你便會得到一個耗用地球資源的指標,顯示要多少個地球才可以讓你繼續生活。另外,網站內亦有一些提示,讓你嘗試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從而減少污染地球的行為。我相信如果每個人由現在開始減少消耗資源,地球便可以有喘息的機會。

而我在這個網站的測試結果如何,就讓你們猜一猜吧!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鏗鏘集 - 網絡新人類

我接受了鏗鏘集的訪問,談談自己對互聯網這個新媒界的觀點。

重溫內容: http://www.rthk.org.hk/rthk/tv/hkcc/20080224.html

投資香港未來


財政預算案快將公布,預計本年度財政盈餘將逾一千億元,較去年度倍增。由於庫房充裕,財爺可以做的,除了是大部分市民期望的退稅和減稅外,也應該投資於香港的未來,包括加強科技基建及資訊科技教育,筆者更大膽建議持續進修基金「加碼」,並把認可課程擴至資訊科技範疇,將有效加強香港在下一波知識型社會的競爭力。

終生學習是我們步入知識型社會的一個必然發展,政府推出持續進修基金,鼓勵市民持續進修,其良好意願是毋容置疑的。然而,持續進修基金所認可的課程,只包括商業服務、金融服務、物流、設計、旅遊、語文、創意工業、人際關係及個人才能等八大範疇,資訊科技(即IT)課程竟沒有被列入獲資助範圍,在資訊科技日益重要的今天,筆者認為基金的資助範圍有檢討的必要。

資訊科技課程不獲資助,但有趣的是,一些勉強算是商業課程卻獲持續進修基金認可,例如一些教人看圖表、炒股票的所謂投資課程,卻獲持續進修基金資助,而真正實用的電腦課程,卻不獲基金支持,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事實上,IT從業員極有持續進修的需要。電腦科技日新月異,大學畢業生在學校所學的編程技巧,跟出來社會應用的一套已大為不同。當然,大學並不是職業訓練場,學校課程跟工作所需有相當距離,是各行各業都有的現象,IT技術變化得快,問題也因此特別嚴重。

雖然IT業界特別需要持續進修,但偏偏持續進修基金並不涵蓋資訊科技課程,極不合理。

由於持續進修基金並不認可IT課程,因此市面上的專業IT課程愈來愈少,大家都去開辦獲資助並容易招生的「疑似IT」課程,這些所謂課程,大都是圖像或網頁設計課程,並不算是電腦課程。校方在課程中加入網頁設計部分,令課程勉強符合持續進修基金的要求,以吸引學生貪便宜報讀。真正的IT課程卻沒人開辦,令業界從業員更難找到進修機會。

另一方面,學生真金白銀付出交學費,學習動機往往比修讀免費課程強。持續進修基金資助八成學費,學生在付費甚少的情況下,並不能有效鼓勵市民進修。此外,很多教育界人士也指提出,申請金額上限一萬元,並資助八成學費,令市面突然出現大量逾萬元的課程,本來較平的課程也勉強增加上課時數,「砌」成一個萬元課程,這使得基金的出現扭曲了整個持續教育市場,對學生沒有甚麼好處。

因此,筆者強烈建議,持續進修基金把資訊科技課程納入資助範圍,並把資助金額上限改為五成,讓學生自費一半,省下來的基金,相信可以讓更多市民受惠。

刊於《信報》

Monday, February 25, 2008

開放軟件的收益模式

在2007年初,當大家期待的科技公司開源數據庫公司MySQL會IPO時, Sun Microsystems卻以10億美元收購了它,而當年MySQL已從Benchmark, Index, IVP, Intel, 和SAP等公司總共募集了3,900萬美元。MySQL表示,它佔有數據庫市場的四分之一。而相對一些類似業務模式--免費的開源項目管理,藉此推出付費服務--的初創企業,如Openads (開源廣告伺服器公司)和Automattic (在開源博客平台Wordpress之上經營業務),當然希望成為第二家 MySQL,得到大企業的垂青。
最近更有消息指出,創建了Wordpress.com 博客平台和管轄Wordpress.org 開源項目的Automattic 公司拒絕了一宗2億美元一半以現金、一半以收購者的股票支付的收購建議。加上,Automattic 已經募集了110萬美元的資金,在市場上變得灸手可熱,而它拒絕了2億美元的收購建議,是意味著他們打算自行上市,還是希望取得更高的收購價錢呢?
較早前,將把開源PHP軟件商業化的Zend公司在第四輪集資中獲得2千萬美元,而Garylock Partners帶動了這一輪集資,在2006年亦從Azure Capital Partners, Index Ventures, Intel Capital, Platinum Venture Capital, SAP Ventures 和Walden Israel Venture Capital等等早期的投資者取得資金。
各位創業者會否從這些報導可以得到些啟示呢?原來,以開源軟件來創建具實質業務是可行的,而RedHat的41億美元市場份額也是當中成功的案例。
開源軟件的三大收益模式
1) 雙重授權模式 (Dual license model)
在有限制條件的開源軟件授權下發佈產品,並提供另外的專利牌照。這需要把公司定位成市場的領導者,並提供獨家的應用及產品。這就能成為市場盟主。
MySQL也用了這種辦法,在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條款下向開源軟件開發商提供軟件。例如你的應用需要全使用GPL碼時,就需要全開放源碼。例如要售賣MySQL 碼寫的應用,就需要向My SQL付出相當的牌照費,否則您的源碼都就需要開放給其他用家使用。
賣點:
不少客戶都喜歡開放源碼的產品放在商業上應用。大家都不會破壞開放源碼的原則,而樂意付出專利牌照費。
牌照費方案:
如果相關的GPL有所限制及有「病毒式」的表現,就必須收取開源版權費用。
例子: MySQL, Sun Openoffice

2) 雙產品模式Dual product model
推銷一些市場沒有的產品,例如延長專利版本、Plug-ins版本、又或是以開放源碼做基礎的應用產品,都是很好的營銷策略,這能幫助產品向市場領導者方向進發,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也保持實力,成為科技企業盟主。
Sun 更用此工具線模式去提供入門級的開放源碼 – IDE NetBeans。開發人員只需要到Java Studio Creator 或 Java Studio Enterprise,就能找到所需元件。另一個例子是如如OpenOffice.org 的用戶需要技術支援或更多功能的話,就可以購買升級版StarOffice。
賣點:
客戶也是開源社區的一份子,一同參加開發活動,並提供及改善源碼的方案。而客戶也可以向這些開放源碼專家購買產品。
牌照費方案:
MIT, BSD, Apache 或其他非 ”copyleft” 的牌照。
例子: NetBeans, OpenOffice, Eclipse及其他非開源的plug-ins

3) 專業顧問/支援模式 (Professional consultancy/support model)
提供支援及個性化等專業服務也是不錯的營商模式,不過這需要大需客戶群所支持,而且產品要有一定的複雜性,因為太簡單的產品根本不需要技術支援。通常專業顧問或支援是和其他營商模式配合使用。
開源工作者應該對 Red Hat 及 Jboss 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認識,他們主要收入來源並非來軟件銷售,而是來自不同層次的支授服務。而這個模式通常軟件是免費的,但是軟件供應商會收取支援服務費。而當中Red Hat 就是Linux企業化的經典例子。今天, Red Hat 的收入,每年以40% 增長。
IBM 也是另一個利用開放源碼提供企業服務的好例子。和Sun 不一樣,IBM盡量減少對硬件銷售的依賴,而透過為客戶提供開源軟件已為IBM提供數以十億計的生意額。
賣點: 定位為開源專家,因為能寫得出開放源碼軟件,客戶應該相對提供的開源支援及服務有信心。
牌照費方案: 任何地方也可以
例子: RedHat, JBoss, MySQL
有關開放源碼軟件及應用的版權問題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將自己設計的源碼開放,會有偷竊版權的問題嗎? 事實並非如此,公開源碼設計不代表沒有個人沒有版權,專利法例仍然適用於開源軟件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封閉源碼才有版權保護,開放源碼應用也同樣受到版權保障。
開放源碼的牌照有多個形式,當中 My SQL 就用GPL方式,將軟件供用家免費使用,而用家也需要將用My SQL同樣地給其他人免費使用。如果用家希望利用My SQL 開發專利應用的話,他們就需要向 My SQL 付出牌照費,只要有足夠的用家肯付牌照費,就能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結論
開發者也有機會藉著提開放源碼變成富翁,而HP, IBM, Google, Yahoo, Amazon 及純開放源碼公司Red Hat, JBoss 及 MySQL 就是當中的表表者,以上每一間公司的盈利都是吸引的,是創業者的榜樣。
最後,順帶一提,大家供應免費軟件只是一個製造及發行方法,並非一個商業模式。增值或額外服務才能提供收入。


刊於《Linuxpilot》

Sunday, February 24, 2008

GPS駕駛體驗

而今個春節,我趁著有幾天的假期選擇了日本,與太太及兒子一同遊歷。但今次並不像以往一樣跟旅行團或乘地鐵,而是我選擇租車駕駛遊日本。其實,我早已聽朋友說日本有個不錯的GPS(全球定位導航系統)。今次到日本我特意試試這個聞名已久的系統。與家人開始這次新鮮有趣的日本之旅。

當我到達日本機場後,便很順利地租了一架設有GPS導航系統的車,再選擇了在伊豆要住的酒店。我將所選的酒店電話號碼輸入在GPS導航系統內。果然,導航系統佷快便將酒店的行車路線顯示出來,相當清晰,系統還顯示從東京到伊豆駕駛時間需要四至五小時。各樣所需備妥後,我們便開始了這次旅程。

GPS這個導航系統相當方便,對不熟路的駕駛者有很大的信心,我發現假若汽車駛離原定的行車路線時,不出三秒時間導航系統便會發出訊號並立即顯示一條新的行車路線指示我們如何回原定的路段,使駕駛者不會因駛錯行車路線而不能到達目的地。我駕駛了一段時間後,想找一個地方休憩,發現導航系統還有個功能,就是當到達每一個關卡時,系統會顯示出附近的食肆及設有洗手間的地方,方便駕駛者在長時間的旅途中,也容易找到休息的地方。

雖然GPS導航系統對駕駛者非常方便,但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因為這個導航系統全是日文,並沒設有其他語言選擇。而每當駛到某一地點要轉彎或是遇上任何交通擠塞等全都以日文發出訊息,對於不懂日文的駕駛人士也頗無所適從。當到達伊豆某些較郊區的地方時,我發現一些私家地段在GPS導航系統的地圖上不能顯示。我們所住的酒店面積也頗大,連花園及一些小路也屬於酒店的私家地方,但在系統卻未能細緻到顯示這些地方,這也是系統有待改善之處。在這個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路在口邊,在路上就以我們有限的日本詞彙問路。日本人見我們是旅客,也很有禮貌地詳細地給我們指示。

我到日本旅遊多次,今次的日本駕駛之旅也算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刊於 《基督教週報》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寫文章的壓力

近日,一些朋友好奇地問我:你咁忙,點解仲可以時不時寫些文章?

我聽了之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真的還有朋友留意到自己的文章,因為,很多時與業界朋友聯絡溝通,很自然會談到業界的一些問題,我往往再結合自己的思考,抽空寫成文章,希望能引起大家對一些問題的關注和討論,如果能藉此促使有關問題得到解決,也就不枉當初絞盡腦汁辛苦一場。

憂的是,下筆時雖然力求嚴謹,卻仍有可能犯錯,壓力不輕,例如,我最近寫了一篇談到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HKIRC)的文章,過年期間登在報章上。但在我放完假回到香港,卻讀到回應文章,立即翻查自己的原作,並請同事重新核對所引用的原始資料,才發覺在引用報章報導時指「在十三位董事中,有十一位成員出席不到百分之五十」出現了錯誤。雖然,寫文章的原意只是想提出一些問題,希望HKIRC可以運作得更好一些;但拙文畢竟出現了這個錯誤,很可能導致一些誤會,令我感到不好意思。現在唯有希望有關朋友不要介意,並竭誠歡迎他們日後繼續鞭策和指教。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父母權威

每年農曆年的大年初一,我也會要兒子倒茶給祖母及父母才開始派利是,以教導他尊敬長輩的重要。其實,以前的中國社會管教子女更嚴厲,例如以「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體罰式的教導以示父母的權威。以往的中國社會,每個家庭也會生育比較多小孩子;「百子千孫」、「兒女成群」更是普遍家庭的現象。但自從中國的一孩政策推行之後,大部份中國人家庭中只得一個小孩。正因為孩子得一,家長們對孩子寵愛有加,不捨得讓唯一的孩子有任何閃失。所以在管教子女方面亦大多採取不干預方法,意即就算孩子們在公共場所搗蛋也不會嚴加管教,任由他們自由發揮。

我就曾經在火車上有過一次經歷;當日我要出席國內一個會議,故乘座深廣鐵路列車前往。我踏進車廂後,便選了一個位置坐下。列車開駛了不久,我便聽到幾把尖叫的聲音從遠處走近,好奇心驅使下,我微微彎腰伸頭向外望,發現有一群小孩從遠處走近。他們一邊追逐一邊叫嚷。頓時列車變了一個遊樂場。小孩子們的叫嚷聲震耳欲聾,有些正在熟睡的乘客也被他們的嘈吵聲叫醒,他們的父母嘗試喊停也阻止不了。過了不久,有幾位外國乘客見狀喝止,小孩子們才乖乖回座位上。各乘客也議論紛紛為什麼父母們都管不到這群小孩,任由他們亂走亂叫,實在不解?

在西方國家,家中的孩子也是一個起兩個止。但為何西方的小孩比較自律呢?我有一個朋友居住在英國,他們的小孩從小便要學習獨立。不論是家務或日常生活,都要小孩從小培育自律自制。每星期亦安排小孩到教會聚會,好讓小孩能懂學習與人相處,久而久之他們的小孩便已懂社交禮儀及獨立解決問題。
中國領導人曾在會議中提出一個推動中國和諧社會的要點。要發展出一個和諧社會,由建立和諧家庭出發,這並不只是成年人的題目,更要從教導小孩子開始。為創建出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培育下一代應是我們務必要做好的本份。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創業錦囊


最近我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其中有一個題目是講解中小企業的買賣。這種買賣生意,專門將現存的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轉售給其他人,從而賺取佣金。原來有很多茶餐廳或是小企業常會有轉手經營的情況,這類的買賣俗稱「頂舖」。或許有些人想買一間公司為著送給親人或愛人作為禮物,以示他們的心意。又或許有些人想過老闆癮,所以買下一間公司嘗試創業。無論是什麼理由,買賣公司這門生意已開始越來越流行。在研討會中聽到一個故事,對有意創業者或許會有啓發。

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獵人在森林裏捉了一頭鸚鵡。鸚鵡想辦法逃脫,便向獵人提出一個要求,說若獵人放他一條生路,鸚鵡便說三個成功的秘訣給獵人聽。獵人答應,鸚鵡便說出三個成功要秘;首先千萬不要輕信別人、第二就是決定要做的事,便不要後悔、最後記著不能作的事,不要勉強作。獵人聽了後便放走了鸚鵡。鸚鵡釋放後飛到樹頂,更大笑獵人儍。鸚鵡說:「我的口中存有一顆很大的珍珠,假若你沒有放我走,早已變成富豪了。」獵人聽到後,便立即爬到樹上欲捉回鸚鵡,可惜鸚鵡已飛離大樹。鸚鵡臨飛走前再笑獵人不聽勸告,說:「傻瓜,若我口中真的存有一顆很大的珍珠,我早已被噎住窒息而死了。」鸚鵡再說:「我跟你說的話又不聽,我早已說過千萬不要輕信別人。決定要做的事便不要後悔,你放了我又後侮。再說你根本不善爬樹,現在走到樹頂,又不能爬回地面。你真是個大笨蛋。」說吧便飛走了。

雖然這個是一個小故事,但頗有意思。我相信當你想創業做老闆,只要是決定要做的事,便不要再左思右想。其次是創業前應先要有個人清晰的目標,不要胡亂相信別人,要別人為你作決定;像早前的股票熱,假若只相信別人的傳言,人買我買,結果可能會招致損失。最後,當然是要量力而為。我相信,記著這三個要點,對創業者會是一個不錯的錦囊。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hursday, February 07, 2008

2008-02-07 報章報導

東方日報 A02 港聞 2008-02-07 淫褻例含糊今年全面檢討

【本報訊】疑似藝人床照風暴愈刮愈烈,代表逾萬名從業員的資訊科技界聯盟,有見現行相關法例及指引定義含糊不清,昨約見政府相關部門急謀對策。會後雙方達成共識,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同意今年內全面檢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及諮詢公眾,過渡期間會制訂臨時指引以免市民誤墮法網。

由業界九個行業協會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昨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如彬、警務處助理處長黃福全、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處長鄭美施會面。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會後透露與政府達成三項共識,當局同意上半年檢討淫褻條例,下半年作公眾諮詢;聯盟在過渡期間與政府合作盡快制訂一個配合現況的指引和守則,供市民遵循,雙方並加強在公眾宣傳教育方面的合作。

黃福全拒回應

譚指,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科技行先過法例,法例行先過執法」,相信網上犯罪問題在全球日漸普遍;而在互聯網犯罪上,本地立法暫未能保證跨境執法的可行性,故有需要重新檢討法例,並須與國際法例接軌。加上「擁有」、「發布」、「公眾人士」等字詞定義尚未清晰,故政府在檢控時會引用不同法例,執法時更容易有灰色地帶。黃福全會後則拒絕回應事件。

另外,香港大學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錦沛昨在電台節目稱,要防止個人電腦資料外洩,最常見做法是將資料放入外置硬碟,當電腦維修或出街怕遺失電腦,便將外置硬碟留在家中,其次是為電腦加密。鄒又指,警方現時透過IP 地址追蹤網上犯案者,但若在商場無線上網,追蹤則有困難。

太陽報 A02 要聞 2008-02-07 檢討淫褻及不雅例

本報訊】疑似藝人床照風暴愈刮愈烈,代表逾萬名從業員的資訊科技界聯盟,有見現行相關法例及指引定義含糊不清,昨約見政府相關部門急謀對策。會後雙方達成共識,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同意今年內全面檢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及諮詢公眾,過渡期間會制訂臨時指引以免市民誤墮法網。

由資訊科技界九個行業協會組成的資訊科技界聯盟,昨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如彬、警務處助理處長黃福全、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處長鄭美施會面。聯盟發言人譚偉豪會後透露與政府達成三項共識,當局同意上半年檢討淫褻條例,下半年作公眾諮詢;聯盟在過渡期間與政府合作盡快制訂一個配合現況的指引和守則,並加強公眾宣傳及教育上合作。須與國際法例接軌譚指,在互聯網犯罪上,本地立法暫未能保證跨境執法的可行性,故有需要重新檢討法例,並須與國際法例接軌。加上「擁有」、「發布」、「公眾人士」等字詞定義尚未清晰,故政府在檢控時會引用不同法例,執法時更容易有灰色地帶。

新報 A01 要聞 2008-02-07 團體轟對事主集體性侵犯
【新報記者綜合報道】有婦女團體認為,狂「網」之徒的舉動是對受害人集體性侵犯,又指責傳送這些照片的市民,同樣是在侵犯受害的女性。此外,受到事件的刺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及警務處昨日會見資訊科技界聯盟,同意今年內就《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作檢討並諮詢。

新婦女協進會主席劉家儀認為,狂「網」之徒的舉動是公然挑戰警方,對受害人是一種集體性侵犯,她強調,這種行為是一種集體性侵犯的行為,是一種性暴力的行為,作為婦女團體在此譴責,亦呼籲大家不要再傳送這些照片,對女性受害者係侵犯亦是很大傷害。

資訊科技界聯盟昨日就事件與警務處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討論今次事件,出席官員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彬如及警務處助理處長黃褔全,聯盟發言人譚偉豪表示,局方同意今年內就《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作檢討並諮詢,盡快制定一個配合現時情況的指引和守則,又會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公眾意識,一方面保障網絡自由,另一方面保持健康網絡生態 。

Wednesday, February 06, 2008

資訊科技界聯盟: 捍衛網絡自由 維護香港法治



資訊科技界九個行業協會組成資訊科技界聯盟,共同理念是「捍衛網絡自由 維護香港法治」,當中代表超過10000人名從業員。聯盟先後約見了警務處與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澄清含糊地方及表達意見; 會見官員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蕭如彬副秘書長、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鄭美施處長、警務處黃福全助理警務處長、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林卓平警司等。



而聯盟與政府商討後,有以下共同的結論:

1.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同意今年上半年就淫褻及不雅物品條例進行全面檢討,並在下半年作公眾諮詢,聯盟會成立工作小組一起參與檢討

2. 由於檢討諮詢立法需時,聯盟在過渡期間會和政府盡快合作制定一個配合現時情況的指引和守則,避免市民誤導法網

3. 與政府在宣傳及公眾教育方面緊密合作,提高公眾意識,聯盟的工作小組正與政府有關當局包括警務處科技罪案組防止罪案小組,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等,成為緊密合作夥伴,共同磋商,希望能夠做到保障網絡自由的同時又能照顧健康網絡生態的雙贏方案。

聯盟包括:
  • 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
  •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
  • 香港電腦學會
  • 互聯網專業協會
  • 工程界社促會
  • 國際資訊系統審計協會-香港分會
  • 香港電腦商會
  • 英國電腦學會(香港分會)
  • 香港Linux商會

香港電台新聞(英文) Local 2008-02-06

香港電台新聞(英文) Local 2008-02-06

Govt to consult public on obscenity law (17:11)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consult the public later this year on possible changes to the obscenity law. It started reviewing the ordinance following the publication last year of peep photos of pop star Gillian Chung. The issue of obscenity has come to the fore again this year, following the placing of indecent pictures of several stars on the interent. A group called the I.T. Alli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rnet Freedom today met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charge of the review. The group convenor, Samson Tam, said the law could be made much clearer.

香港電台新聞(英文) Local 2008-02-06
Tech experts helping review web obscenity law (16:12)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ay they'll be setting up a working group to assist the government in its review of the law governing obscene and indecent articles on the internet. This was revealed by the group, I.T. Alli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rnet Freedom, after meeting the government to express its concern following the recent posting of indecent photographs depicting local canto-pop stars on the internet. The group convenor, Samson Tam, said the government had disclosed that it would be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aw and consult the public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Mr Tam said the law could be made much clearer.

自 由 風 自 由 PHONE

自 由 風 自 由 PHONE

主 持 : 吳 志 森 、 劉 佩 瓊
話 題 一 : 新 裸 照 再 在 網 上 流 傳 政 府 將 檢 討 互 聯 網 法 例
嘉 賓 ︰ 譚 偉 豪 / 科 技 發 展 網 絡 召 集 人 17:25
涂 謹 申 / 立 法 會 保 安 事 務 委 員 會 副 主 席 17:45
古 煒 德 / 電 腦 保 安 事 故 協 調 中 心 經 理 17:55

新城財經台 即時新聞 2008-02-06

新城財經台 即時新聞 2008-02-06再有疑似藝人淫照上網警方說繼續調查案件 (20:03)互聯網今日再流傳新一批疑似藝人的淫褻照片, 這批照片有九十多張 , 是透過電郵或MSN傳送 . 警方回應時說, 正繼續調查案件.另外資訊科技聯盟的代表, 約見警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和影視處 , 商討互聯網流傳疑似藝人淫褻照片案件.聯盟召集人譚偉豪引述政府表示, 政府會在今年上半年 , 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 下半年會諮詢市民. 他表示, 業界會發出指引, 解釋有關條例的內容 , 並建議政府在檢討有關法例時要與國際接軌 .

新城財經台 即時新聞 2008-02-06
政府今年上半年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 (18:54)
資訊科技聯盟的代表, 約見警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及影視處 , 商討近期互聯網流傳疑似藝人淫褻照片案件.聯盟召集人譚偉豪在會後, 引述政府表示, 會在今年上半年 , 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 下半年會諮詢市民.他表示, 業界會發出指引, 解釋有關條例的內容 , 並建議政府在檢查有關法例時要與國際接軌 .

2008-02-06 千禧年代

2008-02-06 千禧年代

(論題二)網上有人再發布新疑似藝人不雅照
嘉賓: 譚偉豪 (關注網絡自由聯盟召集人) 9:20
嘉賓:涂謹申(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9:40

政府承諾今年上半年全面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

政府承諾今年上半年全面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

【14:26】2008年02月06日 【on.cc專訊】 代表萬多名資訊科技從業員的9個聯會,組成關注網絡自由聯席會議,該組織的代表今日約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蕭如彬、警務署助理處長黃福全和影視處處長鄭美施,討論近期網上流傳疑似藝人淫褻照片的事件。業界代表在會上指出,現行的法例,對「擁有」、「發布」、「公眾人士」等字眼,沒有清晰解釋,組織希望政府檢討,並盡快訂定與國際接軌的指引。政府承諾會在上半年檢討淫褻及不雅條例,下半年諮詢市民。而在過度時間,會推出指引,讓市民清晰法例,免誤墮法網,同時有關當局亦會加強對市民的教育。

現有條例難遏網絡罪行


信報財經新聞 P37 副刊 By 譚偉豪 2008-02-05
現有條例難遏網絡罪行
  在疑似藝人淫照上網事件中,警方迅速拘捕多名涉嫌轉貼及涉案人士。從事件中,筆者覺得現行條例未能追上這類網絡暴力罪行,尤其是在面對大量轉寄不雅照片是否犯法,以及在社交網絡發放照片的問題時,現行法例皆未能處理,實有檢討或修例的必要。此外,大部分市民仍然覺得在網上轉貼淫褻及不雅照片罪行輕微,也不知道以電郵轉寄不雅照片是否觸犯法例,筆者認為政府應在這方面增撥資源加強教育。
  首先,自從該批照片在互聯網上流傳後,即使照片被網站刪除,仍不斷有網友把已下載的相片重新上載及轉貼到其他網站。由此可見,即使很多市民認為上載淫褻照片屬非法行為,但仍有不少人覺得轉貼照片是「沒有犯法」或「罪行輕微」,因而敢於以身試法。
  另一方面,事件中,部分人並不是在網上瀏覽照片,而是直接從電郵中取得;可見有些人下載照片後,便把照片轉寄一大群朋友,這種轉寄是否有觸犯法例,連律師也沒有答案。
欠清晰指引
  一些人認為電郵轉寄屬單對單,並不算廣播或發放,因此並不觸犯發放不雅物品的條例。然而,在網絡普及的今天,照片很容易一傳十、十傳百,跟廣播幾乎沒有分別,這些散播不雅物品是否違法,以及現行條例是否適用,應該檢討。
  在海外的法律中,對大量發放(massive)是否違法是有定義的。面對新興的互聯網罪行,目前的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便顯得不足,不論是執法者、律師或市民,都不清楚大量轉寄電郵有否觸犯法例,不少網友更認為轉寄沒有問題,因而把淫照以電郵大量發放,令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在去年修訂的《2007年版權(修訂)條例》也加入條文,嘗試定義透過有線及無線網絡定期或頻密分發版權物品而導致版權人蒙受損失的刑事責任,更訂立指引讓公眾知道何為定期和頻密;相反,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在這方面便顯得落後和不足。筆者認為政府應從今次事件中吸取教訓,修訂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或提出清晰指引,讓執法者和守法者有例可循。
  除了電郵外,目前流行的社交網站也是一個新興的發放途徑。用戶可以把照片在指定圈子內分享,社交網絡中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朋友」,便可以瀏覽相片。類似的發放方式,是否屬廣播?又有否違法?同樣難以定義。沒有清晰的法例和指引,執法者便難以執法,市民也不知道怎樣才算守法。
須加強教育
  淫照上網事件明顯是一種新出現的網絡暴力行為,類似的網絡罪行也日趨嚴重,而互聯網是新興技術,現行法例對這類罪行似乎「無法」可施。透過今次事件,政府應可得到不少啟示,重新檢討相關法例。此外,市民對網絡罪行認識不多,以為轉貼不雅照片不算犯法,因此政府必須加強教育;這就像亂拋垃圾定額罰款一樣,推行初期政府必須廣加宣傳和執法,否則市民便會以為拋垃圾是罪行輕微,毋須罰款,或只會受口頭勸諭等,並沒有大不了。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應加強市民對網絡罪行的認識,鼓勵市民守法。

八大IT組織緊急約晤 警允為淫褻物法例定指引

蘋果日報 要聞A02 2008-02-06
【本報訊】警方大肆搜捕香港網絡世界,網民一度風聲鶴唳。本港資訊科技(IT)界八大組織昨日緊急約晤警方,促請警務處盡快向業界及網民清晰說明上網處理淫褻物品的法例。警方同意聯同業界成立工作小組,制訂指引。影視處則表示於今年內全面檢討有關法例。

資訊科技界權智集團主席譚偉豪稱,昨日緊急約晤了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署理高級警司林卓平,警方會上再次澄清,網民管有淫褻照片並不犯法。八大IT業界組織代表即席促請警方發出指引,向業界列明處理淫褻物品的準則。警方答應會盡快與業界共同合作,制訂一套指引。
「擔心年輕網民觸法」

IT業界並要求政府負起教育網民的責任,譚偉豪說:「我地特別擔心年輕網民係唔知情之下發放一相,觸犯法例。」業界今晨會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官員會面,商討網民教育問題。另外,影視處表示,互聯網服務在香港非常普及,而且深受青少年歡迎,鑑於市民關注網上所載的不雅及淫褻內容,影視處會於今年內全面檢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條文及現行分類機制,尤其是公眾特別關注的部份,並確保在維護公眾道德和保護青少年,以及保障資訊流通和言論自由之間求取平衡。

香港經濟日報 - 2008-02-06

新一批6裸照上網 向警示威 包括疑似藝人趙頌茹 IT界指難禁絕

香港經濟日報 - 2008-02-06 社會要聞A20


疑似藝人裸照案件,警方高調採取拘捕行動,並指已找到發布源頭;言猶在耳,昨網上再流傳新一批共6張疑似藝人裸照,部分女角疑為早前一批裸照中疑似的3名女藝人,另再疑涉另一女藝人趙頌茹,有議員直指事件明顯挑戰警方權力。
  對於互聯網再有多張疑似藝人裸照流傳,警方發言人指,基於行動理由,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拒絕評論事件。
  昨日網上再流傳新一批共6張疑似藝人裸照,當中4張相片的女角,與早前一批裸照疑似藝人張栢芝、陳文媛及鍾欣桐相似,照片看不到男性外貌,但卻見男性性器官,大膽程度令人咋舌。另兩張照片為一名裸露上身女性,外貌疑似藝人趙頌茹;不過亦有網民指出該女子非趙頌茹,而是貌似一名日本女優。
趙經理人看照片 不評論
  趙的經理人Kitty昨回應指看過有關裸照,但不作評論。昨晚記者致電張栢芝經理人,但截稿前未有回覆。東亞娛樂則指事件已交律師處理,暫不回應。
  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傳後,惹起網民議論紛紛,有網民「引述」警方說法指:「朋友之間互傳不違法」,互稱「好朋友」,要求傳送,亦有網民認為此舉目的是「摑警方一巴」。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涂謹申認為,警方日前才高調向外公布找到照片發布源頭,但疑似藝人淫相卻繼續有人發布,知法犯法,問題嚴重。
「想測試警方底」
  「好明顯係挑戰警方,可能警方連日來的高調行動已經引起網友反響,這次的發送人未必是源頭,或者只是想測試警方的底及能耐。」
  關注網絡言論自由聯席主席譚偉豪則指,在網絡世界照片流傳速度驚人,相信已發展至無法禁絕的階段,「警方愈高調拉人,網民就愈想踩界,好似想試下警方拉唔拉到。」
  他指出,有人公然以身試法,明顯是對法律作出挑戰,警方應加強打擊,「否則大家就會以為警方面對科技罪案束手無策,遺害甚大。」聯席今日將約見多個部門。
阿嬌快將會見傳媒
  另外,藝人陳冠希(Edison)前日透過短片向受事件牽連的藝人公開道歉,英皇娛樂老闆楊受成昨回應說:「點都好過唔出現」。至於Edison公道歉,是否默認相片是真?楊則沒有正面回應,只說「唔知」。
  至於涉及疑似藝人裸照的旗下藝人鍾欣桐現況,他表示,「阿嬌好快就出來見傳媒。」他從同事口中得悉阿嬌情緒並無問題,相信事件對阿嬌的工作並無影響。

Sunday, February 03, 2008

網上大掃除


每次臨近農曆新年,我們都有個習慣,清理一下各種雜物,例如,一些看完了的書,因更換新新型號而多出來的家電和手機,近日很可能還要加上為了迎接數碼電視廣播而更換的舊電視,對於物主來說,這些舊東西自己已經用不著,送給老人院之類的慈善機構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對方可能得物無所用,還要騰出地方放置),隨便丟棄又未免有點可惜。最近,我留意到,出現了一些網站,讓大家可以拿自己用過的一些東西,與別人交換,各得其所,互惠互利。

原來以物易物網站不但在外國流行,在香港、內地和台灣等地區也有類似的網站,加入網站的人數有增無減,交換物品的人流亦相當多哩!以內地為例,以物易物活動日趨熾熱,參與活動的換物客都登入易物網,尋找各自的「心頭好」。雖然,部份「換客」根本不是自然交換,而是用了自己的「托兒」,即香港人所說的「造馬」,製造出假象,務求得到心目中所想要的東西。而換物客一族在內地頗有市場,在去年四月內地最早的易物網,僅僅幾個月時間,統計顯示換客人數達85,065人,換品總量292,062件,成功交換33,634次。跟隨這股熱潮,又相繼出現了借物網、換物網、換來換去網、客齊集網等同類網站。

站在環保的角度,把自己用不著的東西換成有用的物品,又不用涉及估價和金錢往來等繁複手續,十分方便。

年近歲晚,大家在大掃除之餘,不妨順便在家中「尋寶」,把一些用過的東西放在以物易物網上交換。用這個網上大掃除方法,既不會浪費物品,又有機會換到心頭好,可謂一舉兩得。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aturday, February 02, 2008

落實數碼廣播 減紛擾增競爭力


近日,民間電台被控非法廣播,事態發展到電訊條例有可能違憲等複雜問題,這明顯是政府企圖以法律手段,來處理政治問題。

民間電台在明知違法的情況下,也進行非法廣播,多少顯示現時的廣播頻道嚴重不足,市民的聲音沒有足夠發放的渠道。筆者支持民間電台,認為政府應開放大氣電波,並盡快發展數碼電台廣播,以增加廣播頻道,不應再等公謍電台檢討,以配合廣大市民對廣播的真正訴求。

遙遙無期 市民乏發聲渠道
早在十年前,政府內部已有開放大氣電波及設立數碼電台的討論,不少地區團體及社區組織也支持開放大氣電波,以及增設社區電視;然而,可以解決這問題的數碼音訊廣播(DAB)雖然已討論了多年,但有關政策卻從來沒有落實過。現在連數碼電視也已經啟播,但數碼音訊廣播卻仍遙遙無期,令人十分失望。

事實上,香港只有三間電台合共十三條廣播頻道,相對外國一些城市有數十個電台頻道可供選擇,是明顯不足的。數碼音訊廣播可進一步善用頻譜,同時容納更多電台,是電台廣播未來必走之路。目前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開始了數碼音訊廣播,香港在二年前也曾安裝並測試歐洲制式的Eureka147系統,可是測試後卻一直沒有下文。政府應像推行數碼電視的方法,草擬具體時間表,並協助制定相關制式,讓數碼音訊廣播計劃可以盡快展開。

政府對科技政策舉棋不定,最終損失也是市民。要不是數碼音訊廣播遲遲沒有開始,民間電台的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現在政府以法律手段來處理政治和科技問題,發展到電訊條例可能違憲,進退失據,是不當的處理手法。科技問題應以科技方法解決。數碼廣播可以更善用頻譜,透過頻譜動態劃分,可以成立多個小型電台,作小區窄播,符合社區和民間電台的需求。此外,使用數碼技術,也可以推出收費頻道,播放收費節目如演唱會直播等。由此可見,數碼音訊廣播對市民和業界都是有利無害。

分開處理 勿與港台拉上關係
此外,政府想一併把數碼電台和公營電台的存廢問題同時解決,結果令數碼音訊廣播一拖再拖。原本應該在去年中公布的數碼音訊廣播諮詢結果,現在又不了了之。事實上,特首已表示延遲公營電台的檢討,其中數碼音訊廣播政策竟是公營電台檢討的一部分,因此也被一併拖延,令落實之日遙遙無期。
電台廣播數碼化,是全球大趨勢。民間電台事件也顯示市民希望爭取言論空間,可見數碼音訊廣播已不容再拖。政府不應把數碼廣播跟港台的歷史問題拉上關係,兩者必須分開處理,並盡快制有關政策,以回應市民對言論空間的訴求,同時保持香港在通訊科技發展的競爭力。

刊於 《經濟日報》

Sunday, January 27, 2008

香港復康力量


香港每年都有「十大傑出青年」選舉,選出不少優秀人士,其中包括了運動員和名醫等等社會精英份子。這些“傑青家庭”成員雖然來自不同背景,但他們都是一些既熱心、又肯為社會服務之士,當中更有不少身體雖然有殘障,但無論其生命力抑或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都是絕對出色之人,林章偉(Leo)就是其中一位,他是「香港復康力量」的總幹事,本身也是一位殘障人士,卻為復康人士付出不少努力。大家是否知道「香港復康力量」是一個甚麼樣的機構呢?

原來,「香港復康力量」是由一群身體有殘障的專業人士所成立的慈善復康服務機構,其服務對象包括了肢體傷殘人士、長期病患者及精神病康復者。該機構的使命是鼓勵殘疾人士發展,協助他們積極就業,融入社會,活出豐盛的人生。另外,「香港復康力量」還爭取無障礙交通及設施。這十年來,因為他們的努力,香港公共服務的殘障人士設施,已改善和普及了不少。例如:在交通方面,除了港鐵可供殘障人士使用外,三間專利巴士公司亦已經推出地台巴士,以顧及行動不便的乘客。另外,「傷健路路通」已舉辦了多年,他們會巡查全港多處地區,看看沿途的通道和設施是否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然後將調查報告提交有關政府部門和平等機會委員會作參考。在他們的不斷努力下,香港逐漸進化成為一個通道無障礙的城市。
兩星期前,相約Leo和其他幾位「傑青」朋友,商討一項協助有需要人士的新計劃,尤其著重商討如何利用科技去幫助殘障人士和弱勢社群,以便讓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其實,特區政府也在努力推動社會企業計劃,像“傑青家庭”成員等熱心社會服務人士如果對這類計劃多加支持,相信較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當上述計劃推出之後,我也會積極參與。屆時,假如我想請各位一起參與,相信大家都不會貿然拒絕吧?

刊於 《基督教週報》

Tuesday, January 22, 2008

一刀切收費三元不合理


最近電訊管理局指電訊商囤積號碼,令八位數字的電話號碼不敷應用,因而考慮向電訊商收取每個號碼三元的收費,以減低不必要的“空號”,增加號碼的供應。然而,向電話號碼收費的建議事前完全沒有向市民諮詢,方案又沒有跟業界商討過,收費最終也只會轉嫁市民,筆者認為有關官員這樣做,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討論每個電話號碼收費三元是否合理前,我們應先了解目前正在使用的八位數字電話號碼的由來。鑒於電話號碼不敷應用,政府在1994年成立了電訊服務號碼諮詢委員會(簡稱NAC),當時所有固網、流動電話和傳呼機營運商都加入了該委員會,討論電話號碼的設計和分配計劃,最後制訂出我們現在的八位數字電話方案。當年委員會的目標,是設計一個可以使用十至十五年的方案,而我們目前的八個位電話號碼,預計還可多用三年,已算是達標,順利完成這個歷史任務。

事實上,近年電話號碼不敷應用,並不是港人對電話號碼的需求激增所致,而是中國開放自由行,內地同胞一來港便購買一張或多張預付卡,大量的預付卡電話號碼,令號碼的需求在近數年大幅上升。

罔顧市民利益
自由行和預付卡的出現,並不是我們十多年前可以預計得到的事,因此現在號碼不夠用,也不是NAC的錯。當時委員會的成員包括各大固網、流動和傳呼機營運商,而八位號碼和號碼分配計劃,是共同討論的成果。現在號碼將在三年內用罄,有關當局應盡快找營運商商討對策,或再次成立委員會諮詢,重新規劃新號碼、在流動號碼沒有使用的一年後循環再用或研究其他可行方案,而不是單方面宣布三元的收費,這不單罔顧電訊商和廣大市民的利益,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即使以收費作為解決手段,也不應「一刀切」地向所有號碼收費。須知電話號碼不敷應用的主要原因,是出於流動電話預付卡的激增所致,這只是流動服務商對電話號碼的需求增加,卻要向所有固網號碼、傳呼機號碼及非預付卡流動電話號碼的用戶收費,實不公平,也不是恰當的解決辦法。向傳呼機營運商收取號碼費更顯得荒謬,因為它們並非囤積未用過的號碼,而是因大量客戶流失而造成號碼停用,若要重新整合目前正在使用的號碼,也非易事。

除此之外,有些公司使用PBX分機系統,即使公司只有五十人,也會申請一列順序號碼使用(如234567XX,其中XX是00至99,共一百個號碼),以備將來擴充所需。假如每個號碼也需收費,這些未使用的號碼也將徵收費用,對各公司並不公平,尤其會加重中小企的負擔。如果公司不打算為未使用的號碼繳費,便不能保留號碼,將來如果公司擴展而需要額外電話號碼時,難道要逐個零散號碼購買?

須考慮未來變數
筆者認為,「一刀切」的每個號碼三元收費方案,很可能是電訊管理局個別官員的建議,至少並沒有經過仔細研究和諮詢而提出。任何新號碼計劃都必須充分考慮未來十年自由行旅客的增長,以及網絡電話(VOIP)及流動虛擬供應商(MVNO)的出現等等變數,電管局更必須與業界多作溝通,從詳計議。

刊於 《信報》

Monday, January 21, 2008

加快IT專業認證,推動資歷互認


筆者近日參與了第五屆珠三角軟件產業合作與發展論壇,並主持當中一項分場討論,探討IT人才專業發展和認證之區域合作等議題。多年來,粵港兩地在軟件產業方面一直保持緊密合作和交流,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效,但兩地業界和相關機構慢慢認識到,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凝聚和培育IT人才,而隨著粵港軟件產業不斷推進合作關係,兩地IT人才的專業資格認證和資歷標準互認等討論,自然便擺上了議事日程。

建立認證制度 確立IT專業地位
其實,本港科技界界對專業資格認證也有著越來越強烈的訴求,不少業界朋友,尤其年輕一輩一再向我強調,政府應推行某種認證制度或架構,從而促進IT專業地位的確立。推行專業資格認證之好處,是IT從業員日後可望依循明確的專業發展階梯,持續地學習和進修,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地位,而對業界整體而言,則有助於提高人力質素,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機制將有助本港與國內、甚或其他地方的區域合作,落實行業內人才跨地域的互通和交流,使香港IT人才更容易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

儘管香港亟待推動IT專業資格的認證,但起步相對較遲,這和特區政府沒有承擔主動和積極的角色,脫不了關係。港府在2004年通過了成立跨界別的資歷架構及相關的質素保證機制,而到了2005年7月才成立「資訊科技及通訊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根據如項目管理等七個職能範疇和一個通用能力範疇制定了「能力標準說明」,以訂明各級資歷所要求的能力單元及其成效標準。以此為基礎,再經過業內專業團體、教育團體和工商業界朋友的多番努力,終於成立了簡稱HKITPC的IT專業認證機構,亦孕育本地首個「香港資訊科技專業人員認證」計劃,並從2006年12月起陸續推出了項目總監、系統架構師及品質保證經理的認證,更率先獲得逾30家中外企業(包括本人轄下公司)的支持,同意採納相關認證作為聘請IT專才的認可資格之一,這讓香港在認證方面終於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本港推動IT專業認證 力度不足
儘管如此,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較,香港在推行IT專業認證方面仍嫌力度不足。以內地為例,原來國家級考試「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已經實施了十多年,如今每年在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地區都設有考場,累計參加人數已超過一百萬人,且分為五個專業類別、三個級別層次和二十六個資格名稱;更叫人注目的是,程序員、軟件設計師、系統分析師級別已經和日本相應級別的考試互相承認;而各級政府採購在招標之時,也將該考試的合格證書持證人數列入投標條件之內。由此可見,國家以各種行動向外顯示對IT專業認證是十分重視的。
時至今日,中港科技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頻繁,落實兩地IT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已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是責無旁貸的,一方面要協助業界加快充實本地IT人才專業資格認證架構,另方面則要與國家信息產業部等相關部門商討,推動早日落實中港IT資歷標準互認,從而為資歷標準的國際互認機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刊於 《文匯報》

Sunday, January 20, 2008

台灣大選


近來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很多有關台灣立委選舉的消息。而剛巧過去的聖誔假期,我也選擇了台灣作為旅遊目的地。今次的台灣之旅,順道到台南這個綠營陣地,感受一下台灣立委選舉前夕的巿面氣氛。

我一到達台灣機場,便乘坐的士到酒店登記。乘的士途中,我問司機在高雄巿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夜間的治安問題等等。意想不到的是,司機給我的答案非常有趣,他說:「高雄巿的晚間治安是安全的,但是日間便要小心一點。」我對於他的答案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解釋道:「因為夜間通常沒有選舉活動在街上進行。相反,日間會有分別代表藍緣陣營的支持者為著立委選舉拉票走到街上。假如一不留神站在任何一方的選舉陣營中,可能有機會被另一方的支持者推擠跌倒。」我聽到後覺得很有趣,但同時也聯想到台灣的政治果真特別。台灣立委選舉剛剛完成,民進黨本來預計應在選舉中奪得五十個議席,但結果只得廿七個席位。反之,國民黨有八十一個席位而成為大贏家。還記得不久之前,台灣當局將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扁拆下,隨之換上“自由廣場”牌扁,此舉惹來不少爭議。馬英九曾表示,民進黨執政七年對中正紀念堂都沒有意見,如今在立委選舉前夕才提出來而製造問題,這樣的行為才是今天台灣的問題所在。

台灣陳水扁總統在去蔣化的議題上挑起不少爭議,令人感到不太妥當。台灣立委選舉的結果顯示,選民最終作出了理性的選擇。其實,香港以往也出現了不少政治爭議,幸好大家漸漸能以務實理性的態度去凝聚更多共識,使香港能夠繼續穩定地發展。在這方面,台灣政治的一些事態應該可以作為香港的借鏡。


刊於 《基督教週報》

Sunday, January 13, 2008

科技改變生活


近來每逢扭開電視便會看到高清數碼廣播的宣傳片段,為迎合數碼廣播,兩間電視台也制作一系列高清畫面的節目。我還記得以前每日吃晚飯,便是一家人聚首的機會;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看著電視頗溫馨的片段。電視機的發明的確帶給我們生活上的方便。其實,生活中不單是電視機,現今還有很多科技發明為我們的生活添上不少的色彩。

談到科技發明,不得不提到每年一度的深圳高交會。我每年也會抽空到深圳參觀高交會,除可以了解每年國內最新的科技產品外,更能讓我從中吸取一些靈感。
由展覽館的入口處開始,一入到館內便看到很多新奇有趣的科技發明。這邊放著一隻色彩奪目的機械小恐龍。這一隻人工智能電子寵物,身上有著多種感測器用作協調身體活動。它能根據外部環境及主人的觸摸而活動或叫喚,既可愛又服從性高,還不必擔心飼料及寵物的排泄清理問題。那邊牆上掛著立體液晶顯示器,走到顯示器的附近就可以看到立體動畫,畫面非常逼真。不用戴上立體眼鏡,憑肉眼就能清晰地看到立體效果。展館場內還有一位機械人樂手,它正為在場人士吹Saxophone,圍觀者實在有福,能聽到悅耳的音樂,這個機械人樂手體內的電腦晶片控制口部的吹氣和手指活動,準確地吹奏出優美的曲子,樂手一邊吹曲子一邊搖擺,吸引很多入場人士圍觀和拍照。

從各單位展出的產品中可以看到國內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利用科技發明使人們的生活質素大大提高。早前曾到港演說的霍金,他的身體雖然有很多缺憾,但藉著科技使他能用簡單的眼部活動,便可以與外界接觸溝通,不但能使他繼續發揮所長,而且更能到世界各地演說科技研究。我相信香港人只要憑著一份對科技的熱誠,勇於嘗試,發揮創意新思維,以科技為社會為人類改變生活。


刊於 《基督教週報》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看好零部件配套出口 寄望數碼電視潮流

電子業是本港最大的出口行業, 2006年的出口總值高達1萬2千億港元,佔香港總出口金額近五成。今年首十個月出口總值逾1萬1千億港元,佔香港總出口金額四成半。驟眼看去,整個行業欣欣向榮。但這種景氣或許純屬錯覺,因為相對電子部件和零件、組裝等業務而言,傳統電子產品出口並不蓬勃。

香港是全球輸出計算機、收音機、電話系統、錄音設備、電腦配件及零件、影音設備等電子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10年前,香港電子產品、電子部件及零件的出口各佔一半比重,但時至今天,電子部件及零件出口已穩佔四分之三,電子產品出口已下降至四分之一,其中轉口半導體到內地加工佔相當大的比重。

傳統以來,美國和歐洲是香港電子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基於歐洲的環保標準愈來愈高,大公司都擔心因產品有問題而被重罰,故仍傾向於與有信譽的香港廠家合作,故出口歐洲市場的淨毛利率較好,市場也較為樂觀。相對而言,大部分美國大公司,已經在亞洲或香港自設採購部門,不再需要香港擔當中間人,買家壓價已是司空見慣,出口美國能夠維持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淨毛利率,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另外,印度、越南、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也是值得研究的新據點。印度盛產軟件,但極希望開拓東亞和東歐市場,俄羅斯有油元,越南經濟亦快速起飛。對香港出口商來說,這些市場都滿有機會。

然而,由於內地成本不斷上漲,即使有客,電子產品廠家也不敢貿然接單。原因是電子產品淨毛利率低,若人民幣突然波動,廠家可能得不償失,接了單而蝕了匯水,到時就連丁點的利潤也化為烏有。

香港本身沒有半導體工業,絕大部份電子業的生產基地都設在內地,但工廠規模卻遠遠不及台灣的大企業,中小企必須做到有品牌,或者是與別不同,才能突圍而出。奈何目前香港電子業的品牌為數不多,加上銷售產品給批發商需面對較長賒帳期,追收貨款困難等問題,故現時做電子行業,我認為賣方案(solutions)給廠家是可取之道。行內人都知道,廠家關門走數的情況並不常見,加上是每個月付款的,若不準時繳款,港商可以立即停售方案,此做法遠較賣產品安全得多。

我認為,數碼電視和無線寬頻產品,將會是2008年的潮流趨向,而本港電子業出口能否保持良好勢頭,很大程度上將取決這兩種產品對消費市場的衝擊和革命。香港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的室內無線電話出口商,故對無線寬頻的掌握已有一定能力,加上本身熟悉影音產品的技術,故在跟貼潮流產品上會快人一步。另外,由於中國出口世界或內銷的需求愈來愈大,即使內地成本上漲,電子組裝和零部件的出口都應該是有可為的業務。

刊於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息》二○○七年冬季號

Monday, January 07, 2008

誠長直航




由當選傑青至今,已經有十年,不過為傑出青年協會服務只是近年的事。而當中「明日領袖高峰論壇」是該會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我再次擔任籌委會主席,希望能為年輕人多作點事。因為傑青的是使命是培育更多積極貢獻自己服務社會的新一代,我們的社會才會不斷進步。

這個論壇每年有2000位中學生參加,而定主題是一個大難題。因為要想一個與年輕人切合、又具意思的主題絕不容易。今年舉辦單位除了有教育局外,更有廉政公署為合辦機構,因此今次的主題要與「誠信」有關。而構思節目方面,也會邀請嘉賓分享有關「誠信」的經驗及感受。當中更加插了與參予者互動及以音樂去帶出「誠信」的信息,令整日節目更有趣及吸引。

除了財政司司長勉勵青年人要專業、務實及有承擔外,廉政專員亦會提示青年人要有忠、義、信、智、仁、勇的特質,有如古時宣武大將軍一樣善戰而不好戰。另外,沙士英雄沈祖堯醫生也會分享沙士期間醫生們恪守專業;以「堅持」Persistent、「耐性」Patient及「堅毅不屈」Perseverant 去服務人群。最後,更新人士恆仔會與大家分享如何活出誠信的新生。大會司儀古天農及羅乃新以互動話劇,與同學們分享成功人士(柯達的創辦人及地產代理 Richard Ellis)的誠信故事。歌星張敬軒也會分享他如何面對困難也不放棄,到最終能夠擁有自己第一張唱片的歷程。真實的經驗分享是最能打動人心,令人記著當中的精髓。最後我們更一同高唱大會主題曲「誠信直航」,令活動在高潮之下作結,場面感動。

香港有今天的繁榮,並非是幸運。是我們的專業服務態度,在危難和困阨中堅守自己的崗位。抱有高度的誠信,遇到誘惑也會堅持自己的信念。就算受到挑戰,也勇於承擔。香港需要有誠信的青年人作為我們的社會棟樑,願大家一同共勉。

刊於 《基督教週報》

Wednesday, January 02, 2008

讓資訊科技教育持續發展


教育局早前公布了《適時適用科技 學教效能兼備》諮詢文件,筆者曾為此組織了一個名為「資訊科技教育如何向前邁進?」的研討會,與教學界和資訊科技界專業人士討論未來香港應採取的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以期提供一些建議給當局參考。

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著重以人為本的因素,而非科技因素。資訊科技只是眾多學與教工具之一,教師及學生必須確定資訊科技對某項學與教活動而言是否最有效的工具。對於「以人為本」的方向,筆者十分贊同,然而,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已發展至第三個階段,難道以往的策略並不是「以人為本」嗎?

買電腦不一定能幫助教學
的確不是,以往教育局的資訊科技教育策略,是以撥款讓學校添置電腦和硬件為主。至於「軟件」(這裡並不是指電腦軟件)如教材,一般需由老師自行準備,當局並沒有提供什麼協助。而「買電腦」的成效,也沒有獲得適當的評估,「買電腦並不能幫助教學」,是很多老師經常反映的問題。

對此,有論者指出,撥款到每間學校去添購設備是必須的,因為科技更新速度快,學校需要更換舊的電腦和網絡設備。不過,政府應制定一些方針,指導學校在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方向,舉例說,學校建立電子教室時,每個科目應包括什麼合適的教材,有什麼學習資源可以提供給學生等。這類指導可以幫助學校和老師解決一些在推動資訊科技教育方面的實際困難。

撥款欠持續性礙發展
多年前本地也有一些軟件公司製作了不少優質的教育軟件,但由於學校沒有資源購買,又或者即使獲得政府撥款購買,當局的撥款卻不能持續,結果導致很多軟件公司倒閉。其實,政府可以透過推動本地的資訊科技教育產業,加強教材和軟件的供應。

此外,有論者認為,政府在過去都著重一筆過撥款,並沒有視資訊科技教育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過往在政府給學校的常規撥款中,指明不包括用於資訊科技教材上的費用,而單靠政府一筆過撥款,又難以支持每年的軟件或教材更新,令學校的有關計劃延誤,甚至被迫終止。

另一方面,香港的資訊科技教育也缺乏指標性的方針。以其他地方如新加坡為例,當地由政府中央強制推行資訊科技敎育,學校只須執行計劃,相對較易處理,各學校也能透過媒體報導去互相了解和比較推行的情況,較容易作出評估,更有效地作出建議方案和修訂。

方向漸明決心卻不足
還有朋友表示,十多年前,很多老師連簡單的電腦操作也不懂,但仍然努力不懈地學習,並教導學生。如今,當年的學生已成為今日的老師,他們往往都懂得參與製作學校網頁和編寫教學程式,因此,政府應著重培訓資訊科技人才,而非不斷購買設備。
總之,政府應加強在學校推行資訊科技教育,這已是各界的共識,但當局無論在制定方針還是在撥款政策上,似乎都沒有清晰地顯示出決心,要讓資訊科技教育持續發展。這次諮詢文件強調,資訊科技教育的成功關鍵,在於加強教師及學生的能力,讓他們使用適當科技進行學與教。筆者認為,文件的方向是對的,可是,以研討會的熱烈討論所見,路走起來並不是這麼簡單,社會各界仍需共同努力一番。

刊於《星島日報》